01.0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出自苏轼的《西江月·世间一场大梦》,表达了他极其感伤的情怀。

《西江月·世间一场大梦》全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一.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与后来的另一豪放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方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方面,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一。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二.苏轼创作《西江月·世间一场大梦》的时代背景。

苏轼创作《西江月·世间一场大梦》于元丰四年(1081年)的中秋,时值“乌台诗案”的第二年。“乌台诗案”, 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改革。苏轼与变法派的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外任期间,苏轼看到新法的一些弊端后,随性诉诸于笔端,结果被监察御史告发,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只栖居在上面,御史台因此被称为“乌台”。

“乌台诗案”,苏轼虽被曹太后、王安石等众人求情,得以保全,但是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是宋代散官(不管事)的官阶之一,作为一种级别的象征,俸禄和权利都极少,也无任何实权。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诗文创作风格的转折点,以前的他,嫉恶如仇,作品挥洒自如,而后的苏轼,性情收敛,作品更多表现出的,是人生的感悟和恬淡、达观的情怀。

苏轼初到黄州的一段时间,生活极其艰难。《西江月·世间一场大梦》,正是如此穷困潦倒之下写的作品,表达的是无奈,寄托的是苦闷。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三.《西江月·世间一场大梦》简释。

1.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的人生,是以“乌台诗案”划界,前半生的他,是“苏轼”,活在激情里,二十一岁(虚岁)声名天下,顺水顺舟,后来,虽外任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仍然意气风发。后半生的苏轼,则是回归自然的“苏东坡”。

“乌台诗案”转折之时,是苏轼人生最为痛苦的时候。初到黄州的苏轼,刚走出人生的最低谷,生活、精神等不同方面,都处在努力挣扎、向上的阶段,人生的落差,前途的渺茫,又怎能不让人感叹!

生不易,活更难!人生如梦!不管是李白,还是苏轼,抑或任何人,都会有人生低谷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喟!李白,在其《春日醉其言志》里有句子“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白居易,在其《和送刘道士游天台》里,也曾说“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2.“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凄冷秋夜,风吹树叶,声响回廊。回顾自己,是因为年岁,还是因为忧愁,已经是双鬓斑白。光阴易逝,壮志难酬,或许,这是千古以来都无法解开的结!

3.“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遭贬之后,没有钱,也没有人来看望,只能以浊酒自酌。“月明多被云妨”,朗月易被云遮挡,应说是隐喻当时的朝廷和自己的处境,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4.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人是孤独的,明月也是孤独的,这样的中秋之夜,谁会和我一样,在仰望月光呢?端着酒杯,心中凄凉,怆然北望!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四.苏轼作于同一时期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或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初,也就是《西江月·世间一场大梦》之后不久所作。

和《西江月·世间一场大梦》不同的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体现了苏轼孤高自许的寂寞情怀。定慧院,是苏轼被贬黄州初期的所居之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