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從F型到J型,德國的四號坦克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榨乾”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國都基於自己的實踐經驗對裝甲機械化戰爭產生了不同的理解,一些國家認為坦克的出現使得大規模的快速機動作戰成為了現實,完全可以顛覆一戰的塹壕戰模式,另一些國家則以為坦克的出現雖然會嚴重衝擊塹壕戰,但是不至於完全顛覆。只要不斷地加強和完善塹壕的防禦火力及防禦體系,坦克就會在強大的防禦面前失去作戰能力。在這兩種觀點中最鮮明的代表國家就是德國和法國,同樣是面對新興的裝甲戰,德國人一邊不斷地研製性能更加先進的坦克,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探索更加先進的作戰理念,儘可能的讓其具備更加強大的威力。而反觀法國,則把心血全都用在了“馬奇諾防線”上,完全沒有認識到具有快速機動能力的坦克在未來的重要性。

四號坦克的起源

從F型到J型,德國的四號坦克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榨乾”的

▲夏爾B1坦克M3格蘭特坦克

對於那個時期的大規模裝甲戰擁護者來說,使用坦克的最終目的就是突破對面的防線,所以坦克的各個指標的取捨幾乎都是為了突破防線而具體量化的結果。坦克的任務是消滅敵方裝甲目標,並突破敵方的防禦陣地,這就意味著坦克既要有反裝甲能力,還要有支援步兵作戰的能力。受到早期火炮技術的限制,小口徑、高初速、小體積的火炮很容易安裝到坦克上,不過這樣一來坦克支援步兵作戰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了。於是就出現了兩種設計方案,一種就是儘可能的將兩種能力結合到一起,比如法國的夏爾B1和美國的M3格蘭特,另一種就是乾脆製造兩種坦克,一種反裝甲,於是就有了三號坦克;一種支援步兵,於是就有了四號坦克。直到後來坦克炮技術的進步以及坦克的越造越大才解決了這一問題。

壓榨的開始——四號F2型坦克

起初裝備短管24倍口徑75炮的四號坦克在戰場上一帆風順,所以德國人並不著急著改造它,直到“T-34危機”爆發後,德國人才急忙開始了升級計劃。於是就有了裝備43倍口徑75毫米坦克炮的四號F2型,該坦克是基於F1型改造而來的,由於太過於匆忙,起初F2型和F1型的區別僅僅是在主炮和炮塔設備。主炮由原來的短管24倍口徑75毫米炮換成了長管43倍口徑75毫米炮,並加裝了一個圓形的炮口制退器。為了迎合新的主炮,原先的高低機和輔助裝填迴旋機也得到了升級,此外還有一些細小的修改。到了後來坦克頂部的信號槍發射口也被取消,炮塔左右兩端和裝填手的觀察鏡也被取消,為了增加防禦力,還在坦克前部加裝了一個30毫米厚的附加裝甲,至此,四號坦克在面對蘇聯的T-34時,終於有了叫板的能力。

從F型到J型,德國的四號坦克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榨乾”的

▲四號坦克F2型和G型,兩者最為明顯的區別就是炮塔兩端的觀察口,兩型坦克不同時期的版本都各不相同,隨著戰爭的進行,四號坦克各版本小的改造就一直都沒有停過

不過F2型終究是一個過渡用的應急產品,它只是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所以後續的升級同樣刻不容緩。因為改造是一個連續的過程,F2型改到一定程度就誕生了G型,所以G型早期型和F2晚期型幾乎很相似,在後續的G型坦克上,德國人為其換裝了更加給力的48倍口徑75毫米坦克炮,自此四號坦克已經一轉開戰時的劣勢,面對T-34時甚至還有略微的優勢,KWK40L48 75毫米坦克炮可以輕鬆的應對蘇聯的T-34以及英美盟軍的制式坦克。此外G型還安裝有一個放大倍率為2.5倍的TZF5f伸縮式瞄準鏡。

系列巔峰——四號H型坦克

要說到四號坦克最著名的版本,那肯定就是H型了,該坦克是二戰期間德國裝備中最均衡的坦克,即使是在更加先進的豹式坦克服役後,四號H型的頂樑柱地位也沒有受到影響。四號H型的早期版本和G型的晚期版本也差不多,就是在側面和炮塔周圍安裝了薄裝甲板。此外在車長指揮塔上加裝了一個機槍座架。後來到了標準版本,前裝甲30毫米+50毫米的裝甲板也變為了一體式的,並安裝了在冬季使用的履帶,逐漸的塗上了防磁塗料。四號H型雖然完美,但是奈何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聯紅軍徹底的打斷了德國裝甲師的鋼鐵脊樑,這支曾經風光無限的力量也在此後的作戰中逐漸淪為了哪裡有洞填那裡的救火角色。

從F型到J型,德國的四號坦克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榨乾”的

▲一輛四號H型坦克的模型,注意頂部的機槍架

從F型到J型,德國的四號坦克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榨乾”的

▲後期的四號H型坦克的側裙板已經由金屬板換成了金屬絲網

關於這一轉變在其後續的J型上表現的更加明顯,為了在破敗不堪的東線來回填補火線,J型坦克行程高達320公里,設計師拆除了用於驅動炮塔旋轉的電力裝置,取而代之的是一個200升的內置油箱。而且J型的生產工藝也大幅縮水,用來迎合德國資源日益減少的窘境。其側裙甲變為了金屬絲網(H型的後續版本就已經換成了金屬絲網),拖帶輪變成了3個,誘導輪也變得十分簡陋,J型相較於H型建造工時整整減少了三成,所以J型也可以稱之為是H型的縮水版。

從F型到J型,德國的四號坦克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榨乾”的

▲一輛沒有了側裙甲的三號J型坦克,陰影處的拖帶輪也由四個變為了三個

最後的掙扎

按說發展到J型也就基本上沒啥可以挖掘的,但是德國人並不這麼想,他們將目光放到了更加先進的70倍口徑75毫米坦克炮上面,該版本一共有兩種方案,一種方案就是將豹式坦克的炮塔直接移植到四號坦克的底盤上面,要知道豹式坦克將近45噸,整個炮塔直接放到四號坦克的小身板上面並不現實,坦克的行走裝置嚴重不夠用,而且四號的身板太單薄了,很容易被摧毀。另外蘇聯人在設計T-34的時候就已經留足了升級改造空間,所以85炮以及新炮塔才能快速順利的安裝上去,可四號坦克在研製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想這些。

從F型到J型,德國的四號坦克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榨乾”的

▲四號底盤加豹式炮塔的版本,明顯的感覺頭重腳輕

從F型到J型,德國的四號坦克到底是如何被一步步“榨乾”的

▲四號坦克的70倍75毫米坦克炮無炮塔版本,即四號70(A),因為改自J型,所以拖帶輪也為3個

還有一個就是坦克殲擊車版本,就是取消炮塔,將70倍口徑的75毫米炮裝進去。可這樣一來因為更重火炮的原因,整車的重心就前移了,坦克前部的負重輪將不堪重負,導致事故頻發,臨時改變負重輪的佈局和結構也不太現實,所以德國人也僅僅是建造了幾輛原型車。再加上KWK42L70 75毫米坦克炮是專門供給豹式坦克的,更本沒有多餘的給四號。在意識到四號的潛力已經被挖掘殆盡甚至是有些透支後,德國人才徹底放棄了它。開始研發並裝備黑豹和虎式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