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這個題目有點繞,桃源不是桃花源嗎?前者指桃源縣,後者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現實中的桃花源,就在湖南常德桃源縣腹地。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古往今來,無論是功成名就的還是窮困潦倒的,春風得意的還是失魂落魄的,無不向往世外桃源。1600多年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卻依然祈望能有一個世外桃源。於是便寫就了《桃花源記》。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這一下不得了,天下人夢中的世外桃源,竟有了具體的寫照。於是,文人騷客、帝王將相和各類遊客,根據《桃花源記》裡的描述,一次又一次地順沅江而下,按圖索驥地尋找心目中的淨土。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千里沅江,自貴州雲霧山的雞冠嶺直衝而下,穿過崇山峻嶺、峽谷險壑,驟然進入湖南,地勢漸緩,情致漸奇。隨之又吸納數十條溪流,到達沅陵東界時,水面寬闊和緩,氣象雍容幽美,從每一個溪口進去,都像是世外桃源。

山水派詩仙李白,是絕對不會錯過的,但他認定自煙溪口以內,都是《桃花源記》裡所說的世外桃源。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桃源縣豐隆寺實景】

王維到此就神思迷醉,或坐,或行,或遠眺,或近觀,直覺無處不是桃花源。神奇的山水,呼喚一個地名的產生。在《桃花源記》問世六百年後,於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桃源縣建立起來。

“桃源”兩字顯然取自“世外桃源”。桃源縣縱橫近5000平方公里,沅江中游的下段、下游的上段,盡在桃源縣中,煙波浩渺二百里。世人想尋找桃花源,或世外樂土,儘可到桃源縣來。於是,稱“淵明吾師”“欲以晚節師範其萬一”的蘇東坡來了,到世外桃源來尋求平平常常的恬靜與舒淡。

宋徽宗的“聖旨”到了,用瘦金體為桃源的桃花山寺院題寫“桃川萬壽宮”。

清帝乾隆來了,為桃源的星德山欽題“南天門”匾額……

明代公安派文學大家袁宏道也來了。他先是以為桃源古城就是世外桃源,但看的地方一多,竟以為自己又發現了一個更大的桃花源:從菉蘿山腳的溪口進去,直至水心巖——那就是夷望溪,水面宏闊,為沅江第一大支流。溪中兀傲地矗立著夷望山,四圍峭壁如削,平滑無寸膚,水齧其趾,躍波而出。《水經注》載,昔有蠻民避寇居之,於此瞭望敵情,故謂“夷望”。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百里夷望溪,至此停蓄深沉,碧波漣漪,隨後被一次次地岸束之,巖擋之,沙回之,或自相激射,或強納疾旋,或瞬息萬變。溪不一形,倏直倏曲;波不一聲,時喜時怒;水不一色,忽白忽綠。

山上危巖特起,鳥道插天,俯瞰碧波,輝光萬頃,倒影幢幢。溪水兩岸有群峰護持,雲霧繚繞,林木蓊鬱。在山峰與水面的交界處多洞,有迎神洞、龍角仙殿等,還有一些人跡罕至的神秘洞窟,入水數丈,飛沫濺空,聲如奔雷——此處焉知不是神仙洞府?

看來,李白、王維和袁宏道等都是對的,桃源處處都是桃花源。而桃花源,就是人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多夢的時代人類共同的夢。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我跟古樹的情緣大概是在童年時結下的,每到一地看到大樹就格外親,除去拍照留念,還要作詳細筆記。近幾年來能讓我大飽眼福的,是桃源的古木。

我一直以為搖錢樹是神話中的寶樹,現實的泥土中不可能長出這種搖一下能嘩嘩掉錢的植物。然而在桃源縣沙坪鎮蘭坪村,就有一株活生生巨大而繁茂的搖錢樹。站在樹前第一感覺並不是和氣發財,而是氣勢雄渾、威鎮一方。樹幹呈淺棕色,老皮起坎布溝,堅硬似鐵,枝葉扶疏,凌雲直上,而不是向下。我仔細觀察其葉,細脈多叉,小者三瓣,大者七瓣,並不像過去的銅錢或金幣銀幣。至於想搖動它,更是絕無可能,想抱抱它沒有兩三個人也抱不過來。

含笑花本屬於常青灌木,卻長成一棵巨樹,樹幹直徑1.2米,同在蘭坪村,距搖錢樹不過數丈。兩相呼應,構成奇觀。當地人稱它為“含笑花王”,樹齡也在400年以上,分枝繁密,葉偏狹呈橢圓形。花期是每年的3—5月,闊瓣含蕊,開而不放,故謂“含笑花”。每到花期,滿天雲錦;無花期,龐大的樹冠像一團有根的綠雲,隨風浮動卻不會飄散。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豐隆寺800年銀杏樹】

桃源豐隆寺有棵800年的吉祥老樹——銀杏,再往上就是焦林山腳溪坪岸上的千年古樟了。遠看非常漂亮,樹冠渾圓,蔭如華蓋。背後有連綿的青峰作襯,又高於青峰;前面攬抱著坪田,彷彿是一方保護神。走近了才感知到古香樟的雄偉,樹幹粗如鐵塔,估計要十數人才能合圍。古樟汲千年天地之精華,極具大自然的靈氣,當地人把它當神來供奉。

湖南常德桃源處處桃花源

【桃源縣豐隆寺800年銀杏樹】

桃源千年以上的老樹,還有太平鋪鄉的古櫧和漳江鎮遊仙觀村的古楓楊,別名“鬼柳”。蒼蒼古木,依然剛勁挺拔,高葉架雲。

樹旁有一塊碑,上面刻道:該樹系明朝末年,由一古楓樹樹根萌生長成。而萌生此樹的老樹,長於公元前300多年的戰國末期。後來此樹歷經2200多年的風霜雨雪,至公元1940年,樹幹胸圍已達10餘米,於心中空,卻新葉滴翠,偕兒孫傲立江邊。惜曠世古樹,於日軍侵華時枯死。所幸兒柳亦成古樹,當地百姓珍愛,悉心呵護,為懷念屈原,故稱“行吟鬼柳”。

桃花源之所以成為世外桃源,桃花源又為什麼會在桃源縣,除去奇絕奇佳的山水,這些稀世罕見的古樹奇木,也是重要的條件。

近年來有許多人喜歡一句諺語:走得慢一點,等等靈魂。殊不知,很多人的情況正好相反,是靈魂走得太快:急功近利,貪慾膨脹,情緒乖戾,精神張狂;而身體又跟不上,下部的腿腳滯後,於是事故不斷,疾病叢生。

桃花源是可以棲息靈魂的好地方,是一片“淨土”。

陶淵明能寫《桃花源記》,是因為他心有淨土。心有淨土,人在哪裡,哪裡就是淨土。

近兩千年來,世界發生了劇烈變化,科技迅猛發展,為什麼人類對世外桃源的嚮往沒有變?

若說人生多夢,桃花源就是人類共同的夢,是夢中之夢——這或許就是人類的共性。

陶淵明是為桃花源的“硬件”制定了標準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肥沃的土地排在第一位。桃源的山水、林木之勝,世人皆知,不然不會有“人間仙境”的美譽。但成為世外桃源的最重要條件是:耕地面積145萬畝,產糧全省第一,是全國傳統的糧食、油料、肉類的生產大縣。

且不說對國家民族的貢獻,僅從桃源人的角度來說,囤裡有糧,心裡不慌,才能悠哉遊哉地過神仙日子。

桃花源文化影響了陶淵明之後的詩人,乃至影響了民族性格。桃源縣的人口在湖南居中,然而桃源的中學生,成績在全省名列前茅。

這是不是跟桃花源的浩蕩文氣有關?

寫《桃花源記》的人性格中還有另外一面,常被人忽略。陶淵明常讀《史記》,“引司馬遷為隔代知己”。司馬遷的剛斷決絕,誰不知道?陶淵明“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該有怎樣的風骨?且看他詠荊軻的句子:“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

他也有“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的一面。正如魯迅所言:“陶潛正因為並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所以,作為現實版的世外桃源,並非是與世無爭的樂土,也是一個出鬥士的地方。“桃源三傑”中的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和中華民國的創立者之一,被尊為“中國憲政之父”。丁玲是文壇的鬥士,翦伯贊是史學界的勇者。桃花源的人才,世代輩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