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1931年——1937年,沈鴻烈擔任青島市長期間,將榮成路以東,北到湛山大路、南到太平灣的近千畝區域規劃為“榮成路東特別規定建築地”,要求建築密度必須在50%以下,保護綠地,以及必須採用透空圍牆等等。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這一地區修築了大約10條道路,均以中國古代軍事關隘命名,包括縱向連接香港西路的紫荊關路、寧武關路和韶關路,以及橫向交織的武勝關路、嘉峪關路、函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居庸關路和山海關路,俗稱為八大關。在這片區域中,有200多棟建築,包括了俄、英、法、德、美、日本和丹麥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 。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這些不同的道路上有著不同的樹木,例如春天韶關路的盛開的碧桃,夏天正陽關路怒放的紫薇,秋天居庸關路金黃的銀杏,既是重要的建築文化博覽區,又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花石樓,黃海路18號,1932年由一位俄羅斯人格拉西莫夫修建,樓的主體共5層,頂層為觀海臺。解放前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曾在此住過。相傳蔣介石曾在這裡避過難居住過。解放後花石樓成為接待中外貴賓的館舍。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第二海水浴場。位於匯泉灣東側的太平灣內,德國佔領青島之初,德國總督常騎馬到此狩獵,下海游泳,以後闢為海水浴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定名為第二海水浴場,因地處太平灣,又稱太平角海水浴場。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山海關路1號。文藝復興風格別墅式,建於1933年,劉耀宸、俄拉夫林且夫設計。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山海關路5號。大約在1934年前後落成,建築面積603.84平方米,佔地1.688畝。日寇第二次佔領青島時,建造,外型很別緻,外牆用綠色的釉面磚鑲嵌,每經雨水沖洗,格外碧綠,院內的植物是紫藤,整個院子十分幽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元帥樓。山海關路十七號,它是一座日本式建築,1940年由在青島的日本人所建,樓內設有四個房間,其中一個日式套間的牆壁上鑲掛著一塊櫻花木,據日本人考證,該櫻花木有上千年的樹齡,十分罕見。因為十大元帥的6位曾在該樓居住,別稱 “元帥樓”。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八大關小禮堂。始建於1959年,是一幢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廳堂建築,這一幢建築的工程代號為“505工程”,計劃建成國際會議中心。1962年,因為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僅建成了地上,地下各一層的建築,從而形成了這一獨具特色的建築外貌。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貴賓樓。位於山海關路9號北門,1993年修建的一座五星級賓館,是接待最高政治性任務的重要場所。所以被俗稱為“國賓館”。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公主樓。位於居庸關路10號 ,是一座典型的丹麥建築,始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整個建築造型別致,風格獨特。據說在1929年,有一位丹麥王國的王子來到青島遊覽觀光,被八大觀美麗的海濱風光所吸引,遂委託首任丹麥領事在八大關海濱購置土地,按照安徒生童話中的意境設計了這座丹麥古典式建築,準備將其作為禮物送給丹麥公主。雖然丹麥公主最終沒有來青島,但“公主樓”的名字卻不脛而走,廣為傳播。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釣魚臺。山海關路9號,美式建築,美七艦隊將軍柯克上將的宅邸,美國西太平洋艦隊司令白吉爾在此居住。這裡接待的賓客大都是外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領導。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韓復榘別墅。山海關路13號,中西混合式別墅,建於1935年。韓復榘是中華民國時期山東省政府主席、大軍閥。汪精衛、江青等在此住過。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居庸關路30號。曾是日本東亞制粉株式會社的職工宿舍,叫“青扇寮”,解放後曾是青島療養院的療養樓,1993年拆除改建了青島貴賓樓。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宋家花園。居庸關路14號,是美國式建築,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中美國的家。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居庸關路11號乙。日本現代仿歐式建築,同時具有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風格,曾作為紀實性影片《風流女諜》中日本間諜川島芳子在日本的家外景地。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朱德別墅。太平角一路1號,是一座西班牙式建築,又稱積善堂,朱德於1950年、1957年兩度下榻於此。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青島市的標誌建築群——八大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