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苏轼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苏轼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王巩,字定国,号清虚居士,北宋诗人、画家。为宋初名相王旦之孙,父亲王素,曾为庆历变法干将,与欧阳永叔等人并称“庆历四谏官”。王巩一生居尺板斗食之位,然勤于写作,著有《随手杂录》、《甲申杂记》、《闻见近录》、《王定国诗集》、《王定国文集》、《清虚杂著补阙》等书。其以正直的品格和豪气真情,活跃在北宋中后期的政坛上,为时人所敬重。

当年王巩与苏轼兄弟初遇时,风华正茂,一身才气,又写得一手好书法,可谓“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一下子就获得了苏轼的青睐。苏轼曾守徐州,黄楼落成,邀巩往访之,与客游泗水,登魋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苏轼待之于黄楼上,笑着对王巩道:“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因此,在千年之后的今日,人们提起“王定国”这个名字,所想到的,多半是他与苏东坡的更唱迭和、患难与共。

苏轼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照惯例给神宗上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恃才傲物、口无遮拦,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无中生有,罗织罪名,说他“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朝政,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一时间,朝野上下倒苏之声不绝如缕。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当时御史台又称乌台,故有了这著名的“乌台诗案”

最终,得益于太祖建国时立下了“刑不上大夫”的誓言,这场文字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因此案而牵连的二十多位与苏轼交好的士大夫,亦是皆遭贬谪。在20多位“乌台诗案”案犯中,王巩是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御史舒亶奏曰:“(苏轼)与王巩往还,漏泄禁中语,阴同货赂,密与宴游。”于是时任秘书省正字,就是国家图书馆编辑的王巩便被贬到宾州(今广西宾阳)去监督盐酒税。

一千年前的广西,可不似如今这般山清水秀、物阜民丰。广西素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所谓“瘴气”,也就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所致。

在那个“刑不上大夫”的士人的黄金时代,贬官岭南,也可是与最高惩罚:贬至海南岛不分伯仲了。

苏轼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王定国不是苏东坡,他没有苏东坡有些没心没肺的潇洒随性。据苏轼《王定国诗集叙》中说:“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五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几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在广西五年,王定国死了两个儿子,自己也险些一命呜呼。待到他遇赦北归时,整个人都几乎脱了一层皮,昔日的意气风发、风流儒雅也被岭南的凄风苦雨、乌烟瘴气蚀的一干二净。

可王定国却像这事儿从没发生一样,为了安慰苏轼,在给苏轼的回信中大谈道家长生之术,说自己正在宾州修行。除此之外,王巩与苏轼的书信更多的是交流诗词书法绘画心得。苏轼说:“(定国)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志与得道行者无异。”

元丰六年(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轼相会。苏轼看着眼前与记忆中大相径庭的老友,不由得感慨万千,可王定国却只是笑笑。席间,王定国出歌妓柔奴为苏轼劝酒。王巩受贬时,家奴歌女纷纷散去,惟有柔奴一人愿意陪伴王巩共担风雨、同去宾州。

只见窈窕的柔奴轻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更为甜美,容颜也更红润,心下有些诧异。王定国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岭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

于是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愣了片刻,随即大喜。他没想到,能在此刻遇上知音。儒家的知识分子推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讲究贫贱不能移,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哪怕终日嚼着菜根、居在陋巷,也要坚守着心中的诗和远方,过好当下的生活。当下酒席中却听得这女子出如此言语,着实在这一刻惊艳打动了苏轼。

苏轼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随后,苏轼便写下了这首名传千古的《定风波》赠给柔奴。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花容月貌。“点酥娘”即谓肤如凝脂般光洁细腻的美女。接着,东坡展开了龙飞凤舞的奇思妙想:人人都称道那女子嗓音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一般,整个世界都变得清凉。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柔奴从万里之遥的“人间绝域”归来后,反而愈加容光焕发。总是微笑着去面对身边一切的人与事,那春风般的笑容中还夹杂着岭南梅花的馥郁清香。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看法吧。然而“却道”陡转,引出了全篇的词眼: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词出自白乐天的《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一句,不仅是柔奴的回答,也寄寓着东坡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也许朝中宵小在诡计得逞,成功将东坡、王巩等人贬至穷山恶水、不毛之地后,私下里弹冠相庆,喜不自胜。可是呀,他们不知道,对于东坡、王巩这些人来说,就算被打入了万丈深渊,也能悠然自得、童心不泯。

因为他们明白,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只要心安定下来了,在哪儿,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