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巴菲特的老師重點推薦、中國平安在用的投資方法,卻被我們忽略

管理近3萬億資產,與平安資產管首席投資官學投資!

提到中國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你可能會猜是社保基金,或者工商銀行,又或者是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天弘基金?而實際上這個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機構投資者是平安集團。

你是否好奇這艘巨型航母的資產管理由誰來掌舵呢?

2005年5月,平安集團邀請中國香港籍人士陳德賢擔任平安集團旗下平安資產管理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任職平安資管首席執行官之前陳德賢就有20多年資產管理經驗,曾任職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英國巴克萊投資管理公司、英國渣打管理公司等等。我們知道2017年12月恆大老總許家印邀請任澤平出任恆大首席經濟師的年薪是1500萬,轟動一時,但是平安集團早在12年前給陳德賢的年薪就達到了1286萬元,雄冠當時中國所有上市公司,連平安的董事長都拿不到這麼多。我覺得12年前的將近1300萬要比現在的1500萬更有含金量。

陳德賢加入平安集團以後也證明即使這個年薪平安也獲得了大實惠,平安資管的投資規模從當年的2600億到2018年末投資資產達到2.79萬億,13年時間翻了10倍多!這麼大的體量,而且保險行業的資金風險管控是非常嚴格的,能做到這個成績是非常難得的。我一直堅信我們普通投資者應該學習的不是那些一夜暴富的方法,首先不可複製、其次投機性太強甚至近似賭博,最後多半是運氣或者倖存者偏差。

我們更應該學習的是那些在追求安全性基礎上可以獲得超額收益的方法。

巴菲特的老師重點推薦、中國平安在用的投資方法,卻被我們忽略

揭開陳德賢投資方法和策略的神奇面紗

陳德賢早在2016年接受採訪時,就對自己的投資策略說的很清楚,他採用的方法是股債組合動態平衡法,債券類資產投資佔比在90%,股票類資產投資佔比在10%,,而他的選股標準以高分紅的藍籌股為主,他們大部分的股息都超過了5.5%,然後按照事先制定的止盈標準,再達到一定的盈利程度後再重新配平恢復1:9的股債比例。

運用這個方法陳德賢讓平安資管在2015年牛市後面的瘋狂上漲中不斷獲利了結,等到後面的股災千股跌停的時候,平安資管總體算是全身而退,當時很多的大型機構基本都虧損嚴重。

其實仔細分析,這個90%債券和10%股票的投資平衡配比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在牛市裡還可以追求較高的超額收益,非常適合普通投資者去學習使用。

我們知道高分紅的藍籌股基本上業績都非常穩定,業務大部分都非常成熟,再加上5.5%的高分紅,安全邊際非常的高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假設出現黑天鵝事件,股票如果虧了50%,這個股債1:9配比組合會怎麼樣呢?

我們假設初始投資100元,90元債券的收益在5%左右也就是最終是94.5元,10元投資股票股息分紅5.5%也就是0.55元,如果股市下跌了50%,股票的剩餘金額是5+0.55=5.55元,最終剩下94.5+5.55=100.05元。極端情況本金也沒有損失!

股市大漲會怎麼樣呢?假如股票翻倍,那最終收益是94.5+20+0.55=115.05元,總體收益超過15%

這就是本金幾乎沒有風險的情況下也可以追求高收益的原理。如此的簡單,但是卻被我們忽略。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股市首要原則就是保住本金,可是我們很多人即使知道了依然還是忍不住去博,結果越賠越多,我們知道賠50%,要翻一倍才能回本;賠80%,要翻5倍才能回本。虧損後巴菲特的第二個原則把時間拉長充分享受複利就失去意義了,因為本金都被套了,還談什麼複利與增值。

像我做理財經理,深有體會的一點是國外的高級投資諮詢公司,他們首要的不是投資多麼牛,而是風控特別的到位,他們的首要職責不是給你推薦這個潛力股那個高增長,讓你買買買,真正頂級的投資諮詢公司都是非常謹慎的,首先考慮的就是風險管控,這也是陳德賢投資理念很重要的一點,試想這麼大的資金、而且是保險資金,如果出現大的投資風險,幾萬億的資金那後果是不敢想象的。所以連這些專業的投資精英都如此的謹慎,我們大部分的普通投資者反而那麼容易投機和冒險,這難道不值得反思嗎?這樣能稱作是理財或者投資嗎?

巴菲特的老師重點推薦、中國平安在用的投資方法,卻被我們忽略

股債組合動態平衡法的由來

早在1952年馬科維茨就提出可以在本金不損失的情況下追求高收益。他在《金融雜誌》上發表題為《資產組合選擇--投資的有效分散化》一文,該文堪稱現代金融理論史上的里程碑。具體內容不詳細展開了,其中一個思想和原理就和陳德賢的投資方法很類似。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你現在有100元,假如96元買固定利息債券,能得到4元利息,這樣你就可以用4元錢去投資買股票,即使投資股票全賠了總體也不賠錢,這個4元可以被稱作安全墊。 我們所知道的保本基金其實就是用的這個原理,很多保本基金要三到五年不能取,首先它要用債券去獲得足夠的安全墊(利息),股票能忍受的最大虧損就是安全墊的數額,最壞的情況就是股票賠光了,到期將本金歸還給客戶,投資的好就會有超額收益。

其實在同一時期,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他寫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也提過類似的方法,他建議可以按50%的債券和50%的股票的資產組合進行投資,也有很多的大型金融機構運用該方法進行投資,經回測在A股股市用該方法能達到複合年華收益10%以上!值得強調的是格雷厄姆建議股票的投資比例不要超過50%,但是可以小於50%。

不能小於50%其實這個也容易理解,一方面股票的比例過大,產生大額虧損,債券的收益是無法彌補的,最終還是有嚴重虧損的風險。另一方面因為股票波動要比債券大很多,如果債券的比例很小,在股市暴跌的時候,債券對股票的補倉拉低成本的效果就很小了,無法在股市非常便宜的時候去大量低吸。我對於剛開始做投資的普通投資者的建議是最開始還是按照1:9的股票債券比較為宜,因為對於初學者,中國的熊市一般持續很多比較難熬,再加上中間遇到黑天鵝事件,股票比例過高產生大幅虧損,很容易最終弄放棄離場。

當然了,在有了自己的心得之後,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比例嚴格操作,至於1:9還是2:8又或者5:5等等,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性格習慣去調整。各種比例其實本質上沒有孰高孰低,最適合自己的、最能讓你堅持去做的就是最好的。然後股票的比例一定不要過多,我認為怎麼也要經歷一輪牛熊市後再考慮重新設置自己的股債比。

巴菲特的老師重點推薦、中國平安在用的投資方法,卻被我們忽略

股債組合動態平衡投資法的升級與延伸

股債組合動態平衡法我們知道是從安全墊的思想發展出來的,它的思想還可以應用在基金定投上,就比如你買了債券或者銀行安穩理財,每個月都可以獲得利息,就可以用每個月的利息去做基金定投,這也是變向的安全墊,然後還能讓你的利息有機會獲得超額回報。這樣做基金定投心態會很平穩,也可以堅持在股市下探的時候堅持定投,因為最不利的情況你總體也不會虧損,最多就是沒有利息。

股債動態平衡在操作上,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還有幾個難點,一個是選股、一個是選債券,債券的種類和複雜程度甚至遠高於股票,而且股票的買賣都是100股100股買賣,在平衡上會很有難度,因此建議我們可以把股票換成指數基金,把債券換成債券類基金,這樣配平就方便多了,債券股票的贖回甚至可以精確到分,按照陳德賢的理念我們應該選高分紅的大藍籌主題,其實有幾個指數包含了大部分高分紅的藍籌票,比如上證紅利指數、中證紅利指數等等,而債券基金就可以選擇長期業績穩健增長的一隻。這樣就容易操作的多了,也省去了大量的選股和選債的時間與精力。

當然最最重要的還是嚴守自己制定好的操作策略,才能真正的利用好工具去讓財富實現複利增長!我們很多朋友總是盲目聽消息、別人推薦、頻繁操作、投機冒險等等,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換來的卻是虧損或者套牢。

很多簡單有效的方法都經歷過長期的檢驗,是可以運用的的,我們卻總是忽略他們。可能是我們無法忍受慢慢變富,但是往往急功近利最終都是欲速則不達和適得其反。

巴菲特的老師重點推薦、中國平安在用的投資方法,卻被我們忽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