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一些國企招聘要求必須是985,211畢業生?

張海ded123-


看看現在的人才市場招聘啟事,你會發現國企特別是央企現在招人條件普遍高得嚇人,沒有以下兩個條件:一、985、211畢業;二、碩士以上學歷,根本就入不了他們的法眼。

為什麼國企招人要求這麼高?根本原因還在於市場需求供大於求了。現在全國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社會上的招聘崗位卻沒有增加多少,相反因為經濟形勢嚴峻、貿易戰等問題,不升反降,像國企這樣的“老爺單位”本來大家趨之若鶩,尾巴不翹才怪。

當然,除了這個大背景,國企之所以招人門檻高,還有一些主客觀方面的原因。

一、不設高門檻應付不過來。國企因為穩定的環境,相對較高的工資,歷來是求職對象關注的焦點。如果不設硬性門檻,允許二流三流的院校畢業生報名,國企人事部門光接收審閱簡歷恐怕都得累死,還有什麼精力去篩選人才?

二、門檻高更有利於選材。好的學校的學生不一定都是尖子,但從普遍性來說肯定有優勢,畢竟,好的大學不是那麼好考的,沒有一定的智商根本不行。本著優中選優的原則,要求985、211畢業肯定更有利於發現人才。

三、門檻高對營造企業文化和競爭氛圍有好處。國企要求明顯畢業,是實力的象徵,也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需要。試想,當一個單位的員工都是985、211的畢業生,深入其中,你會不會覺得很牛B啊。這就是企業文化,一旦形成良好的氛圍,對企業內部建設會起到兩個方面的促進作用:

1、有利於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大家都是名校畢業,985、211畢業生進來才會服氣,不覺得不丟臉,滿足感會上升,有利於留住人才;

2、有利於內部競爭。企業得高素質人才多了,大家都有兩把刷子,在工作中一較高下,對企業內部競爭環境的營造也是促動,吸引人才的同時,又形成了良性競爭,推動銷售和生產,一舉兩得,企業肯定樂見其成。

當今社會,好學校高學歷是入職的敲門磚,可以為自己投石問路,找到好的起點。但進入之後,一切清零重新開始,就要靠自己的能力了,學歷只能幫一時,幫不了一世。


80後小公


近來,很多國企招聘都要求學生是985、211院校畢業的。很多人覺得不解,這不是明顯不給普通院校生機會嗎?其實,國企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有他可解釋的理由。

首先,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國企招聘人員,你希望畢業生是一流大學還是二、三流院校?如果你也想招到優質學生,那麼國企招聘人員也有跟你一樣的想法。就這個問題可以從五個方面具體闡釋。

一、高效擴招

如今高效擴招,985、211畢業生逐年遞增,很多名牌學校畢業生也不一定有好的工作崗位。

很多畢業生為了拿到北京等城市戶口,從而選擇國企;很多畢業生為了求安穩,從而選擇國企;很多畢業生沒有一技之長,只希望在國企混日子;很多畢業生希望有個體面、輕鬆、待遇好的工作,從而選擇國企。

因此,國企作為國內解決就業的主力軍,從不缺少優秀生源。985、211等優質學校生源都遠遠超過其接收能力,為何招聘者還要招收二流學校生源呢?就如,清華大學從不缺報考者,為此其只選擇全國頂尖的學生是一個道理。

好的企業或公司都會選擇優質生源,這是普遍的道理。

二、為了數據體面

我們知道國企宣傳自己時也通常講畢業生生源及學歷情況,當大學生不多時,企業可能招收普通學校的學生,但當學生充足時,誰不想自己的宣傳冊美觀些。

985和211是國內公認的優質大學,雖然好學校有差學生,壞學校也有優等生,但相比來說好學校的優質生源更多,而且企業招聘的崗位處於供不應求狀態,故其有優中選優的權利。

如果企業宣傳每年我們招收的學生均來自清華、北大、復旦、北航、人大等學校,是不是更利於明年招生,從而不斷優化員工質量。

三、設置硬性門檻

如果國企不設置一個硬性門檻,估計招聘者整日篩選簡歷都能累死。而國內公認的評定學校的標準就是985和211,可見國企可以充分利於這個標準,優化招聘和隊伍建設。

比如我是畢業於某985高校的碩士,並在北京某國企工作。當年我們面試的條件就是211或985高校畢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就這樣,公司的招聘者還讓我們幫忙把簡歷扛回辦公室,試想下如果沒有一個硬性條件,估計招聘者需要來倆卡車運輸簡歷。

四、入職者有榮譽感

如果同批入職者都是學校及學歷相當者,他們也會心滿意足,有榮譽感從而努力工作。

比如我有個同學,985高校畢業去了一個三線城市,結果周圍同事都是二本院校畢業。試想一下當時他的心情是沮喪的。他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周圍人學歷不太高的企業,失去了工作的鬥志。果然,第二年他便辭職了,找了一個更高要求的大公司。

招收學生時提高門檻,利於企業留住人才,也提高了入職者榮譽感,可謂一舉兩得。

五、更看重綜合因素

985/211的學生顯而易見的是成績好,企業又為什麼看著成績好的學生呢,因為學習好絕不僅僅是因為聰明,是很多綜合因素決定的?

1、智力水平,不敢說高出多少,至少不低於平均水平,這是成績可以驗證的。

2、自律性,相同智力水平情況下,成績好的學生,一定是該學習就認真學習,該休息就好好休息才能保證成績,這就需要很強的自律性才能做到。現代企業管理,基本都是目標管理,就是給員工一個目標,自己拆借,自己計劃,自己完成,很難想象不自律的人能做到。

3、自學能力,只靠教材很難考入名校,說明名校生課外看了大量相關書籍,有非常強的自我學習能力,這個時代知識爆炸,很多工作都是需要靠自學才能完成,等著培訓就沒有期限了。

4、積極思考,靠灌輸無法取得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夠在高考試卷中取得高分,說明這個考生一定是很強思考,演繹能力。企業裡很多工作都是腦力勞動,需要大量思考,而且是主動思考才有可能完成。

5、溝通能力強,尖子生基本都是能夠積極提問,回答老師問題的,提問和回答不代表多強的溝通水平,但是至少不缺乏溝通的勇氣和技能。現代企業,有大量協作,良好的溝通技能幾乎是最重要的要求了。

6、時間管理能力,如果考上名校,至少不能偏科嚴重,面對幾個同時要考的學科,合理安排時間變得很重要。很多名校學生不僅成績好,而且多才多藝,說明並不是靠沒日沒夜,點燈熬夜出的成績,主要是有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保證學習的同時,能夠安排出時間研究其他愛好。

7、上進心,自驅力,學習好的學生,上進心不會缺乏,考高分是從小就自己的強烈願望,這是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優勢,自驅力,上進心,才能讓公司的目標變成員工的目標。

8、責任心,成績好是每個家長的希望,從小能夠把父母的希望當作自己的使命,這也是責任心的體現。

9、細心,如果題都會,但是馬馬虎虎,錯誤百出也很難高分的,細心在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特點,只有你細心,才敢把工作交給你做。

10、成熟,抗壓。學習好的學生往往相對成熟一些,面對壓力不容易崩潰。現在新人被詬病最多的是玻璃心,逆反,說不得。給管理者造成很大麻煩,既要完成工作,還不能傷害小朋友脆弱的心靈,話說的重點,就撂挑子走人更是要不得,這是給自己進步設置的最大障礙了,學習好的學生早在學校大多已經習慣了,相對更容易管理一些。

以上是企業看重的員工素質,不是985、211的學生也不需要氣餒,只要在上面的能力中針對性的補足就可以了,一定有機會比名校生做得更好。

總之,國企要求畢業生來自985、211院校,是時代背景、企業發展、員工留存等綜合考慮而決定的。


LaoHuang188


對於這個問題,本人有幾點要說。

一,招聘要求必須是211.985畢業生的國企一般都是良心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是超大型國企,或壟斷行業,收入穩定,有實力也有底氣招聘高學歷的優秀員工。

二,也有部分國企因市場環境等各種原因半死不活,本著既然招人為啥不招211.985本科生的原則,把本來專科生就能做的工作交給211.985本科生來做。但也無可厚非,誰讓現在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大呢,你不來有的是人來。

三,還有些壟斷行業比如菸草公司,專科是否可以去應聘,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啊。

做為畢業生本人,也別糾結你是211.985畢業的還是其他一本或二三本畢業,社會現實就這樣,你要麼按招聘方的要求(因買方市場),要麼就考研考公務員,誰都怨不著。



文要香


國企招聘必須要求985,211院校畢業生,這很正常。如今別說國企,換了私企也是,明明能招到一本重點院校的畢業生,為什麼要二本院校的呢?我分析有兩點原因。


第一,高校擴招,優秀畢業生越來越多。

如今高效擴招,985、211畢業生逐年遞增,很多名牌學校畢業生也不一定有好的工作崗位。

所以,投遞國企的簡歷自然很多,假如它不設定院校門檻,估計收到的簡歷會非常多,這樣增加了篩選難度跟時間,而假如設定了院校門檻,他們可以只需要從985,211院校畢業生中挑選適合自己企業的就行了,這個大大提高了篩選簡歷的效率。而且企業也不用擔心沒人投,因為即使設定了門檻,這些企業也是名校學生都搶著想進去的。



第二,重點院校畢業生的自身素質高。

高考是一次分水嶺,把不同分數的同學進行了篩選,進入到不同的高校學習。不得不承認,985,211院校的優秀學生比普通大學的概率是更高的。

985、211院校有很多普通一本二本專科院校沒有的資源。這些資源,既包括師資、科研條件,也包括人脈。不排除少部分“書呆子”,大部分985、211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更強的有人說普通院校的學生裡面也有出類拔萃的,但總體而言985,211高校學生生源質量好,老師質量高,校園軟硬件都強,來學校的名人多,合作機會多,學生的能力眼界都的確更高,對有實力的單位而言,滿足他們要求的比例學生更大,篩選成本更小,因此,很多企業願意用設門檻的方式減小招聘成本。



最後,總結一下。這些211、985大學畢業的學生,濫竽充數的情況很少,再加上能力出眾,手握名校證書,自然引得國企對這類學生大開”方便之門“,正如一位偉人所說“人有多大能力,就要盡多大的責任。能進211、985大學的學生起步就比一般的學子高,而且綜合素質等等方面也是出類拔萃,這樣說來,國企喜歡招這些學生也是理理所當然的。


清風酌客


每年的畢業季都是所有畢業生對自己的人生充滿希望的季節,但是社會的現實讓很多的普通本科畢業生十分無奈!因為很多的大型企業在招聘簡章上明確規定,只招收211 985高校的學生!僅僅這一條,就把本來嚮往進入大企業工作的普通本科生的路都堵死了!

“難道我們普通本科生就真的比211 985高校的學生差很多嗎?”

“你們都不知道我們在學校有多努力!”

“大學英語四六級,各種獎學金我全都有,我哪點比211 985的學生差?”

學生們不禁怒道

“我們不關心這些,這是公司的要求,很抱歉。”HR們總會淡淡回覆。

可能以上的對話,很多的畢業生都聽過,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就像考研網紅教師張雪峰說的:“所有人告訴你,學歷不重要,學校不重要,但是世界500強不會到一個普通本科院校招聘!”

這就是現實,也是現在大學生的無奈!為什麼?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普通本科畢業生真的太多了!2017年應屆畢業生人數高達795萬,這個數量真的不少,而在2017年的122所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人數是85.85萬,這85.85萬之中本科畢業生54.62萬,畢業研究生人數30.23萬。

從上面這個數據上我們可以得到什麼呢?只要企業規定只招收211 985 高校的畢業生,那麼在人數上就首先做到了十選一的目的!

可能普通本科院校中也有很多優秀的畢業生,但是現在稍微好一點的企業單位,應聘者太多。先不說網招這種區域比較廣泛的招聘。單說校招這種針對性比較強的招聘的話,前來投遞簡歷可能就是成千上萬,附近高校的畢業生都會來!

如果用人單位一份一份的來看,這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耗費大量的人力,而且耗費很長時間,耽誤企業工作進展。所以,為了能夠最快速的挑選出自己需要的人才,他們就必須加上附加條件,這樣一來,符合條件的人就會少很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雖然可能會遺漏一些優秀的普通本科畢業生,但是總體上來人才質量也得到了保障!

為什麼現在的企業招聘會有這種思維呢?因為重點大學的學生和普通大學的學生,都經歷過了高考這次嚴格的篩選,能在高考中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這就說明這個學生在高中階段就非常努力,並且也很聰明!尤其是能夠考上雙一流高校的學生,智商、自控力、上進心等等都是不錯的!

所以,企業相信,大學四年,他們進入了更加好的學校,不管是學習的氛圍還是師資力量上都要更好,理所當然她們比同齡人更加上進,對事業和工作應該也有更高的要求和最求,許多企業的文化都是充滿正能量,985,211大學的學生更符合這一條件。這才是企業要求招聘211 985 學校的主要原因!

這個是為什麼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考研,並且都是奔著一流高校去考!一方面是想讓自己的學歷提升一個檔次,另外就是希望自己在社會中更具備人才競爭力!


青松議說


看一下這個表,就明白為什麼了



承然之楓


國企有很多,那要看你說的是哪一類,如果是研究所一類,這樣的要求不過分。如果是生產企業,這樣的要求更大程度是為了提高企業層次,要的是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