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新技術如何改變城市生活?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諸如安全、交通、醫療、管理、生活、辦公、金融、零售、教育、文娛等各個領域形成廣泛應用。人類社會的組織系統、大眾媒介的專業化運作、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都愈發深刻地捲入社會智能化的進程中。這種前所未有的圖景正激發著豐沛的學術思考。

11月22日,“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開幕,以“智能城市:新技術、新生活、新人類”為中心議題,關注各類新型智能技術在城市場景中的應用和產生的影響。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中心主任黃旦在開幕式上表示,希望通過論壇打通業界和學界之間的屏障,使得學術研究緊跟現實變化,引領未來行業發展方向。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新技术如何改变城市生活?

黃旦在開幕式上發言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有關城市傳播的媒介生產出現許多新的趨勢。”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中心副主任孫瑋表示。“其中有兩大趨勢,包括智能媒介和科學的結合,以及和藝術的結合。其中,與科學的結合主要表現為各類新技術的出現,尤其是以數據為主導,構建全新的智能城市系統。”

“而媒介和藝術的結合表現在以人類的身體感知作為核心,以人類所感知到的現實作為交互媒體的現實。現在人類社會進入到全新的社會狀態,稱為‘智能城市’和‘自動化城市’,無論是大數據、雲計算、信息可視化、虛擬現實,本質都是用媒介技術來延伸擴展、轉換,甚至是創造人類以前從未有過的感知世界新能力。通過媒介生產重塑新型的感覺系統,將改變‘人’和‘城市’之間的關聯。”

講座現場,包括“城市象限”社區研究中心秘書長張希煜、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主編沈從樂、上觀新聞數據新聞中心總監尤蓴潔、“國匠城”社群運營者朱瑋、澎湃新聞市政廳欄目主編王昀等新聞從業者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沈從樂介紹,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每年都會推出基於數據基礎的城市排行榜單,會在各類社交媒體形成強烈的輿論反響。“過去一些權威媒體發佈的數據,很少會引起質疑,而如今在貼吧、論壇等,我經常能看到網友一邊在評論同時,也會本能地質疑榜單的準確性。有時很難直接和他們進行溝通,說明如今的媒體傳播已經偏離傳統形成的軌道,需要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受眾。”

在尤蓴潔看來,如今主流媒體面臨普遍性的焦慮,原本以官方媒體為主的主流媒體和群眾的接觸十分緊密,隨著時代和傳播手段的變遷,這樣的接觸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比如高空拋物這樣的不文明行為,原先許多市民會通過電話投訴,然後記者根據每個人反映的狀況形成報道。在數據時代,可能我們會用上海整體的高空拋物狀況和地域等宏觀性的分析,代替逐一報道的形式。如何在宏觀和微觀中做到平衡,這是值得我們思索的。”

王昀則表示,在數據愈來愈密集的城市,應該警惕“數據霸權”的出現,在享受數據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應對數據的使用方式保持關注。“我們生產的數據集中到了哪裡,為誰所用?這始終是我們需要警醒的問題。”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新技术如何改变城市生活?

除此之外,論壇上發佈學術類文本共53篇。聚焦各類媒體傳播領域話題,包括 “中國‘飯圈’的日常生活實踐:文化與行動邏輯”“智能城市中的治理、媒介與公共生活”“數字化生存與新聞業未來”“媒介與‘邊界’的重塑”等。另分設有3個分會場、共9場分會議,來自建築設計、公共管理、國際關係、文學、藝術創意、博物館學、新聞傳播學等領域的志同道合者進行跨學科的交流與協作。

作為主辦方,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以“城市傳播”為主要研究方向,在已有研究經驗基礎上,不斷拓展新聞傳播學的研究版圖,回應學科建設的切實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