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奧斯特里茨-最完美的戰役,拿破崙戰爭史上巔峰之作

奧斯特里茨戰役,因參戰方為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是世界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亦是拿破崙戰爭史上其軍事指揮藝術的巔峰之作。

拿破崙作為聞名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生中創造過多場經典戰役,其中土倫戰役,耶拿戰役等都廣為傳頌,但比起奧斯特里茨戰役,這些經典的戰役在拿破崙戰爭史上來說都稍遜一籌。

奧斯特里茨-最完美的戰役,拿破崙戰爭史上巔峰之作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

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

即使現在來看,終其拿破崙一生除了最開始解放科西嘉的小小心願以外,渡過英吉利海峽,攻克英格蘭一直是他的執念。而幾次反法聯盟的組成,英國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804年,霧月政變以後,拿破崙加冕稱帝,權柄直指整個歐洲。第三次反法聯盟隨之成立,1805年四月,在英餓的組織下第三次反法聯盟形成。經過多年來的準備,拿破崙認為法軍度過英吉利海峽,攻克英國的時機已經到來了。拿破崙揚言,只要有三天下霧,我就能登上英格蘭的土地然後蹂躪她。正當拿破崙和他的部隊在法國的土倫準備去遠征英國時。天公不作美,還沒有等到下霧,帝國的東邊就傳出了騷動不安的聲音。奧地利加入了第三次反法聯盟中來。這使得拿破崙感到了一股不祥的氣氛,在他寫信給奧地利的使節康巴塞雷斯說:奧地利正在武裝,而我希望它解除武裝。如果它不按我的意願去做,我將率二十萬大軍登門進行一次令它長時間都難以忘懷的訪問。奧地利慾與我交戰簡直是發瘋。現在歐洲還沒有哪支軍隊能與我匹敵。而事實證明,即使海上與英國爭霸,渡海佔領英國的夢看來還遙不可及,但是在歐洲大陸,他拿破崙兵鋒所指之地,仍是敵手難尋。

戰爭伊始,拿破崙使用了障眼法,讓奧地利人以為自己會從阿爾卑斯山的南部也就是穿越意大利從波河流域進攻奧地利,而他卻將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從英吉利海峽調動到了萊茵河一線。接下來的就是奧斯特利茨的前哨戰役——烏爾姆戰役。

烏爾姆戰役是用士兵的雙腳而不是他們的刺刀贏得的。反法同盟的主攻方向是巴伐利亞。1805年8月底,馬克·馮·萊貝里希將軍和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將軍分率奧地利和俄羅斯大軍,向巴伐利亞的烏爾姆進逼。拿破崙迅速調遣部隊,在烏爾姆包圍了奧軍,並在庫圖佐夫趕來增援之前,於10月20日迫使萊貝里希將軍投降。這時期的戰爭,體現著拿破崙的膽量與果敢,正如他自己所說那樣,速度和膽量有時比細心制定的作戰計劃更為重要。

開戰至此,法軍取得了一連串勝利,戰果輝煌。但整個戰局得形勢對於法國來說依然十分嚴峻。烏爾姆大捷的第二天,在土倫的法國海軍威爾納夫的艦隊被英國獨眼獨腿的民族英雄納爾遜打著“大英帝國等待每個軍人盡忠”的旗幟給徹底打廢了。納爾遜本人也在戰鬥中傷重身亡,而威爾納夫卻灰溜溜地回到了巴黎,在巴黎的他覺得“人生都失去意義了”,於是自殺了。他一死了之,從此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被完全擊碎了。這場海戰名字叫特拉法爾加海戰,特拉法爾加海戰表示著一百年來的英法海上爭霸戰從此結束。它使英國成為了一個海洋帝國,確立了英國在此後近一個世紀的海上霸權。當然這是後話,與本文主題關聯不大,不再作詳細表述。

海軍作戰失利,普魯士態度的轉變,引起了巴黎的恐慌,也使得法軍極為被動。此時拿破崙急需要一場勝利,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穩固局勢,消除恐慌。

烏爾姆戰役之後,奧地利的大門向拿破崙敞開了。奧地利決定放棄已經不可守的音樂之都,向東北撤退,尋找俄國盟友的軍隊。拿破崙的妹夫繆拉率領著騎兵,搶先佔領了維也納,對此拿破崙非常氣憤:“你一個勁亂衝亂闖象個瘋子,根本就不按我給你的命令辦事。”“你為了獲得首先進入維也納的虛榮,竟耽誤了我兩天時間。榮譽僅在那些充滿危險的地方才能贏得,進入一座毫無防禦的都城有何榮譽可言?”拿破崙命令繆拉越過多瑙河向北追擊奧地利人。

在維也納,拿破崙找到了他的軍隊需要的一切,這樣他再也不需要依賴從法國延伸而來的漫長的補給線了。俄國人和奧地利人派來了一個蔣幹型的使節,想借機打探法國人的情報。於是拿破崙就演戲給他看,令他以為法國人外強中乾,是強弩之末,已經不行了。這樣就堅定了奧地利人和俄國人與法國人交戰的信念。雖然俄軍元帥庫圖佐夫等人反對立刻決戰,要求繼續後撤,匯合援軍,但是這種論點被皇帝們否決了。皇帝們決定在奧斯特里茨和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小子幹一仗。

奧斯特里茨-最完美的戰役,拿破崙戰爭史上巔峰之作

奧斯特里茨戰役

奧斯特里茨戰役

奧斯特里茨,現在名為斯拉夫卡夫(slavkov),在捷克境內,每年的十一月,都會有一大堆cosplay愛好者來這裡假裝19世紀的士兵,紀念那場偉大的戰役。

拿破崙佔領維也納之後,馬不停歇,命令繆拉、拉納和蘇爾特的三個軍,乘勝追擊,咬住俄國和奧地利的軍隊不放。達武元帥被派往普雷斯堡抵禦從東邊來的可能的攻擊。貝爾納多特的軍隊監視西面菲迪南大公的殘餘部隊。而剛遭受庫圖佐夫後衛的反擊而損失不小的莫迪埃元帥留守維也納。

拿破崙坐鎮金碧輝煌的蕭恩布魯姆宮,命令他的元帥們加緊追擊的步伐:“朕期望,待朕派去的參謀返回彙報時,你會告訴他說你全軍都已過河(多瑙河),而且正在追擊俄軍並正在用刺刀戳他們的屁股。”同時,拿破崙還派出了一名外交使節,打著休戰旗向年輕的沙皇遞交了一份偽善的國書。而此行的真正目的是刺探俄奧聯軍主力的位置以判斷他們的作戰意圖。

戰鬥打響前,拿破崙做出了最後的兵力集中,他命令達武和貝爾納多特的部隊匯合自己追擊的主力,這樣在交戰時,法國人就能夠擁有六萬五千人的兵力,而俄國人有五萬二千人,奧地利有三萬人,分別由亞歷山大和弗朗茨親自領導。

12月1日,戰鬥進入關鍵階段,拿破崙的法軍和俄奧聯軍的主力在奧斯特里茨小鎮以西相遇。拿破崙軍事指揮史上最光榮的奧斯特里茨戰役開始了!拿破崙在兵力上處於劣勢,他將部隊南北向一字排開,北邊的部隊依託一個小山丘,法國人稱為桑丘。南邊的部隊抵在名叫格爾德巴赫的小河的岸邊,這條小河在這裡灌注著一大片沼澤地。中部,拿破崙的指揮所設立在離前線一英里的高地上,面對著俄奧聯軍把守的普拉岑高地。

北邊,法國人部署了拉納和貝爾納多特的軍隊,而南方格爾德巴赫河畔,只部署了蘇爾特的第四軍,兵力非常單薄。不過還有達武的部隊駐紮在雷吉恩修道院,作為預備隊,從那裡,達武元帥伸長了脖子也看不到任何敵人。

拿破崙發佈了戰前的公告:“軍人們,你們面前的俄軍正準備替在烏爾姆戰敗的奧軍復仇。他們正是你們在霍拉布侖所擊敗的那些部隊,現在卻跑到這裡來了。我們所佔據的陣地堅不可摧,如果敵人企圖迂迴我軍右翼,就勢必將其側翼暴露在我們的面前。……這次勝利將結束我們的戰役,我們可以住進冬季營房過冬,並將得到國內新建軍團的增援。到那時,我所致力贏得的和平就將無愧於人民,無愧於你們和我自己了。”

拿破崙將自己的戰略構想都寫在佈告之中了,可見雖然有保守軍事秘密的需要,但是讓每一個基層的指戰員都瞭解戰役的目的和意義,確實是團結部隊,增強戰鬥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共的部隊在45年到49年間所作的和當時拿破崙做的是一樣的。

天黑以後,拿破崙騎馬巡視前線,他注意到了普拉岑高地和其後利塔瓦河谷當中璀璨的篝火,這進一步證實了他的預測,即敵人將試圖迂迴他的右翼。當他從士兵的行列中穿過時,士兵們打起火把為皇帝引路,並且高喊:“皇上萬歲!”,這一個口號已經取代了意大利馬倫歌戰役時的“共和國萬歲!”可見,只要能獲得光榮,士兵們將共和國已等同於他們的皇帝。雖然這已經是大革命之後。

對面的俄國人卻做出了他們的判斷:這是法國人在恐嚇我們,他們估計是要撤退了。

12月2日拂曉,奧地利和俄羅斯的軍隊開始發動進攻。他們絕對不想讓法國人跑掉。巴格拉吉昂親王和列克頓斯坦親王揮師進攻法軍北方陣列,俄國將領布霍夫登率軍猛攻蘇爾特軍的南段。這樣,在北方,雙方的實力法軍稍佔優,但是在南方,蘇爾特的軍隊抵擋起來就非常吃力。終於,蘇爾特的軍隊傷亡慘重,開始動搖。

拿破崙命令達武從那個看不見敵人的地方火速馳援蘇爾特。這是拿破崙的陰謀!達武看不見敵人,敵人當然也看不見達武,這樣,雖然馳援的路程增加了,但是卻堅定了俄奧聯軍按照拿破崙的想法行動。拿破崙在整個戰役當中的構想,中心思想就是將聯軍引向狹窄的南線(被普拉岑高地和戈爾德巴赫河谷所夾),在敵人的部隊突破防禦之後,包抄法軍後部之前,突擊其側翼,一舉將其擊潰。

而達武,這個拿破崙手下最出色的元帥,做的更是絕妙。他到來的時機非常恰當,像救星一樣挽救了蘇爾特正在潰敗的部隊,從南邊犀利地插入了布霍夫登和克羅華特軍隊的內臟。而這個時候,克羅華特的軍隊都有什麼樣的內臟呢?克羅華特本人,庫圖佐夫元帥,還有我們年輕可愛的沙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精彩記述了這場災難,一切都陷入混亂當中的末日軍隊,不過您想看的話,還是挑著看吧,畢竟要看完這本書簡直令人發瘋。

布霍夫登的部隊更加悲慘,他們被打退之後,向結冰的戈爾德巴赫河和沼澤地上撤退,拿破崙沒有命令追擊,而是命令向冰面上開炮,那些可憐的人啊,直接被炮彈炸死已經算幸運的了,更多的人沉入冬季冰冷的小河之中。

這時候,晨霧散去,拿破崙從高地上遙望對面的普拉岑,發現沒有一個人,這更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他命令蘇爾特迅速搶佔這個高地。這樣從高地上,法國人就可以俯視整個俄奧聯軍的戰線,法國人的大炮開始發威了!咚!嗖~~~叭!二英寸長管火炮發出高貴而危險的呼嘯。同時,北線的法軍開始轉入進攻,俄國和奧地利人全線潰敗。

至此,奧斯特里茨戰役以法軍大獲全勝告終。是役,法軍以六萬五千人參戰,傷亡八千八百人。奧俄聯軍參戰人數達八萬二千人,結果傷亡一萬二千二百人,另有一萬五千人被俘,一百三十三門火炮為法軍擄獲。次日清晨,奧皇向拿破崙請求休戰。拿破崙雖表示同意,但條件是所有的俄軍都要撤至波蘭。接著在普萊斯堡舉行和談,12月27日,法奧簽訂了《普萊斯堡和約》,第三次反法同盟告終。奧地利把威尼斯割讓給法國,拿破崙將其併入意大利王國。法國掌握了歐洲大陸的控制權,在中歐地區成立了受法國保護的萊茵邦聯,開啟了拿破崙從此達6年之久的極盛時期。

奧斯特里茨戰役,最完美的戰役,堪稱最完美的戰役。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法軍以少勝多。突出體現了拿破崙的統帥才能,他把謀略與冒險,勇敢與靈活有機的相結合,始終掌握著戰役主動權。它滲透了拿破崙的軍事思想,也是拿破崙·波拿巴在其軍事生涯取得的最光輝的勝利,其用兵無論在戰略方面還是在戰術方面,都堪稱毫無破綻,而其反擊的時機也選擇得恰到好處。昔日在馬倫哥會戰所犯過的錯誤,這次一個也沒有重演。由於在數量上明顯地處於劣勢,他便引誘敵人進攻其堅強的防禦陣地,此後,當敵人犯了放棄中央高地的嚴重錯誤時,他立即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把敵人的兩翼隔開。事先,他曾詳細地偵察過地形,知道敵方的兵力部署並精確地預測了他們的計劃。難能可貴的是,儘管他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他仍能保持適當的預備隊以左右戰局並實施追擊,毫無失誤充分地體現了拿破崙出色的用兵能力,完美展現了拿破崙的軍事指揮水平。

奧斯特里茨-最完美的戰役,拿破崙戰爭史上巔峰之作

整個戰役體現了拿破崙用兵指揮思想

整個戰役體現了拿破崙用兵指揮思想如下:

1、洞察全局,身居高位者擔負著整場戰役勝負的關鍵,其眼光與戰略格局極其重要。戰役籌劃者必須洞觀戰略全局,以求高屋建瓴。一場戰役該不該打?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打?在諸多敵人面前,先打誰,後打誰?這些問題都要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去認識和解決。拿破崙認真分析了當時的戰略形勢,清楚地意識到,法軍當前最大的危險是面臨著俄奧普三國軍隊的聯合攻擊;俄軍是反法聯盟中最重要支柱。必須在普魯士參戰前擊敗俄軍,才能使法軍從根本上扭轉危險的戰略局面。因此他的一切行動,都是緊緊圍繞追擊俄軍,儘快與其主力決戰這個總意圖來實施的。而俄奧聯軍則昧於大勢,缺乏等待時機的耐心,片面地認為自己兵力數量上佔有優勢,錯誤判斷法軍怯戰,其作戰計劃都是以法軍已經基本上失去了進攻能力,不久就將撤退為基點,誤入拿破崙的圈套,導致了最後的慘敗。

2、示敵以弱,有效實施戰略欺騙。在戰略上,主動向奧地利和俄國人示弱,鼓勵其在沒有匯合更多的援軍之前,與其發動決戰。其次,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繼續矇蔽聯軍,促使其主動進攻法軍的陣地,在防禦中削弱敵人。拿破崙做的如此之好,以至於在戰鬥之前,聯軍擔心的不是勝利的問題而是擔心拿破崙會跑掉。在戰鬥開始之後,當聯軍的前鋒撞擊到法國人信心十足的行列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吃了一驚。

3、上兵伐謀,攻心為上。引誘聯軍向自己的想法靠攏。拿破崙知道聯軍的意圖,因為如果突破了南線,也就隔絕了法軍和維也納的聯繫,這對於想切斷法國人補給和儘快回家的奧地利皇帝來說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於是,拿破崙將計就計,堅定了敵人向南進攻的想法。他在南線佈置了相當薄弱的兵力,並將達武的預備隊放得很遠,使敵人看不到,這樣敵人就乖乖地走進了他的圈套。

4、儘可能選擇有利戰場。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法軍地形的選擇非常好,在狹窄的南線,進攻的聯軍部隊可以很快地向西展開,但是當他們面對反擊,想要撤退的時候,狹窄的地形阻礙了他們,這樣就有很多的士兵不得不向河上跑,也就死得相當地慘。在庫圖佐夫放棄普拉岑高地的時候,拿破崙毫不猶豫地抓住了這個機會,沒有命令預備隊,而是命令距離最近的,同時剛剛被擊潰的蘇爾特的軍隊攻佔它。法軍幾乎在沒有遭遇抵抗的情況下佔領了這個至關重要的位置,楔進了敵人的南北兩翼之間。

6、集中優勢兵力,把握戰機,果斷出兵,而在兵力對比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依然手握足夠的預備隊,也是拿破崙的一貫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