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右一为宋淇,本文的主人公,这是他与香港影星李丽华的合影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民国时期有几位著名的“好基友”,一个是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当年很多人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还有一个是徐志摩,有钱任性,天真烂熳,对人又十分好。还有长得和徐志摩疑似双胞胎兄弟的邵洵美,性情和徐志摩也很相似,交游广阔。

——这一位宋淇先生,不如前几位那么有名。

但与他有深交的人却都非常有名,比如钱锺书夫妇、比如傅雷夫妇、比如张爱玲。

他是张爱玲遗嘱中指定的遗产继承人,张的《小团圆》等遗作便由宋家后人负责出版。

张爱玲的遗嘱第一条便是:我死后,一切所有都归宋淇夫妇。

要知道张爱玲当时让宋淇夫人代管的外汇就有人民币二百万元,加上文学版权,是相当可观的一笔财富。

而宋家后人也没有辜负这份嘱托,将她的译著整理出版。

这份超乎亲人的信任,是从何而来的呢?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宋淇与夫人邝文美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现代文学史上谈及民国文人,多以作品做年代划分。不过,要是想查看民国文人的关系网,则还是根据他们的出生年划分更为清晰。

1900年世纪之交前后出生的可以称为“零零后”一代,最典型的莫过于“新月社-太太客厅”辐射的人群,其核心人物徐志摩、胡适、林徽因、梁思成、沈从文、梁实秋等等,都出生在“零零”前后。

这一代赶上了时代的巨变,又多留过洋,可谓大师辈出。

而本文的主人公宋淇及他的朋友圈则属于辛亥革命后出生的“一零后”文人。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1938年在昆明西山华亭寺的友人合照。左起为周培源、梁思成、陈岱荪、林徽因、梁再冰、金岳霖、吴有训、梁从诫。

林徽因貌似穿的是条哈伦裤~

“一零后”这一波人,代表性的有张爱玲、钱锺书、傅雷、苏青、萧乾、曹禺等人,他们生在民国而非大清,没有赶上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第一批思想的交锋,初崭露头角的时候又赶上了日军侵略、尔后又是各种敏感词时期,因而在创作生命最旺盛的年代,一开花就凋谢,可谓时也,命也(曹禺的艺术生命在30岁终结,张爱玲亦然,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要不是他们出名都很“趁早”,则更可惜)。

由于北平的沦陷,这些“一零后”没有聚居在一起,他们的生活轨迹是分散的。然而宋淇这位好基友,却联通了好几位大家。

他在上海时与傅雷夫妇、钱锺书夫妇成为朋友,到香港后因工作认识了张爱玲,发展出长达四十年的友谊。

宋淇本人也不是小说家,也不算是学者,而是个杂家,他搞翻译、办杂志、拍电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成就有限,但注定因朋友们的影响力而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不得不说是个奇特的现象。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张爱玲编剧、宋淇制片的电影《南北一家亲》剧照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有一种成功学的说法,据说是不要太多地和朋友深交,而要多保持优质的浅关系,才是最有用的。

但是宋淇却得了很多既优质又深刻的朋友关系。

读过他的传记就会发现这不是没有规律的。

1 慷慨家风

宋淇的家风非常慷慨。宋淇的父亲宋春舫,出生于1892年,出身巨富,乃是王国维的表弟,赶在风气之先留洋瑞士。

宋父在瑞士读的是政治经济学,但他在欧洲却酷爱西装革履地包车去看歌剧,场场不落,一副非常典型富二代做派。

因为有钱,他看到跟戏剧有关的书就会不剁手地买买买,最后买了七八千册书,毕业时全都运回国(想想这个财力和精力……)。

因而回国之后,他被胡适聘为讲北大欧洲戏剧史的教授,可谓杂学变正职。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宋父宋春舫

因在北大任教之故,这位家财万贯的文艺男青年和“零零后”朋友圈一直过从甚密。

只不过他的戏剧专业稍微偏门一些,又早就结婚了,娶了更加有钱的千金小姐,就没有去新月社做那些风骚的事情。

他慧眼独具,购了几处著名房产。

一个是杭州西湖畔的春润庐。

宋父曾在杭州度蜜月,在旅店被查房五次,不耐烦之下自己买了一栋别墅,取名春润庐。

春润庐平时空着也怪可惜的,因此但凡有朋友去春润庐,宋父就要邀他们免费来住。

蔡元培、胡适、徐志摩等人都来住过,春润庐后来渐渐发展成了北大驻西湖招待所。

还有一对儿名士在那儿度了蜜月,就是张歆海和韩湘眉。

张歆海就是和林徽因同演《齐德拉》的男主角,后来追小曼不成,娶了大美女韩湘眉。

他们夫妇是徐志摩在这个世上最后一晚围炉共话的朋友。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春润庐现貌

后来宋老爷子又爱上了大海,定居青岛,在青岛办了一个褐木庐。

梁实秋曾在《雅舍小品》中写道,“我看见过的最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为第一”。

这是因为宋老爷子买下这栋小楼后,将平生所收集的图书全部搬来——包括当年在欧洲运回来的七八千册戏剧图书,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戏剧藏书家”。

光《哈姆雷特》就有五六个版本,因此胡适翻译莎士比亚时就要到褐木庐找他。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左图是今位于福山支路6号的“褐木庐”;右图是褐木庐藏书票

宋春舫是中国最早创作和使用藏书票的作家

你以为宋老爷子的兴趣只在于戏剧研究吗,非也。

在青岛海边,遥望大海,他又起了兴致,牵头建立了中国首个海洋研究所,又出钱出力办了海洋馆。

这个海洋馆后来成为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于是宋老爷子又无意间成为了中国现代海洋学的奠基人。

热情好客的宋春舫在青岛还建了一家疗养院,也做旅馆,胡适等人也经常造访。

——写跑了,此人是宋淇的父亲,不是主人公。但有了这样的父亲,儿子会是什么性格也可想而知了。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青岛水族馆·1940年代

2 精英圈子

宋淇在这样的家中,过的自然是宽松自由潇洒大方的富三代生活.

16岁入燕京大学西语系,然而一年后就开始了抗战,他先后在武大等学校借读,直到燕大复课之后才再次入校读书至顺利毕业。

燕京大学是一所稀罕的学校,从1919年由司徒雷登建立开始,到1952撤校,北大入驻燕园,只存在过短短33年,但能够进校读书的都是数得上名字的,比如冰心、凌叔华、王世襄、黄宗江……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1947年,燕京大学的外籍教师和学生交谈

宋淇在燕京大学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有两位和他至为要好,一位就是后来成为电影明星的孙道临,又名孙以亮,他是哲学系的(宋淇后来经常用一个笔名叫“林以亮”)。

另一位就是天才少年吴兴华,如果他不是早逝的话,他是一个不亚于钱锺书的天才,他博文强记,通各国语言,尤其爱诗,任何一种语言的任何一首名诗他都了解,并能够评点。

当时燕京大学有一个燕京剧社,大家排演话剧,作为戏剧爱好者之子的宋淇自然身在其中。

这些人到了上海之后,继续搞话剧,黄宗江、孙道临等等就加入了苦干剧社,宋淇也和他们一起搞了很长时间,主要负责摆平一些麻烦事儿。

后来成立了文华电影公司,校友们纷纷进入电影圈,但这时候宋淇反倒回家做生意了,不过这段经历为他后来进香港电影圈打下基础。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孙道临《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3 贤妻

宋淇和夫人邝文美是自由恋爱的婚姻,一直非常幸福。

邝文美的父亲是有美国绿卡的二代移民,哥大毕业,回到中国后在上海担任商务印书馆的英文部主任。

邝文美亦是才女,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与张爱玲是校友。

邝文美本人踏实、博学、美丽而包容,处理一切事务都井井有条。

当年宋美龄曾看中她的才干,力邀她当私人秘书,她却拒绝了。

张爱玲不喜欢夸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她能说出口的赞美,多半是非常真心实意的了。

她说邝文美好似她笔下的曼桢——“越是跟人接触,越是想起Mae(邝文美)的好处,实在是中外只有她一个人。”

没有一个好太太,是很难当一个好基友的。

胡适的太太江冬秀也是个好客的主,最拿手的便是安徽菜一品锅,每次都招呼得朋友们开开心心。

而徐志摩娶了陆小曼之后,露面就少了,偶尔出现,衣服竟然有破洞,大家都难过极了。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宋淇全家旧照 后排由左至右:岳母邝林怜恩、宋淇、宋邝文美;前排由左至右:宋以朗、宋元琳

4 兴趣广博

宋淇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

他搞话剧、办杂志、做翻译、拍电影。然而这四件事情皆是为人作嫁的事情。

话剧和电影我们都知道,但凡不是主创——编剧、导演、演员的,付出再多也留不下名姓。办杂志亦然,大家只记得作者,谁记得主编是谁。做翻译更是,翻译的对象在本土大大地红了,谁记得你是谁?

对于他的这种情况,傅雷作为朋友最是耿直。在信中曾对对他说:

“你现在过得这种dilettante(半吊子)的生活,我觉得太自暴自弃。你老是胆小,不敢动手,这是不对的。你是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即便目前经验不足,至少练习一个时期后必会有成绩。身体不好也不成为理由。一天只弄五百字,一月也有一万多字。二年之中也可弄出一部二十余万字的书来。你这样糟蹋自己,走上你老太爷(指宋春舫)的旧路,我认为大不应该。”

“我素来认为,一件事要做得好,必须有‘不计成败,不问效果’的精神,而这个条件你是有的。你也不等着卖稿子来过活,也不等着出书来成名,埋头苦干他几年,必有成绩可见!朋友,你能考虑我的话吗?”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在别人看来,傅雷是严肃且苛刻的一位人物,甚至于傅雷的一些好朋友,也会对傅雷的性格有所挑剔

这信可见傅雷是真朋友。

民国之际,固然大师辈出,实则也因为当时环境是很容易出大师的,这一代面对着蒙昧的旧中国人,没有竞争,新的学科体系规范都没有建立,只要能学好外语后把西方经典引荐进来,同时对比国学进行一番阐述,就算是学贯中西了。

文学界,过去写文言文,现在用白话文写作,管是写诗还是作文,都是值得赞美的。

而“一零后”这一代,要出名就难得多了,翻译巨著算是一条捷径。

傅雷在信里就是力劝宋淇翻译简奥斯汀,用这个简单的办法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实则不简单,傅雷的文笔境界其实是罕有的)。

而且,傅雷能够直言让朋友不要走老太爷的旧路,这等于否定了别人老子的成绩,也是足够耿直了。

但宋淇为什么最终没有听傅雷的,恐怕是并不那么真爱翻译。

他希望能够写一部史诗级的长篇巨著,但是也永久地搁置了。

后来,一语成谶,宋淇这一生与各领域的大家谈笑风生,但终究也没有在专一领域做出堪比大家的成绩。

后期张爱玲的出版事宜,有人觉得麻烦劝他不要管,但是他对别人说,我也知道很麻烦,可是一想,如若我不做,更没有别人做了,所以只好做起来。

——他是个好朋友。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傅雷写给宋淇的弟弟父宋希的信,谈及宋家的家事 图/杨博

另一方面是因为,宋淇此时并非像傅雷想的那样不差钱。

宋家传到宋淇已是是富三代,宋春舫年轻时骑马跌落后落下了肺病的病根,年仅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在他有限的看戏讲课建书斋的岁月里,除了房产投资了不少,估计是没有什么产业的。

当年宋淇在上海基本上也是和父亲一样,办杂志、搞话剧,请客吃饭,干这些赔本赚吆喝的营生。

因此到了后期,他家族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房租。

等到抗战结束,金圆券满天飞的时候,家族里败家子太多,宋淇不得不出来做生意了。

此前,宋淇的爷爷富一代很不爽,想了个招数,给那些蛀虫吸阿芙蓉,也就是鸦片,以阻止他们败家(三观尽毁,原来对于有钱人来说鸦片算是又便宜又占时间的消费)。

宋淇先是倒卖阿司匹林,维持生计,又帮海关倒卖汽车,赚了一大笔,就到了49年。

此时他做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离开上海去了香港。

他把房车开了过去在香港的半山租了房子,并买下了一个酒店。

结果没两年他的财产所在的四海银行倒闭,他所有的财产化为乌有,于是从半山搬到了加多利山,然后就要靠翻译、进电影公司等等方式赚钱维持家用,从收租的三代变成了打工的一代。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宋淇随后加入了电懋,展开了辉煌的编剧生涯

上图为电影《南北和》剧本,宋淇任影片编剧和制片人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宋淇一生有几位非常重要的朋友,可称生死之交的是傅雷夫妇和张爱玲,心头最痛的则是吴兴华。

宋淇举家迁往香港的之后,傅雷家人住进了宋家老宅。

上海有一条街叫春华路,就是以宋春舫及他的夫人朱伦华两人各取一字命名的,都是宋家的产业。

宋家老宅就在这条路上。

傅雷一家住在一楼,楼上住着宋家太婆。傅雷之子,钢琴家傅聪弹的第一架钢琴,就是宋家的钢琴。

不过最后傅雷怕孩子把琴砸坏了,就找拍卖公司估价五百万给它买了下来(是的当时通货膨胀就是这么厉害)。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钢琴家傅聪

后来傅雷再寄过来的信,咨询宋淇各种宋家的家务事如何处置,宋淇就一概不回了,怕连累朋友。

一直到老太太去世,傅雷通报后宋淇都没有应答。他相信傅雷能够料理好。

果不其然,傅雷将老太太的房间一如原状保存,其他事项都处理得非常妥当。

66年之前,傅雷几次来信询问宋家老宅如何处理,宋淇依然没有回复。

运动开始后,傅雷和夫人不堪其辱,傅雷在宋家的躺椅上服毒药结束了生命,朱梅馥在窗户上上吊身亡。

得到消息的宋淇这才知道傅雷此前的焦虑是什么。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傅雷与妻子朱梅馥合影

那一年同时带走了宋淇最好的朋友,燕大的天才少年吴兴华。

吴兴华毕业后娶了燕大校花谢蔚英并在北大西语系任教。

在宋淇去香港之后,他们还经常通信,天南海北聊文艺,一封信里夹着四五种语言,格外不食人间烟火。

52年后宋淇便不再回信。

宋淇停止通信后,吴兴华又寄去了12封信,最后一封是告诉他自己的婚讯。宋淇甚至没有回信祝贺。

然而宋淇在香港陆续以各种笔名在报纸上发表着吴兴华的诗歌,希望朋友的才华能够保存,而他的诗歌确实影响了一代人。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吴兴华一家

张爱玲和宋淇在上海的时候并不认识,在香港由于拍电影认识了。

宋淇一共委托张爱玲写过很多的剧本,探讨过《色戒》中易先生买鸽子蛋的那条街的场景。

而邝文美则成为了张的闺蜜。

也是通过宋淇,学者夏志清了解了张爱玲,并在自己的研究著作中将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举提升。

张爱玲英文极佳,在美国,她一直想闯入美国文坛,用英文写作,但是她又不愿意迎合美国人口味写一些东方猎奇的作品,最终没有继续拓展她的艺术生命。

张爱玲在1995年去世,1992年不经宋家同意寄去了这封遗嘱。

遗嘱中委婉地透露将自己剩下的钱留给他们,因宋淇自战乱时便一直带病,而邝文美晚年亦多病。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张爱玲与宋淇夫妇来往书信的信封 图/杨博

张爱玲在美国突发心梗逝世后,官方拿到遗嘱,将张爱玲的遗物全部运往宋淇夫妇处。

宋家在得到张爱玲的书稿后,几经思索,最后决定将小团圆等遗著出版,读者也终于得以知道张爱玲和胡兰成、桑弧等人之间的纠葛到底为何。

而《小团圆》是张爱玲说过要焚毁的,但宋家斟酌再三,选择了出版。

这不是贪慕钱财背信弃义,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为张爱玲做的一个选择。

包括将她的衣服等旧物交给了她生前关系最好的台湾皇冠出版社保存,方方面面都见心意。

张爱玲晚年并不穷,她把200万全留给了这个男人

张爱玲这组代表性的照片是邝文美陪着去照的

宋淇这群人生当乱世,逃出此劫逃不过彼劫,最幸运的恐怕也不过就是他和张爱玲这样的人生结局。

吴兴华曾寄给他一封信,写着写着突然想起了王荆公的一段诗,说整个旧诗领域没有那么悲哀的诗。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当开元天宝时,斗鸡走狗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

他说这首诗比弥尔顿那句更悲伤。

而弥尔顿那句诗又是什么呢?

吴兴华没有说,但宋淇告诉他的儿子,是那句“仙女与牧人不再跳舞(Nymphs and shepherds dance no more)" 。

——宋淇的儿子宋以朗将这些故事集结成书,过去叫《宋淇传奇》,现在叫《宋家客厅》,我们才得以知道这么多的友谊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