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紀念輝煌往事,迎接充滿挑戰的未來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歌聲繞梁,繁花似錦。今年,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共和國用一場空前的閱兵和全民的歡樂,慶祝了自己的70歲生日。

很多年以後,人們會回想起這次難忘的國慶。它既是過去70年輝煌難忘的國家建設的一次精彩覆盤,更是一次對不平凡的未來展現充分自信的機會。過去的歲月,先輩們用鮮血和汗水,將共和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度變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民富國強,成為一個內外政策均能夠獨立自主的、負責任的大國;未來,共和國將通過建設更強大的經濟和國防力量,發展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文化,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紀念輝煌往事,迎接充滿挑戰的未來

2019年,在這一進程中必然發揮承前啟後的作用。

新的時代並不是一夜之間降臨,新的使命也不是憑空出現的。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從那時開始,一個新的偉大時代就拉開了序幕。

在經濟上,中國的經濟增速換擋以及產業升級的步伐已經邁開。經濟發展模式為出口導向轉向消費導向。2018年我國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76.2%,2012年這一數據為51.8%。科學技術對GDP增長髮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全社會科研經費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97萬億元。中國的數字經濟在2018年的GDP佔比已達到34.8%。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計算為主導的先進智能製造業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中國在5G技術上的領先確保了經濟發展能夠獲得相應的技術支持,而它的影響也必將輻射全球。

在貿易上,“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進出口貿易更加多樣化,夯實了中國與全球的貿易聯繫,創造了更多的投融資機會。2014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的貿易總額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6%,2018年這一比例已經提升至36.2%。在全球貿易增速下滑的情況下,中國在2018年是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即使在消費對GDP增長貢獻較高的情況下,中國仍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巨大的貢獻。

同時也應該看到,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以及全球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未來充滿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要克服發展的阻力,必然需要付出代價,甚至會帶來更多起落。這些問題絕不是一兩次交鋒和談判所能解決的。阻力也不僅僅來自於若干正在和中國處於貿易摩擦狀態下的大國,也不能輕易認為達成一份貿易初步協議就是到達了成功的彼岸。只有修煉好內功,消除生產關係中影響生產力發展的負面要素,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才能讓對未來的願景落地實現,才能不愧先輩,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引向新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