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多汗症難治嗎?

北京漢醫園


您好,臨床多汗症患者較為多見,找對病因,對症治療,其實並不難治。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液是由人體津液蒸化而成。一般分為自汗、盜汗、脫汗、戰汗、黃汗等。

中醫辯證

①自汗(時時汗出,活動更甚)

  • 營衛不和型:常自汗出,汗出畏風,脈浮緩,苔薄白。治宜調和營衛。方用桂枝湯:桂枝、白芍、草、生薑、大棗,水煎服。服後須喝熱米粥半碗,以助藥力,才能奏效。
  • 衛表不固型:汗出,極易感冒,不耐風寒,身倦,脈虛,舌胖大苔白。治宜益氣固表,方用玉屏風散:黃芪、防風、白朮,水煎服。
  • 熱蒸於內型:汗出如蒸,口渴喜冷飲,煩躁,面紅潮熱。治宜清裡洩熱,方用白虎湯:生石膏、知母、粳米(可用蘆根代)、甘草,水煎服。

②盜汗(睡後出汗,醒來即止)

  • 陰虛火旺型:睡著汗出,醒來即止,五心煩熱,或每天傍晚低熱(稱為潮熱),多夢不寐,或瘦倦,婦女多經閉。治宜養陰清熱,方用當歸六黃湯:當歸、生地、熟地、黃芩(炒)、黃連(炒)、黃柏(炒)、生黃芪,或加地骨皮,水煎服。
  • 心血(陰)不足型:睡後汗出,心慌氣短乏力。治宜養心補血。方用養心湯:柏子仁、當歸、酸棗仁、川芎、人參、生黃芪、炙甘草、遠志、茯苓、五味子、半夏、肉桂,或加浮小麥,水煎服

③脫汗(大汗不止,汗出如油,肢冷,呼吸微弱)

脫汗為急病或重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黏如油,萎靡無力,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而病危。治宜益氣固脫,回陽救逆,方用參附湯:紅參、制附子,可加五味子、山茱萸,水煎服。

④戰汗(先有畏寒戰慄而後出汗)

戰汗為怕冷戰慄,高熱汗出,口渴煩躁。治宜扶正祛邪,方用生脈散合竹葉石膏湯加減:黨參、麥冬、五味子、生黃芪、竹葉、生石膏、炙甘草、浮小麥,水煎服。

⑤黃汗(汗色發黃而染衣)

黃汗為汗出色黃染衣,發熱煩躁,口中黏苦或口渴不欲飲,飲食差,脅痛,浮腫尿黃。治宜清利溼熱,方用茵陳五苓散加減:茵陳、澤瀉、豬苓、茯苓、白朮、赤小豆、連翹,水煎服

常用中藥

  1. 黃芪。性溫,味甘,為補氣要藥,可補肺、脾之氣。常用於氣虛所致的多汗症。
  2. 白朮。性溫,味苦,專補脾胃之氣,且性溫燥溼。常與黃芪同用於氣虛所致的多汗症。
  3. 知母。性寒,味甘、苦,清熱瀉火,又滋陰潤燥。常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多汗症。
  4. 酸棗仁。性平,味甘、酸,為斂汗養心安神的要藥。常用於心虛失養所致的多汗症。
  5. 五味子。性溫,味甘、酸,收斂固澀,補氣生津。常用於治療氣津兩傷的多汗症。
  6. 麻黃根。性平,味甘、微澀,是一味止汗專藥。《名醫別錄》:“止汗,夏月雜粉撲之”。針對汗症的對症治療的藥物。

西醫認為:多汗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皮膚出汗量異常增多的現象,多見於手足和腋窩。可分為原發性多汗症和繼發性多汗症。

西醫病因

原發性多汗症診斷:

  • 腋窩、手、足或頭面部持續6個月以上過度出汗。
  • 無其他全身疾病。
  • 包括以下的2條或3條:①雙側或對稱的:②夜間一般不發生;③每週至少1次;④初始發病年齡<25歲;⑤有家族史;⑥日常生活受影響。

繼發性多汗症原因:

  • 更年期、甲狀腺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肺結核、心內膜炎等疾病。
  • 服用抗抑鬱藥、降糖藥,曲坦類藥物、解熱鎮痛藥、膽鹼能藥物等。

日常護理

  • 注意飲食:禁吃辛辣刺激食品,例如:生薑、生蔥、生蒜等,。應多吃牛奶、豆製品、蝦米皮、海帶、魚、骨頭湯及綠葉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

  • 注意衛生:保持身體清潔,抑制細菌生長。
  • 清爽衣物:穿著通爽、寬鬆、薄身的衣服。

南方健康


不會治的難治:西醫院不會治:中醫治它立杆見影


大頭15331


多汗症的治療:1、藥物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抑制交感神經的藥物,副作用較多,容易引起青光眼、驚厥等。因此應慎重的使用,也可用20%的氯化鋁酒精溶液等來塗擦患處,只適用於症狀較輕的多汗症,長時間使用止汗效果也會減退。2、注射肉毒桿菌,注射型的肉毒桿菌是一種神經阻斷劑,把一定量的肉毒杆注射在手掌或腋下,能有效的阻隔汗腺的神經傳遞,以抑制汗液的分泌,注射後保持6個月不出汗,需要時可以重新注入。3、汗腺的切除術,汗腺的切除手術主要用於腋下多汗症,特別是有腋臭的患者,通過腋下的切口,將腋下容易排除異味的大汗腺切除,可減少汗液分泌及清除異味。因為手掌足底的汗腺結構較複雜,一般不採取此術。4、交感神經切除術,因汗腺由交感的神經支配,可通過切除相關的交感神經以治療多汗症。交感神經的切除術適用於同時由手掌和腋下多汗的患者。行此手術後可長達到根治的目的,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較小,少數患者在術後可能會出現容易面紅、下肢汗液分泌增多等。一般幾個月後,上述症狀自行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