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涴市新场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署八百年松滋古县,遗风犹在;嵌三千里江汉明珠,秀色堪嘉。”濒临长江的古埠涴市,作为松滋最早的县治所在地,一度沿袭近800年。

东晋成帝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朝廷侨立松滋县于今涴市镇一带,县治在新场。如今,这里充满历史感的街面和建筑,依稀述说着曾经的繁华。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在涴市镇最西端,新场已是一座被历史尘封的老街。

新场三面环水,与老城、八宝、枝江百里洲隔河相望,和涴市、沙道观呈三角之势。新场街呈Y字形,有东街、南街和西街,房屋密集,大多数有楼板、鼓壁、望窗等,一色的片子瓦,属清末、民初的建筑,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新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江亭晚钓是松滋的古八景之一,后改为江亭寺就在新场街内。县志载:江亭晚钓在县30里,一名南极亭,亭濒大江,每当月明漏尽,河干有弄笛声,微茫之中若有渔者垂钓,近视之则声影俱寂。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在此舟系亭边,留下了《泊松滋江亭》:“今霄南极外,甘做老人星”的不朽诗篇。

拂去时光的尘埃,追溯到盛唐时期,新场曾作为松滋县城,其繁华景象有着“小南京”之称。据考证,原长江主航道在枝江百里洲以南,新场至采穴一边。古时交通又以舟楫为主,上下往来船中均停靠新场码头。优越的地理条件,便利的水上交通,造新了新场昔日的辉煌.逐渐成松滋北面的重要门户。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县治始移于瀼口(今老城东门外黑石溪口),新场逐渐淡出松滋历史的中央。

1938年,日军南犯,武汉、沙市的难民溯江而上,蜂涌而至,这个江南小街,偏安一隅,一时给这弹丸之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杂货铺、绸缎铺、花行、药材铺、榨坊一应俱全。八宝、老城、百里洲赶新场集市的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一到三月春光明媚,南河边帆船桅杆象树林一样一直延伸到五里之外的老南宫一带,湖南的瓷器,杉木南竹、武汉重庆沙市的绸缎布匹,本地的棉花、黄豆堆在南河河边,新场一时成为江南重要商品集散地。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新场人文荟萃,这里走出了两期黄埔生,即杨常武、田国荣,走出了当年李清照式的女词人陈长芬,走出了三个博士生,两个北大生,及数十个名牌大学生,走出了一级飞行员朱志森、副军级干部胡延川……新场还有许多传奇故事,其中清朝樊家二老爷做官快去快回的孝道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斗转星移,随着时间的久远,原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大多数房屋进行了改建。目前,保存较好的仅8家,略有改变但室内骨架尚存的有8家,还有4家已经成了危房。曾经无比辉煌的历史荣光,已经随着滔滔江水流进岁月的长河,留在人们美好的回忆里……

800年前,这里才是松滋县治所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