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姜维和邓艾谁更厉害?假如蜀国有荆州,姜维北伐能赢吗?

预言169344901


先说结论,个人认为,姜维更胜一筹。


姜维和邓艾,算是一生的宿敌了。邓艾此人,既深谙兵法,对于治理地方也颇有建树,政见高明,乃是三国后期难得一见的文武全才。邓艾属于大器晚成的一类人,四十多岁才受重用,先是写出《济河论》,在淮水附近军屯,其后随司马昭入关中,防守蜀军大将姜维的进攻,两人开始了宿命般的对决。

而姜维,虽然少年得意,早早的被诸葛亮看中,精心传授兵法,但一直到蒋琬病逝,费祎主政,姜维自己已经四十五岁时,才第一次得以进朝仪政。等到姜维可以独领军权时,已经五十多岁了。两人都是在人生后期开始绽放光芒,那么,两人的碰撞,谁更强一些呢?

姜维数次北伐,其中两次与邓艾正面交锋,其计划屡屡被邓艾看破,不得不无功而返。从表明上看,是邓艾军略更胜,但是考虑到蜀军是劳师远征,兵寡粮少;而魏军人多势众,据险而守,即使如此,姜维也完全占据了战场主动权,进退自由。魏军虽然在邓艾的建议下,屡屡识破姜维的战略意图,但也仅仅是维持了不败的局面,无法扩大战果。其中,固然有据险而守的大战略在,但姜维的领兵能力出众,智计百出,令魏军不敢轻举妄动,也是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上看,姜维的军事才干,至少是不属于邓艾的。


其后,魏国平定淮南战事,于公元263年,司马昭制定灭蜀大计,派邓艾领三万人从狄道进攻姜维,派诸葛绪领三万人从武都进军,截断姜维回汉中的归路。派钟会率领十万人作为主力入汉中,经剑阁道直捣成都。起三路大军近二十万人大举攻蜀,姜维先是摆脱邓艾,甩掉诸葛绪,在剑门关堵住钟会,率数万人独力对抗魏国十数万大军近一个月。姜维机动灵活,洞察先机,将魏国几员大将玩弄于鼓掌之间,几乎以一己之力,彻底破坏魏国攻蜀计划。最后邓艾兵行险计,偷袭阴平,才堪堪覆亡蜀国。


但即使如此,姜维也仍然没有失败,哪怕后主刘禅及蜀汉朝廷都已投降,姜维悲愤难当,却还在为了光复蜀汉继续战斗。他假意投降,挑动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撩拨钟会谋逆之心,陷害邓艾,使其被杀,挑起魏军内斗,使得钟会被杀。最后,魏军三路大将,邓艾、诸葛绪、钟会联合伐蜀成功,却在姜维筹谋下,邓艾被杀,诸葛绪被关押,钟会被乱军砍死,三个灭亡蜀国的魏将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姜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烈的报复了国仇家恨。其毕生之执着刚烈,用计之惊险决绝,行事之大胆坚韧,报复之迅捷猛烈,令人叹为观止。古往今来,几人可及?


若是蜀国没有失去荆州,得到了荆州的人力物力,蜀国国力大增,并且可以兵发两路,挺进中原,直接威胁魏国腹地,绝对是有极大的希望能否北伐成功的。

更何况,魏国并不是安然无忧,淮南三叛,直接动摇曹魏统治根基。有了荆州,蜀国便可直接插手魏国的内部纷争,谋夺最大的利益,甚至可以直接分裂魏国,直捣黄龙,一举功成。

此外,有了荆州,益州本地豪强和荆州士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大大缓解,内部压力和对抗的减轻,必然可以整体提升蜀汉的国力。

姜维在这样的条件下北伐,其成功的可能性,绝对是可期的。


最后,回到最开始的话题,对比姜维邓艾两人才华军略,或许不相伯仲,但从其它方面来看,无疑是姜维更强。


姜维私德无亏。身为上将,却住着弊薄宅舍,财资无余,没有任何声色娱乐。在生活上,他清廉简朴,好学不倦,无欲而刚。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可以为理想,牺牲一切,燃烧所有的人。毕生全部的志向,都在一个目标上:克复中原,光复汉室,还于旧都。


姜维的处境,极度压抑,也极其艰难。身为一个降将,孔明逝世后,在朝堂中无人照拂,提案不受看重;作为将领,领军在外时,被各种掣肘,带兵不能过万;甚至在成为大将军之后,也一直受到宦官黄皓等人打压排挤。但在这样狭缝中挣扎自保的他,面对魏国百万之众,背后是内乱的朝廷,以一郡之地,十一次北伐,却从来没有想过退缩。


姜维的一生,是孤独压抑的一生,也是壮烈辉煌的一生。即便他十一次北伐不成,即便他最后兵败身死,即便他最终也没能恢复汉室,也丝毫不影响他的英雄之名。他的才华功绩、权柄威望,不及诸葛丞相,但其刚烈执着,却犹有过之。他没有孔明的大气,却也不失为名将、豪杰和死士。即使是他的敌人,也从没敢轻视于他。钟会劝降姜维的信中,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邓艾高傲无比,自夸时也不敢羞辱他:“姜维,自一时之雄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


面对这样一个决绝暴烈至此的敌人,邓艾身死兵败,也算是不冤的吧。


微言妙义


姜维和邓艾比较,二人才能有一比,年龄上也基本属于同龄人,事实上他们对阵很多,各有胜负,单纯从战争层面看,两个人差距不是很大。邓艾虽然奇袭成都,夺下了灭蜀头功,但这一切是因为钟会拖住了姜维回援的军队。但是邓艾除了军事,在经济上也还厉害,他提出了在淮南屯田的《济河论》被司马懿采纳,后来魏国经济突飞猛进,邓艾的功劳很大。邓艾出生低微,从身份比平民还低的屯田民开始做到了魏国独镇一方的大将,没有很高的才能和长久的历练是不行的。而姜维青年时期就遇到了诸葛亮,从此高官厚禄,受到的磨练更少。所以,相比之下,邓艾还是更厉害一点。

如果蜀国有荆州,姜维北伐能成功吗?肯定是不能。因为在姜维北伐时候,蜀国于魏国的实力差距已经远远大于诸葛亮北伐时期,其中原因就是诸葛亮之后,蜀国停止了北伐,选择休养生息,魏国也得以休息。同样是休养生息,魏国的成效数倍于蜀国,故而两国的实力差距很大。而且姜维没有诸葛亮的政治权威,他的北伐导致文官系统的反对,造成蜀国内部的割裂,非但北伐成效不大,反而一定意义上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晓评三国


姜维和邓艾都是三国后期的名将。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两人属于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但是作为主角的姜维整体是比邓艾高光一些的,多次在战场上占到上风,而邓艾则是因为国力和运气逃过一劫。

两人在演义中交手记录如下。首先是毛本110回合,姜维打败王经后,与邓艾初次遭逢:

命夏侯霸引兵迎陈泰。维自引兵来迎邓艾。行不到五里,忽然东南一声炮响,鼓角震地,火光冲天。维纵马看时,只见周围皆是魏兵旗号。维大惊曰:“中邓艾之计矣!”遂传令教夏侯霸、张翼各弃狄道而退。于是蜀兵皆退于汉中。维自断后,只听得背后鼓声不绝,维退入剑阁之时,方知火鼓二十余处,皆虚设也。

这里姜维被邓艾用虚兵之计吓退。但原本之前夏侯霸就劝姜维见好就收,这里退了也没啥损失,算是姜维小败一次。

然后111回,姜维北伐,被邓艾提前识破,设下埋伏:

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

这次损失惨重,算是姜维大败。

112回,姜维北伐遭遇邓艾,先是与邓忠大战一番,然后屡次挑战邓艾不出,最后姜维粮尽,又听说东吴撤退,于是收兵。这次是平手。

113回姜维北伐,双方四次遭遇。这次邓艾虽然初期劫营占了便宜,随后就在八卦阵被姜维大败,先锋郑伦被斩。最后用反间计让黄皓召回姜维。这次姜维大胜。

114回姜维北伐,识破邓艾部将王欢的诈降计,差点干掉邓艾。但因为王欢临死反噬,烧毁栈道和粮草,导致姜维也只能退兵:

维虽然胜了邓艾,却折了许多粮车,又毁了栈道,乃引兵还汉中。邓艾引部下败兵,逃回祁山寨内,上表请罪,自贬其职。

整体来看肯定算姜维胜利,但因为代价较大,可以设为小胜。

115回姜维北伐,虽然折了夏侯霸,却把邓艾围困住,最后还是因为黄皓的牵扯才迫使姜维收兵。这次又是姜维取胜。

由此可见,演义中两人交锋六次,姜维三胜二负一平略占上风。且姜维的获胜,有围困邓艾,最后因为后方牵扯才退兵的格局。相对而言,邓艾最大的战果是让姜维损兵折将。所以,演义中姜维表现比邓艾更加出色。

不过在正史上又不同了。正史上,姜维面对邓艾基本没有占到便宜,最好的战果是打成平手,还有败仗。所以从历史来说,可以认为邓艾表现更好——当然,也要适当考虑姜维背后的蜀汉本身国力较弱的原因。

至于说荆州,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荆州当然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地域。但到姜维时代,即使加上荆州,对蜀汉与曹魏双方的强弱格局也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了。从演义而言,姜维时代蜀汉除了姜维自己,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方面统帅,增加一个荆州只是增加了后勤经济资源,两路出兵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主帅。而在历史而言,姜维时代魏国和蜀国的国力差距已经达到四五倍,这时候就算把之前被东吴夺取的荆州给蜀汉,也难以扭转回天了。

当然,如果这里说的荆州,是指把整个东汉荆州,即包括东吴占领的荆州中南部和曹魏占领的南阳、襄阳一带全部给姜维,那倒是确实可以大幅度增加蜀汉国力的同时,制造出蜀军逼近洛阳的天然地理环境。那样的话,姜维北伐获胜的希望会比历史上大不少。当然,要完全成功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不过5%增加到20%也是很大的提升嘛。


巴山夜雨涮锅


姜维被诸葛亮收降后,被诸葛亮“北伐以还于旧都,兴复汉室”的理想深深感染了。他也成为了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唯一的理想主义者。故此才有姜维的11次北伐,虽然没有什么成果,但也坚持了诸葛亮生前制定的“以守代攻”的战略方针。

姜维的雄才不用赘述,但是即使蜀汉拥有荆州,也不一定可以撼动曹魏。诸葛亮去世后,吴国从荆州和扬州的屡次进犯曹魏均以失败告终。期间也有与姜维北伐同时进行的战略联合作战。面对这个局面,即便蜀汉拥有荆州,但是其一无领兵之将,二无北伐之心,很难从荆州方向会获得战果。

除非遇到诸如司马氏与曹魏宗室争权的内乱,然后联合吴国同时分三路进攻雍州、襄樊和淮南。如果三地均克,或许可以实现曹魏政权不稳,内忧外患的局面。但是论人才,论资源、论人口均是曹魏一家独大。如果说蜀汉可以趁此机会进而一统天下的话,还是很困难。很有可能仅仅实现让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战乱的局面。


古今黑白灰


自然姜维是更胜一筹,毕竟姜维是诸葛亮的衣钵继承人了,诸葛亮将毕生所学全都传于姜维。虽说姜维没有学得诸葛亮之精髓,但也是学了三四成了。诚然,魏延作战勇猛,英勇善战,但比之姜维的系统阵法作战理论,魏延就逊色不少。可以大胆的说,姜维能够吊打魏延也不为过。

即使姜维有荆州为伴,也是不能打败魏国的。而当时魏国正处于上升时期,蜀国自从刘备让陆逊火烧联营,损伤七十万大军之后,蜀国就是元气大伤。虽后来也经诸葛亮重整旗鼓,但蜀国已是明显走下坡路了。诸葛亮六出祈山,均无功而返,何况姜维乎?因为姜维遇到的是一个厉害的角色,司马懿,他们两个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清峰徐来89


姜维邓艾在伯仲之间,胜利属于占据天时地利的一方,荆州不过是西蜀的东部屏障,增加了西蜀的战略延伸,因为东吴的虎视眈眈,荆州不过就是自保之地,无法开疆拓土北伐荆州无兵可出。


诗人歌者


我认为是姜维更强 如果没有后主刘禅的拖累和主动投降 姜维能在三国后期发挥更大的光彩 而且即使在投降之后 姜维也积极运筹帷幄密谋复国 邓艾没有一点察觉 而且还听了姜维的劝说准备在蜀国自立 虽然最后因为局势的变化 没能控制住兵变 姜维复国无望自杀 但从这点看来姜维在谋略上还是更胜一筹的


遥远的距离OK


一时之瑜亮。姜维本魏国天水冀县人,初为郡功曹,诸葛一出祁山,郭淮本和郡守本在冀县,闻三郡反正,意欲弃城别走,姜维苦劝不f从,反指责其有反心。回郡之后,闭城拒放姜维入城。无奈之下,姜维投降蜀军。诸葛以为奇才。评其在蜀中诸人之上。先拔军士五六百归其统领。诸葛死后,为卫将军,统偏师进去雍凉。后费yi遇刺。姜维总统大军出师北伐,大小十余次,胜多败少,尤以第五次战果最丰。临洮一战。雍州刺史王经战败。死者万人。雍凉震动,一夕数惊。后出祁山南安段谷将军胡济失约不至,姜维大败,为救姜维,张嶷战死,无当飞军全军覆没。姜维自贬其职。最后一战,与邓艾激战侯和,蜀车骑将军夏侯霸战死,蜀军溃败。姜维欲除黄皓,后主不允,避祸屯田于沓中。炎兴元年,魏分三路大举伐蜀,姜维与钟会相持于剑阁,邓艾取阴平道入成都,蜀亡。姜维后设反间计于钟会,使钟会反司马昭,不成,身死,邓艾钟会并亡。邓艾自小贫苦,与人放牛,于山川之处,随手指意,哪里能够伏兵,哪里能够屯粮。自幼喜读兵书,颇知其奥。其口吃,时常艾艾,自比一凤,司马懿奇之,与以任用。临洮大战后,雍凉惶恐,将军陈泰设疑兵拒蜀,邓艾等又援兵斯到。姜维退军。众将言蜀军必不再来,邓艾则言有五必来,有乘之势,舟辑便利,将帅一心,又果言中,姜维自钟提伐魏,善料敌于先,蜀军大败,损兵上万,大将军姜维自贬,三级为后将军。263年,魏兵乘姜维大军在沓中屯田时,大举伐蜀,司马昭令邓艾绊中姜维,诸葛绪取阴平桥头,断姜维后路。钟会提大军攻取汉中。取汉中后,钟会与姜维对阵剑阁。邓艾取阴平道,占江油,与诸葛瞻战于绵竹,诸葛瞻战死,后主投降。后受钟会诬陷,获罪,后死于乱军之中。至于说如果据有荆州,姜维北伐能够成功,隆中对的条件是天下有变,至于姜维能成功与否不敢臆断


十六字令954


相信大多数《三国演义》的读者和我一样,认为姜维强于邓艾,论单打独斗,估计姜维能完虐邓艾,论智谋,姜维也略微胜出。当然,这都是从演义中得出的结论。

正史中两人咋样就不清楚了,毕竟主将不可能上阵单挑,蜀国国力也不如魏国,姜维以弱击强,能打出这个战绩已经很了不起了,换成邓艾,表现未必就一定能比姜维好。

至于如果蜀国保有荆州,姜维北伐能否取胜,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已经说了,“保有荆益,待天下有变”,奈何天不灭曹,天下无变,姜维北伐也很难取胜。


传奇5737


姜维邓艾在伯仲之间,胜利属于占据天时地利的一方,荆州不过是西蜀的东部屏障,增加了西蜀的战略延伸,因为东吴的虎视眈眈,荆州不过就是自保之地,无法开疆拓土北伐荆州无兵可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