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国之事,在祀与戎。城之要,在人文与巷市。郑州作为古都,千年烟云,多少楼台变幻,城头旗易,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有过多少故事。很多变了,却再也没有痕迹,很多改了,还留下传说。今天,我们喷空下郑州的几个寺庙和道路(地名)的关系。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图片来自郑州顺河路 街道墙体手绘,估计是参考老照片


1

三官庙与文化路一小、大铺路

三官庙有两个,一个在建设路华山路附近,现在还有痕迹,至少地名还在。一个在文化路东风路附近老科技市场对面的大铺村(已拆迁改造)。


三官庙的三官是什么?天官、地官、水官。一般指天官唐洪、地官葛荣、水官周武。据传,都是西周周厉王的臣子,当发现周厉王是昏君时,他们就隐退了。周宣王继位,他们认为周宣王是明君,又出来保驾。不久,周宣王死,周幽王坐了天下,他们又消失江湖。民间传为神,据说宋朝还现身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尧(天)舜(地)禹(水)。不管是哪个,总之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全国很多地方就有三官庙(类似玉皇庙祭祀玉皇一样)的地名村镇,都是这个遗留。属于

道家神仙系统。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 建设西路的三官庙记载,小编查自中原乡乡志(中原乡现已不存,并入中原区)

清朝光绪年间,文化路大铺村的三官庙因雨水倒塌,当地举人筹资复建。民国期间,冯玉祥主政河南,主张废庙兴学,当时郑州很多庙宇被拆被改为学校,大铺村的这个三官庙被改为大铺小学,郑州解放后,“大铺小学”改为公办学校。生源猛增,1955年,大铺小学临时迁往郑州师范学校附近,改名为“郑州师范附属小学”。1956年,位于文化路上的新校舍竣工后,“郑州师范附属小学”搬入新校园,并改名为“文化路小学”。不久,文化路南段又建一所小学(现在文化路黄河路的文化二小),为避免校名重复,三官庙起家的“文化路小学”改名为“文化路第一小学”。 文革期间,大铺小学迁出后的三官庙被拆除。现在的大铺村已经拆迁,高楼大厦中,谁会想到文化路一小从这里诞生。

建设路与华山路西南的三官庙,一度是官道(郑州向西)上的地标,建于明朝初期,相比于消失的大铺三官庙而言,更知名,占地四五十亩,很多庙产,被道士们不争气败落倒卖。主建筑毁于日寇侵华期间。庙前的大狮子被冯玉祥挪到郑州碧沙岗镇园看门,后毁于文革。



2

海棠寺与海滩街

海棠寺其实是海滩寺。黄河泛滥,曾经郑州大石桥北都是黄泛之地,黄河的滩地。最早有黄沙滩地,一块大石附近有鸟聚集(附会凤凰),先民迁居耕种,有了海滩街,人居繁茂,有了海滩寺(天仙庙),逐渐成为繁华村落。有寺有岗就有寺坡(现在南阳路的寺坡村)。海滩寺变海棠寺,一种说法是种植海棠花开繁盛,一种说法是湖南籍官员曾管理过晚晴民国时期的南阳寨和海棠寺小火车站(现在两个小火车站还在,海棠寺火车站解放后建设),把附近景点寺庙和地名海滩海棠(发音)混淆后的结果。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现在海滩寺已经不存在,1927年冯玉祥拆除,留下了海棠寺(公交站牌名)、海滩街、寺坡村、寺坡路等。海滩寺早晨的钟声曾是晚清郑州八景之一。现在附近也有海棠园等老旧小区。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 图上的右上角 海滩寺乡。小编查自1986年的中原乡乡志。

海滩寺一度很有名,1961年8月郑州成立金水区,区辖9个街道办事处和海滩寺农业公社,后改为海滩寺乡,2000年才撤销海滩寺乡,海滩寺乡存在几十年。很多老地图上还能找到海滩寺乡的痕迹。


3

洛达庙—洛达庙村—洛达路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 曾经的洛达庙城中村,当年都是偏远郊区,现在是三环

郑州有个地名叫洛达庙,道路也有洛达路。洛达庙村位于今陇海西路与西三环交会处,据说是古代土地庙破落,一个同样破落流浪的商人路过短暂歇息,对败落的土地庙祈祷,如果能保佑他发达,将来要重修庙宇。后来果真生意有所振兴,大张旗鼓来重建庙宇,后人称为洛达庙(落魄到达旺,还有一说是落塌到洛达),落改为洛是解放后的事。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地人乐善好施,帮助的一个青年在洛阳成就功名后回来建庙感谢。洛达庙附近有夏商古遗址古文物发现发掘。1956年著名的二砂(国家第二砂轮厂)建设时候,洛达庙被拆,据说现在第二砂轮厂的南门有一棵椿树是当年庙址痕迹的的老见证。洛达庙村现在已经拆迁改造,附近有洛达路等新规划路。


4

五龙口—五龙口路

最早的五龙口是个黄河渡口,当年的黄河泛滥,有水道流到这里。大约是唐朝的光景。晚唐五代的名将王彦章,做过郑州防御使,未做官时曾在这里做过抢劫(一说是防守)的工作,先后遇到过石敬瑭、刘志远、石重贵、郭威和柴荣等人,有过交往争斗,后面这几个人都在五代乱世当过军阀皇帝,都是坐过龙座的人,这里被称为五龙口,贵人之地,后人建有五龙口庙,明朝时据说五龙口村还有石碑刻五龙困彦章的典故,今庙宇碑都已不存,地名倒是留下了。小编看过较多的五代十国材料,认为此故事有一定水分。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但至少渡口的传说说明了,曾经这里有较大的水文,黄河南岸的郑州在水灾上有很大变动,现在郑州那些沙口路、柳林、海滩街、胜岗等地名,都说明曾经的水灾沙岗故事。现在的五龙口,也已经拆迁,成为地产商的楼盘。


5

王府坟—王府坟街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位于二七区马寨镇坟上村的周王墓

明朝的藩王周王在河南开封,现在的开封龙亭就是王府建筑遗存。历代明周王墓(姓朱不姓周)在河南有多处,最知名的在禹州,周定王陵。其他的还有在郑州多处,比如有王府坟村(沙口路与二环支路交叉口南,曾有重要出土文物存在博物馆),另外还有 坟上村(二七区马寨镇,郑州科技学院附近),还有碑刻和坟墓遗存,文物保护单位。当年都是郊区甚至是郊区的郊区。

郑州郑州:老寺庙与他们带来的街道

拆迁前的照片,现在已成为历史

沙口路王府坟村。王府坟是明朝周南陵王(1499-1567)与妃子的合葬墓,碑前有白玉石、青石文武官雕刻以及精致的石羊、石马等,现在陈列在郑州碧沙岗公园里,你可能在公园里见过而不注意。现在王府坟也开始拆迁改造,恐怕完全建设后,后人都不知道曾是大明朝王爷的吉地。王府坟南街、北街等道路不知道会不会保存。整个王府坟区域大致北到黄河路、南到金水路的沙口路两侧。

我们与城市共生,或城市比我们更早的存在,那些掩埋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只有道路地名痕迹,或也算是幸运的。至少我们还能触摸到一些。爱郑州,从郑州人文开始,喷空与你一起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