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要脸”的春秋(51)——排座次引发的矛盾(上)

楚国闷声发大财,除了熊渠喊了句“我的地盘我做主”,可以说一闷到底,从建国一直到公元前704年

(公元前704对楚国是个很有意义的年份,后文会说),国君活着没有称号,死了没有谥号。‍(我的地盘我做主背景链接: )

更直接点儿:楚国老大活着不参与诸侯的排位,死了不要牌位。

主要原因就是楚国以大国自居,可天子给楚国的爵位却很低,在“公侯伯子男”五个层次中排第四,这是楚国人无法接受的。

将心比心来说,让你对着个不如你的人低三下四,这事儿搁谁都无法接受。

所以,这个事情处于争议搁置,各打各的仗,各扩各的地盘。

排位问题,不但楚国闹情绪,所谓的中原礼仪之邦也在因为这事儿闹别扭,结仇恨。

公元前706年,北戎持续着对中原诸侯的做法——烧杀抢掠。‍(中间几篇在讲楚国历史,本篇回到主线的时间节点,对应篇章: )

虽然是蛮夷,可北戎也懂得不要在同一块石头摔倒两次的道理,这次攻击的对象没有选择郑国,而是另一个富裕的大国——齐国。‍

(北戎历史背景链接: , )

齐国是个有影响力的大国。

优秀的国君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总能发挥自己国家的特点。

郑庄公面对北戎发挥奇谋和善战的特点,而齐僖公也发挥齐国的特点——影响力。

齐僖公大手一挥,召集众诸侯国群殴北戎。

春秋各国对北戎类似民国时北洋军阀对倭寇,虽然在国内打打闹闹,但还是分得清人民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

人类的幽默感是无穷的,北戎拒绝在同一块石头摔倒两次,而齐国却偏偏要让他摔倒两次。

在所有诸侯中,齐国特别盛邀郑国并肩作战,郑国不是很给面子,是特别给面子,让太子姬忽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北戎。

估计是已经被郑国打出心理阴影,北戎再次跑到这块“石头”跟前时直接被绊倒,并且摔了个鼻青脸肿:两个元帅和三百名士兵被俘。

打了胜仗,大家都很高兴,尤其郑国和齐国。

为了庆祝胜利,齐国给来帮忙的国家送了吃的喝的,兄弟们酒杯一端,一家亲,挺好的。

可我们国家有个传统,吃饭要排次序,敬酒是要讲顺序,和领导喝酒要从大领导敬,家里喝酒要从长辈敬,次序没搞好总会惹得领导烦长辈怒,埋怨这孩子不懂数。

齐国慰问要排个慰问的顺序,这却是件麻烦事儿,‍很多时候好事儿搞得麻烦了,就不好了,只剩麻烦。

齐僖公作为春秋三小霸之一(另外两个是郑庄公和楚武王)很会规避麻烦,找个桥头堡挡箭牌替自己干这件事儿最好不过。

慰问顺序排的好,是齐国找对了人;排的不好,是这个“挡箭牌”没水平,和齐国没关系。

总结一句:好事儿都是齐国的,坏事儿都是别人的。

于是,齐僖公拿眼溜了一圈,发现鲁国干这事儿特别合适。

前文链接:

序言链接:

首篇链接:

《“要脸”的春秋》重耳会尽量做到每日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重耳的头条号,如果感觉有趣望多多交流、分享和点赞,谢谢支持。

一份小小的祝福送给读者:

两靥笑云生,心境意趣澄。

春秋节义事,千古浩然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