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祁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古稱“昭餘”,因“昭餘祁澤藪”而得名。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祁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對梁村古文化遺址考證證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先民們就在祁縣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曾湧現出祁奚、溫序、王允、溫嶠、王玄謨、溫大雅、王維、溫庭筠等200多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詩人,也造就了喬家、渠家、何家等一批稱雄明清兩代幾百年的晉商巨賈,蘊育了燦爛的晉商文化。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1994年祁縣被國務院批准公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1年晉商老街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祁縣是中國晉商社火之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和“山西省民族傳統節日(春節 元宵節)保護示範地”,祁太秧歌、戴氏心意拳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祁縣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喬家大院,有農旅、文旅結合的新典範千朝谷,有晉商豪宅——渠家大院晉商文化博物館和中國惟一的珠算博物館等,在祁縣可以追尋久遠的歷史文化。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祁縣古城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祁縣古城始建於北魏孝義帝太和年間(公元477——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祁縣古城以其嚴謹、周密的佈局設計,精巧細緻的建築工藝,使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廣泛關注。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有關方面將祁縣古城概括為“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個圪道,四十個大院,萬餘間房室”。其間有與喬家大院相媲美的渠家、何家、馬家等十二處。 祁縣古城東西長850米,南北700米,周長三公里,整個城池形同佔代官吏所戴的紗帽,故有“紗帽城”之說。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舊時城牆磚砌到頂,外築護城河,設四道城門,門頂築有匾額,東曰“瞻鳳”,西曰“挹汾”,南曰“憑麓”,北曰“拱辰”,十分雄壯。雖然因戰爭的破壞和風雨滄桑,城牆不復存在,但城內建築保存完好,風韻格局依舊引人注目。 整個古城,集古街巷、古寺廟、古店鋪、古民宅於一體,結構合理,而且井然有序,渾然一體,組成了一個建築宏偉、完整的古文物群。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身在祁縣古城之中,觸摸著一磚一瓦,一梁一柱,彷彿穿越到曾經那個年代。無論是磚雕技藝的精湛,還是心意拳鏢師們的意氣風發,或是一席正宗的八碗八碟,它們無一不在訴說著,晉商曾有的輝煌。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喬家大院

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1991年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把這座宅院的紅燈籠掛在了中國老百姓的心窩裡,2006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喬家大院》更是把這座宅院的文化底蘊和背後的晉商喬氏家族展現在世人面前。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是晉商喬氏家族的祖宅,由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和花園組成,總佔地面積24000餘平方米。其中,在中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至今保存完好,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從空中俯視,院落恰似一個“囍”字。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整個喬家大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栱飛簷,彩飾金裝,工藝精湛。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就拿屋頂來說,可謂高低錯落,變化多端。有雙坡五脊的硬山頂,也有四坡九脊的歇山頂。最有特色的是兩坡相接處砌成曲面的捲棚頂,那優美柔順的弧形,像極了山西人溫情的性格。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喬家大院的屋頂上建有140多個精雕細琢的煙囪,細看竟沒有一個是重樣的。煙囪的下半部用條磚砌成中空的方鬥形,上半部用磚雕成房屋、門窗、屋頂、飛簷等造型,樣樣俱全,精緻逼真,猶如一座座微型建築矗立在空中。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喬家大院裡的文化遺存也極為豐富。走進大院,滿眼皆是磚雕、木雕、石雕,各種各樣寓意吉祥、教化、希冀的圖案,佈滿門楣、樑柱、護欄、房簷、窗欞、影壁。如象徵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徵家族繁衍的葡萄,象徵大富大貴的牡丹,喜鵲登枝、梅蘭竹菊、麒麟送子、福祿壽三星、和合二仙等藝術設計,不勝枚舉。其造型繁複而不雜亂,緊密而不淤塞,生動而不粗俗,典雅而不晦澀,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這些美輪美奐的圖案,巧奪天工的雕刻,將一座青磚灰瓦、高屋厚牆的建築,變成了一座充滿生活氣息,充滿人文情趣,充滿生命靈性的院落。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攝影師:羅威

喬家大院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體現了中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攝影師:羅威

渠家大院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要想了解晉商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的奧秘,到渠家大院就能找到答案。渠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渠家是祁縣的首富,也是清代晉商的代表,祁縣城東幾乎所有的土地全是渠家的地產,所以又有“渠半城”之稱。如今可見的渠家大院僅是眾多院落中的一個。從外觀看,渠家大院如同一座戒備森嚴的城堡,氣勢壯觀。大院內部為五進式穿堂院,在院落南邊有一座氣勢不凡的戲臺。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現今已變身為晉商文化博物館。展示內容豐富,不僅可以整體瞭解清代晉商的活動範圍及沒落過程,還能一一細數喬家、祁家、王家、曹家等山西“鉅商大賈”的情況,更深入些,還展出了山西著名字號、商界盛事、渠氏家族等。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渠家大院位於祁縣晉商老街東大街33號。渠家祖先以行走於長治、祁縣之間的“貨郎挑”起家,到清朝乾嘉年間發展成為晉中八大富戶之一。主要以長源川、長裕川兩大茶莊,經營從兩湖採辦紅茶,販銷於西北各地及蒙古、俄國的商路。渠家從渠氏第十七代源字輩進入鼎盛,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財主:田喜財主、旺財主、金財主。他們在祁縣古城東半城建有十幾個大院,千餘間房屋,佔地三萬多平方米。徐珂《清稗類鈔》中估計渠家共有資產三四百萬兩,事實上遠遠不止此數,傳說,僅“旺財主”渠源湞的一個銀窯內就藏有白銀三百萬兩。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目前開放的渠家大院只是渠氏家族院落的一部分,為田喜財主渠源潮的住宅,佔地面積五千餘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餘平方米。裡面有全國罕見的五進式穿堂院,內分8個大院、19個小院、240間房屋,大院內建有山西民宅中最大的戲臺與戲園。還設有晉商文化博物館,以七大系列28個展室向遊客系統全面的介紹了晉商的發展與衰落歷史。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渠家大院在建築界的地位,以行內人士的專業角度評價,被稱為“與喬家大院堪稱雙壁,甚至在局部藝術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渠家大院的鎮宅之寶就是這塊中西合璧的石雕作品,是集儒釋道於一身的作品。很多遊客都是因為這幅圖慕名而來。細看這副圖,實在是東西方藝術結合的靈感之作。

專家評語“渠家大院磚雕如牆上所生,牆上所長”這話一點也不為過。大院的磚雕藝術的精美在眾多晉商大院中無出其右。確實令人歎為觀止。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何家大院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何家大院是繼喬家、渠家後又一處有名的深宅大院,明末清初的歷史名人戴廷式曾在大院內建有丹楓閣,除珍藏書、版、字畫外,又是傅山、閻若璩、顧炎武、閻爾梅等反清志士和學者聚會的地方。院門為磚木結構挑角門樓,下置八仙石磚,裡施木雕垂花門。進院門由西向東是條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甬道南是車馬大院,甬道北是兩座樓院。東面的明樓院是裡十外三的雙進四合院,院中部以過廳分隔。裡院中又築花欄,分隔為二庭院,東西約6米,用方磚鋪地。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何家大院分主院和大門院。主院是典型的裡外院,巍峨高大、蔚為壯觀。門道正方為屏廳,院中過庭為捲棚,頂下方為明柱走廊,南北西嵌以木製隔扇,北房為五間明樓高大明亮,前有明柱走廊,磚砌、木雕生動美觀,原汁原味。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何家大院建於中國明清時代,拱形重花式大門莊嚴氣派。青石臺階兩側為上馬石,牆角有栓馬柱,門內壁有畫。東為“踏雪尋梅”,西為“春夜詩社”。北房為悶房,東西房為平房卻又匠心別具,使人誤以為是單坡頂瓦房,形成視覺上的美感。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綜觀何家大院兩處宅院的前院後院,其間盡顯南北特色兼實用美觀,尤其出類拔萃的是這裡的壁畫、木雕、石雕、磚雕和各門窗的設計造型,給美術學、建築學、民居學、民俗學和許多歷史學家、工藝美術家提供一份研究借鑑的標本。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據稱,因為這處大院至今未被人重修過,大到門樓窗戶隔窗、廁所,小到原來掛匾的炮釘、遮陽擋雨的“花車”、頂大門的頂門石,大門上的雙門插都保存完好,就連茅廁也是當年模樣,歷經風雨能保存得如此完好,使人們甚感珍奇。

晉商鏢局博物館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座落在祁縣古城東大街。該館通過大量的圖片、文字及實物,向遊人介紹了鏢局的起源、發展、衰落的過程。從六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六大業務、鏢局行規、鏢戶聲威、當年鏢師獨有的武功——戴氏心意拳的形成、發展、傳承等內容。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珠算博物館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位於祁縣古城東大街原渠家經理院的主院內,較系統地向遊人展現了目前徵集收藏部分珠算資料和近千種各式各樣的算具,揭示了作為晉商文化精髓珠算的博大和精深。館內陳列著古代原始的算具模型和各個時期的算盤,有遠古結繩記事、春秋算籌、古算書《數術記遺》中記錄的十四種算法。四種算法算具;其中最長的6米,最小的僅1釐米;還有較全面介紹珠算算法、算理的古代書籍,是全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一家專門收藏、研究、弘揚珠算文化的博物館。

賈令鎮河樓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賈令鎮河樓俗名四樓門,位於祁縣城東北的賈令鎮。賈令鎮原是晉國祁大夫賈辛的宅院,後是南北商旅不絕的驛站,是“川陝通衢”的必經之地。樓正好建在五里長街的南端,稱為“昭餘勝景”。樓以巧妙的結構,別緻的造型,播譽三晉而保存至今。

鎮河樓為單體樓閣式建築,始建於明代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樓東西長15.5米,南北寬13.5米,面寬五間,共有四簷三層,高達15.5米。樓的第一層有磚砌拱門,門洞長8米,寬3米,南北貫通,古為行人車馬的通道。慈禧太后西逃長安的途中,經過這裡,駐足觀賞,讚不絕口。樓的四周,有18根明柱以支撐上部的木構建築,樓頂為歇山式建築,琉璃裝飾,翼角層層上翹,斗拱整齊排列,整體感覺古樸雄偉,細部構件又玲瓏剔透。頂樓上懸有大匾額一塊,上書“川陝通衢”,頗為醒目,樓內原有木雕、泥塑佛像金剛,今毀。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羅貫中紀念館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是由清徐羅氏第二十一代傳人羅二棟先生融資,於2000年建成的。紀念館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中隱山麓,清泉湖畔,與清徐三國城在一條中軸線上。佔地四千五百平方米,青磚碧瓦,雕樑畫棟,為仿明清時代的園林式建築風格。羅貫中雕塑通體為青銅製作,像高6米,雕塑基座高2.7米。石浮雕牆長21米、高3米,呈折線形圍合於青銅雕塑背後,浮雕內容反映了昔日波瀾壯闊的三國文化。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羅貫中紀念館山門為仿古歇山式建築。門前有一對青雕石獅。門上懸掛有當代文化名人馮其庸先生手書“羅貫中紀念館”匾額,山門前廣場對面是一座金碧輝煌的五彩影壁,上嵌麒麟吐玉書琉璃浮雕。步入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花崗石雕羅貫中豎像。身高四米,其神態莊重深沉,兩目炯炯凝視遠方,氣宇軒昂,栩栩如生。雕像臺基高五米,三層漢白玉雕欄。

興梵寺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位於祁縣東觀鎮東觀中學校園內。始建於宋天聖三年(1025年),原址在西管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遷移今址。寺內現存大雄寶殿,殿內塑像已毀。是祁縣保存最早的一座寺廟,2006年與渠家大院同時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戴隆邦故居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戴隆邦,字興國。清代祁縣小韓村人,生卒年待考。有的資料推測大約生存於1713——1803年,享年90歲,主要活動於乾隆時期。戴隆邦自幼酷愛武術,長年堅持練功習武,寒暑不輟。更兼謙虛好學,廣交武術名家,青年時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武術師,後到河南省陽縣賒旗鎮開設鏢局,聲名大震。其為人謙恭豪爽,重義輕利,一諾千金,深受武林擁戴。經過幾十年鍥而不捨的鑽研,博採眾長,集各地武術名家之拳術精華於一爐,終於編創出具有獨特-的戴氏心意拳。武術界將他尊為心意拳的開山鼻祖。其子文良、文熊(乳名大閭、二閭)都是武林高手,特別是文熊,拳術高超,聲震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戴隆邦故居位於祁縣古縣鎮小韓村戴街西部,門牌26號。宅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各帶西偏院,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院落寬敞、房屋高大,很有氣派。值得注意的是屏門繪畫、門道壁畫、天花板及柁頭梁圖案都與武術有關。

九溝風景旅遊區

山旅晉中,第八站,祁縣——晉商故里,文化名城

九溝風景區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觀薈萃,距此一公里的梁村古人類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區,唐代詩人王維、溫庭筠、明代小說家羅貫中均出生於景區周邊村莊。此處也是子洪口戰略要地,史書記載,宋代名將楊延昭的兵寨就設在九溝南一公里處的洛陽村。明末名人傅山、顧彥武等曾著詩讚美此處的秀麗景色。地處平遙古城、祁縣古城、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等觀光性景點的中心地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