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一輸就哭,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有贏就有輸,輸了也不要所餒,但是孩子們往往受不了輸的打擊,這跟我們平時誇孩子有關嗎?一味的賞識教育,一味的誇獎,是否對?如何誇孩子成為我們的新課題,媽媽們一起來反思一下吧。

童丫丫最近學會了下跳棋,一招一式還挺靠譜,不禁引來家人對她的稱讚,誇她聰明之類的,童丫丫自然沾沾自喜,自己都覺得自己很聰明。但是有贏就有輸,家人也是讓著她,偶爾贏她一次,童丫丫立馬受不了,眼淚嘩嘩就下來了....媽媽耐心跟她解釋要玩遊戲就講究遊戲規則,輸了才有進步的空間,以後會下得更好,雖然當時她貌似聽懂了,等到下次玩輸了,又不禁掉下眼淚來.....

一輸就哭,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現在的孩子真是輸不起!畫沒畫好,就把辛辛苦苦畫了很久的畫撕碎;在遊戲中輸了,卻不認輸、發脾氣,甚至退出不再玩;發現自己鋼琴彈得不如別的小朋友好,乾脆就放棄不學了……孩子的世界往往是敏感脆弱的,很多時候,他們會對“勝負”非常“較真”。不少孩子“輸不起”,會因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句無足輕重的話語,就挫敗了自尊和自信。生氣、說謊、任性、發脾氣、哭鬧、退縮……這是孩子“輸不起”時會有的表現。當孩子沒有承受挫敗的容忍力,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擁有一份“輸得起”的精神呢?

有一則故事,是在網上看到的,關於一匹從未贏過的賽馬的故事,其中的意義大家慢慢品味吧。

一匹從未贏過的賽馬


春麗是日本一匹明星賽馬。它之所以成為明星,不是因為它能征善戰,恰恰相反,在它的賽場生涯中,它從來沒有贏過。在它連敗第88場時,高知縣報紙對它作了專門介紹,由此一舉成為當地的明星。它迎來第100場連敗時,日本電視臺NHK作了專題報道,使它一夜間在日本家喻戶曉。越來越多的人專程來看它,明知道它贏不了,還是大把地買它的馬票,作為禮物送給朋友。它所在的高知縣賽馬場因它而扭轉虧損。


一輸就哭,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許多人給它寫信、寄來一箱箱的胡蘿蔔和蘋果,甚至捐贈財物。它的第106場比賽,在公眾的呼籲下,由全日本最優秀的騎師與它搭檔,大家都希望它能贏得這一場比賽。日本首相小泉當天在國會發表演說時都專門提到這場比賽,為春麗祈禱。然而這場比賽,春麗在11匹馬中,只跑了第10名。按說,它已經讓關心它的人失望透頂了,但大家非但不厭棄它,反而更加喜愛它。人們繼續為它吶喊加油,為它高唱《春麗之歌》。歌中唱到:“今天仍然是最後一名,還是不行啊,我是不氣餒的春麗,一心一意朝著自己堅信不疑的道路前進。還要繼續努力的春麗,夢想的終點一定會到來。”現在,創下113場連敗不勝紀錄的春麗已屆暮年,今年3月31日將完成它的最後一場比賽。按照日本賽馬界的規矩,一匹從來沒有獲得過冠軍的賽馬,退出賽場後將被屠宰。但日本的公眾強烈要求刀下留人,使它得以破例逃生。據報道,春麗退役後將靠公眾的捐贈在北海道安享晚年。

日本民眾所看重的,是它不懈的努力:一匹從來沒有贏過的馬,每次出場卻都精神抖擻,盡全力奔跑,從不灰心懈怠,正是這一點,感動了廣大日本人。這些年日本經濟不景氣,許多人事業失敗,精神不振,每年自殺的人數超過三萬。而一匹賽馬,讓人們看到了榜樣。許多人在給春麗的信中就痛陳自己生活中的種種不幸,說自己早已對生活失去信心,但看到春麗奮力奔跑的樣子,使自己找回了生活的勇氣!原來,日本人並不是簡單地同情弱者,而是欣賞、鼓勵、崇拜奮鬥者。在他們看來,只要你努力奮鬥,就值得尊敬,結果並不重要。


一輸就哭,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成王敗寇、崇拜勝利者,可能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共性;而尊崇一個標準的失敗者,這是一種什麼情感?其實大家都清楚,冠軍的桂冠只能屬於一個人,而這社會的絕大多數,只能像春麗一樣,即便付出全部努力,也只能在挫折、失敗中度過一生。日本人能從失敗者身上找到力量,以此激發自己,使整個民族,從社會精英到普通民眾,都昂揚向上,這比它的經濟奇蹟更加了不起。

反觀我們教育孩子的價值標準:只要你能贏,不管是以什麼方式方法,都貴為王侯;如果你贏不了、你輸了,不管你如何努力,人人就棄之如敝履。春麗如果在我們家裡,絕對是標準的喪門星,避之唯恐不及,早就被淘汰了,怎會輪到它作偶像?

作為教育主體的我們:一是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鍛造孩子的性格;二是我們要學會田忌賽馬。人生漫長,何必在乎每一城池的得失?輸了比賽,贏了人生未必不是最完美的結局。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如果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一輸就哭,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1. 不要再過度保護孩子,不要干涉,讓他體會失望的感覺。這會讓他知道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可以學著應對。一定要聽孩子的訴說,認同他的感受,但別幫他解決問題。

2. 如果你總是有意輸給孩子,就會讓孩子產生一個錯覺:他總是能贏。如果你時不時地打敗他,他就能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體驗失敗。既要同情孩子的失望,又要表現出你在比賽中的快樂(不是獲勝後的快樂),這樣孩子體驗失敗的環境就是安全的。

3. 培養孩子“逆境商”。孩子“不願輸”“不想輸”並不是壞事,但是“不能輸”“輸不起”就很容易成為“偏激的固執”。培養孩子的“逆境商”,讓他明白“失敗”“挫折”都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而不是“萬丈深淵”。同是逆境,逆境商不同,結果也迥異。幫他分析這次“為什麼會輸”,下次“怎麼做可能贏”,讓輸的結果變為下次贏的動力。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兒童的注意很狹窄,去中心使其不再只注重情境的一個方面,開始能夠多方面看待事物,覺察到別人的觀點。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獨立的、會合作的社會人。

4. 和孩子“共情”正向疏導情緒。孩子的“輸不起”源於與生俱來的“好勝心”,因為不能客觀看待自己,所以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孩子在2歲左右自我意識萌芽,開始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對喜歡的東西會要“佔為己有”,想要所有人都“對自己最好”。3歲之後,孩子逐漸有了和同伴交往的經驗,開始“爭強”,希望自己是“力量的象徵”。而一旦未能如願、要求不被滿足的時候,壞情緒、壞脾氣就爆發了。對此,家長需要和孩子“共情”,創設情境,讓孩子把壞情緒發洩出來。

首先是傾聽,引導孩子把情緒說出來,不要憋在心裡。有的家長常說“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不再理你了。”這樣孩子會為了“討好”家長而壓抑自己的情緒。

其次,對於孩子的情緒表達要給予回應,表示“理解”和“認同”。但是,接受“壞情緒”不等於接受“壞行為”,在舒緩孩子情緒的基礎上,幫孩子找到“下次怎樣做可以比這次好”的方法,正確引導孩子懂得社會規則、建立好習慣。

5. 擴大孩子“舒適圈” 提升應變力。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其實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因為“底氣”不足反而表現為“輸不起”。這個與現代家庭一群大人圍繞一個孩子過分寵愛不無關係,由於在家庭中受到過多重視,導致孩子的“舒適圈”很小,一旦走出家門,到了集體中,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就會感到不舒適,應變能力差。因此家長儘量多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觸,幫助孩子擴大“舒適圈”,提升應變能力,建立社會人際交往能力。

同時,幫孩子建立“團隊”和“集體”意識,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不要給孩子灌輸“那是別人的事,與我無關”“我又不是最棒的,還是讓別的小朋友去做吧”這類負面消極想法,而是要有“我是集體一分子”“重在參與”“分享很快樂”的陽光心態。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父母需以身作則,以一個“有責任”、“敢於擔當”的形象潛移默化影響孩子。關注孩子的情緒,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一方面父母不要總拿孩子和別人相比,同時讓孩子學會“縱向比較”,也就是自我審視、自我超越。

那麼,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誇獎也有很大的學問,問題來了,如何誇獎孩子才對呢?


一輸就哭,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如何誇獎孩子


父母表揚孩子三大原則:

1. 誇具體不誇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裡,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都是值得驚歎和讚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 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習慣於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讚賞的語氣。

激勵教育不是一味地誇孩子“你真棒”“你真乖”“你真好”,這樣的泛泛誇獎會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抗拒挫敗。要用“行為描述”式 的表揚為孩子建立“評價的標準”。家長隨口的誇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一輸就哭,現在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也贏不了!


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2. 誇努力不誇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會採取迴避,因為不想出現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 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 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3. 誇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誇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家長的稱讚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讚美。他們會怎麼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讚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