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張大千《桃源圖》競拍現場

從2016年的藝術品市場上看,新銳藏家受市場和環境影響更大,出現了波動,“薑還是老的辣”,身經百戰的老牌收藏家在過去一年的藝術品市場上表現得更為精彩。

正如以往一樣,收藏家榜單和富豪榜單都有重合的地方,頂級收藏家也是富豪榜上的常客。中國的頂級收藏家都是身跨商業、金融、股市、樓市、科技等多界,他們的藝術收藏行為成為成功企業家們的潮流和風向標。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把收藏規劃建立在構建美術館的基礎上,他們更加看重藏品對建構企業品牌和文化教育傳播的功能,而不再單純看做是一種資產。隨之而來的是,他們收藏理念和風格的多元化探索,所以人們可以看到他們對西方藝術作品的嘗試和認知。

新生代、富二代、藏二代收藏家的風格更加鮮明清晰,他們的海外背景和成長經歷,使得他們對當代藝術的興趣不同於老一輩,偏重於發掘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而且這一代的藏家似乎並不安分於只是收藏,他們資助或創辦畫廊、開辦藝博會,參與藝術一級市場建設,還建立藝術基金會,是一種非常國際化的藝術操作方式。

以林瀚、周大為、鄭志剛為代表的80後年輕收藏家走向成熟,他們有自己的家族資本和藏品,他們正成為私人美術館大潮中不容忽視的新晉群體。更具創新和開拓精神的他們早已經將觸角伸到歐美,崛起快速,先老藏家一步佔領先機。

收藏家的角色和風格更加多元化是未來趨勢,這也是國際收藏界正在興起的潮流,比如老佛爺百貨、私募大亨J·湯姆林森·希爾等機構和收藏家都要在今年開辦藝術空間。中國的收藏家們不論是通過建造私人擁有的藝術空間,抑或是以向公共機構出借乃至捐贈藏品的形式,有越來越多的藏家將他們的藏品作為互動和教育的平臺,向更廣泛的受眾分享和交流。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劉益謙

最任性收藏家劉益謙國際送拍鑑定(l-8-l-2-6-l-o-8-3-3-2)的億元藏品清單在2016年又被刷新了,他已經成功將10件過億元人民幣的藝術品收入囊中。2016年劉益謙先後在紐約、中國香港和北京的拍賣會上購入數件昂貴的藝術品,如2016年4月5日,以2.7億港元競拍到張大千《桃源圖》,兩日後,又以1.13億港元拍下日本珍藏官窯八方瓶。這些戰利品都被放入了劉益謙、王薇夫婦擁有的上海龍美術館。

劉益謙、王薇夫婦創辦的龍美術館已擁有4座場館——浦東館、西岸館、重慶館,2017年,龍美術館將繼續沿長江而上,龍美術館武漢館將在武漢漢陽區的月湖畔開館。2016年7月在龍美術館西岸館亮相的《她們:國際女性藝術特展》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展出了來自13個國家橫跨十個世紀的105位女性藝術家的108件藝術作品,劉益謙夫婦為此籌備4年,投入了巨資購藏。

劉益謙目前身價最高的藏品是他於2015年11月以十多億元買下的莫迪利阿尼作品《側臥的裸女》。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萬達集團

在不久前一次真人秀節目上,首富王健林放在其萬達集團總裁辦公室裡的天價書畫藏品被曝光,這只是王健林百億收藏王國的冰山一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王健林在收藏界已經小有名氣,他就敢於以800萬元分期付款買下傅抱石的代表作《龍盤虎踞》。在1997年,王健林第一次拜訪吳冠中後,他開始花費巨資,幾乎蒐羅了所有流落在國外的吳冠中作品。他曾半開玩笑地說,之所以會放棄部隊和政府裡的大好機會及穩定前程,而選擇冒險下海去做房地產,原因就是因為要有錢才能搞收藏,才能買得起他愛的那些書畫。

在王健林緊湊繁忙的工作日程中,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盧浮宮博物館、蓬皮杜藝術中心等世界各地的藝術機構卻是當中必不可少的,並且他在歐美的一些主流拍賣市場上遇到好的拍品,也會給自己的收藏團隊建議。王健林的藝術收藏團隊包括中國和歐洲專家,甚至還有其他一些重要分項目的專家,每當王健林和其團隊在研究拿下一幅收藏品時,這個團隊和專家顧問團就會開會討論,整個決策期大概在一個月,最後的決定由王健林親自審定。

2014年,萬達集團在紐約佳士得夜場拍賣中,以1.72億元人民幣購得畢加索名畫《兩個小孩》,拉開了中國企業家國際化收藏的大幕。萬達在銀行租了一個幾百平方米的保險庫存放藝術品,王健林正在建造大連萬達美術館。如今,萬達的收藏史已經超過20年,其藏品數量之大、質量之高、品類之全在國內企業中幾乎無人能及。“萬達在近現代中國畫收藏上的地位,跟萬達在商業地產中的地位是一樣的。”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蘇寧集團

2016年秋拍中,低迷已久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元代畫家任仁發《五王醉歸圖》超過3億元的成交價,令業內人士頗為意外,出手攬得珍品的是蘇寧集團老總張近東的哥哥張桂平。張桂平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是位忠誠專注的收藏家。他所創建的蘇寧博物館更是收藏了重要的中國藝術品,其中典藏的近3000件藏品中彙集了唐、宋、元、明、清、近現代各時期代表人物的作品。其中,不乏來自拍賣會的天價拍品,如創當時吳鎮拍賣紀錄的《野竹圖》、王石谷《仿宋元山水巨冊》、創夏圭拍賣紀錄的《山莊暮雪圖》、袁江《蓬萊仙境》、創造趙雍紀錄的《前浦理綸圖》、張大千《羲之換鵝圖》和傅抱石《鄭莊公見母圖》等,即將開放的蘇寧博物館,也將成為中國傳統書畫收藏的重點博物館。

餘德耀

餘德耀引人關注有三大原因:收藏當代藝術,推動美術館運動,參與慈善。餘德耀是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已在中國生活了近20年,作為印尼第三大農業公司的商業巨頭,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大收藏家,餘德耀的收藏以數量龐大和系統化為特點。餘德耀的收藏幾乎涵蓋了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所有知名藝術家,包括曾梵志、王廣義、劉煒、徐冰、周春芽、張恩利等,除了油畫作品外,大型的裝置藝術也是他收藏的目標。此外,他還收藏了一些國外當代藝術作品。這些藏品都成為他在2014年初投資上億元建成的上海餘德耀美術館的最大看點。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邢繼柱

作為一個多年投身於高科技行業的工科男,十年前邢繼柱憑著興趣走進拍場,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在華人佛像藝術收藏圈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藏家。目前的收藏領域包括古典傢俱、油畫、刺繡和佛像四大領域,其中尤以收藏明清佛像為主。2012年,邢繼柱收藏的160件喜馬拉雅藝術風格的藏傳佛教造像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吉金成瑞 寶相莊嚴——瑞寶閣藏金銅佛像展”。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李笠

“帽哥”李笠在國內收藏圈名氣越來越響,不僅在拍賣市場上縱橫捭闔,創辦的自媒體藝術平臺也是風生水起,至今已在微信公眾號上推出上百期“帽哥陪您看預展”、“帽哥訪談”專欄,足跡遍佈北上廣的重要拍賣會,以行家看預展的方式,對重要拍品進行分析判斷,其幽默犀利的點評風格廣受粉絲歡迎,由此帶動和影響了一些企業家加入藝術品收藏隊伍。

從娛樂、房地產、金融業起家的李笠,2006年開始進入藝術品收藏市場,很快確定了近現代書畫的收藏體系。2011年秋拍,他以6095萬元競得弘一法師1929年作《華嚴集聯三百》;2012年春拍中,用9200萬元購買了傅抱石在金剛坡時期的最大作品《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2016年秋拍中他又購藏了總價近8000萬元的書畫。李笠不僅收藏諸多近現代名家作品,還以獨到眼光較早開始關注價值曾被低估的黃賓虹作品,至今已成為國內黃賓虹作品的頭號收藏家。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王中軍

2016年5月15在中國嘉德春拍,華誼兄弟(300027,股吧)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軍以2.07億元競得曾鞏《局事帖》。王中軍是影業大亨中 “大哥級”收藏家,在他的北京別墅,就像是一個私人美術館,有多年收藏的幾百件國內外各藝術流派的油畫和雕塑,還有從法國買回的一個集裝箱的歐洲古董傢俱。2015年5月,在美國紐約蘇富比的拍賣會上,王中軍以1.85億元人民幣拍下了畢加索油畫《盤髮髻女子坐像》。而此前在2014年11月,王中軍還曾以約3.77億元人民幣拍下了備受矚目的梵高油畫《雛菊與罌粟花》。

王中軍喜歡和同好一起談論藝術,甚至曾經給一幫企業家大佬朋友們辦過藝術講座,也是馬雲等商業大咖的藝術收藏啟蒙者。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林瀚

2016年七夕前,位於798藝術區的M-WOODS木木美術館《安迪·沃霍爾:接觸》開幕派對,應該是2016年最有人氣的一場藝術狂歡。作為85後收藏家、木木美術館創辦人林瀚憑藉自己獨特的藝術品位和特立獨行的收藏風格,在年輕的藏家中開始嶄露頭角。林瀚的家庭涉及政、商、文三界,但涉足當代藝術收藏則是他的個人選擇。他首先購買自己熱愛的東西,買一些與自己有相同時代背景的藝術品,在夜深人靜時思考作品背後的價值,與之對話,這是林瀚簡單而又個性化的收藏理念。從2011年開始投入收藏,林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成為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青年藏家。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周大為

80後當代藝術收藏家周大為在藝術圈的角色多元化,由藏家身份擴展到畫廊贊助者,之後又搭建起藝博會平臺。“我會去看整個藝術生態需要什麼,中國的藝術生態需要什麼,那我就會去做,特別是還沒有人去做的領域。”在周大為收藏體系中佔據更重要位置的,是當代藝術。他收藏的當代藝術包括徐震、劉韡、楊福東、儲雲、鄭國谷、鄢醒、陳維、陳然、黃然等藝術家的作品。對“85新潮”之後的藝術家,周大為投入了更多,收藏也更為全面,並依然在持續購買,包括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和新作。

中國頂級藏家對於拍賣會的看法

鄭志剛

2016年6月,K11藝術基金會與蓬皮杜中心合作,指定策展人馬容元主導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2016年 7月,K11藝術基金會和紐約新美術館聯合宣佈了一項藝術展覽合作計劃,來自香港大財團的鄭志剛正是K11藝術基金會創立者,並被評價為一位具有先鋒視界的收藏家。事實如此,相比他大量的當代藝術收藏而言,更為引入矚目的是他在推廣當代藝術上的創新。2010年,他創立K11藝術基金會,他還推出了武漢K11藝術村,設置本土藝術家駐場和藝術家交流項目。國際方面,基金會與各類美術館和倫敦當代藝術中心(ICA)、巴黎東京宮、紐約大都會美術館等組織合作,展示中國藝術新銳的同時,將年輕一代的聲音帶至全球藝術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