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广东话闽南话潮汕话客家话哪个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虽然有“书同文”的政策,但是却没有进行“语同音”,所以中国历史上,汉字还是汉字,但是汉语的语音变化却非常的大。

我们今天的人如果穿越到汉朝、唐朝、宋朝,根本就听不懂当时的人说的话,穿越到明朝,江南地区的人勉强能听懂明朝的“普通话”,只有穿越到雍正以后的清朝,我们才能完完全全听懂清朝的“普通话”。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南宋以后,中国北方长期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经历了辽、金、元、清。中国北方的语音发生了极大改变,现在的北方方言已经不是原来的中原雅音了。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江以北的人不断的移民到南方,所以今天的南方方言中,反而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粤语、客家话、闽南语、潮汕话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哪种方言更接近古汉语的发音?我们一一分析下

一、粤语

粤语,又称作广东话、广府话,俗称白话,海外称唐话, 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

广东话闽南话潮汕话客家话哪个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粤语源于古代古越语融合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粤语在中国岭南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如马来西亚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圣诞岛,美国纽约、三藩市,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处广泛流行。广东省使用粤语的人口近4000万人,全世界使用粤语人数约7000万。

历史形成

先秦

广东,《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 粤语自秦朝至今,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秦汉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 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 秦始皇凿通灵渠,征服岭南以后,战后剩余的大军大多留在岭南,以后又有1.5万青年女子移民从中原经桂江、贺江到西江各地繁衍生息,他们给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同时,也与当地土著民族渐渐融合。 秦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和象郡称王,建立了短暂的南越国。在汉朝鼎盛时期,华夏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北方更首次沦陷到外族手中,大量中原士民逃至岭南,北方汉语不断对本地语言冲击。当时古汉语与以前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进一步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别。这一时期是粤语的成长时期。

唐宋

唐朝鼎盛时期,岭南地区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与汉族长期接触的原住民已被汉化。而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本土原住民则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仍受古汉语影响,成为一种既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部分独立词汇的语言。唐朝灭亡到南宋灭亡,燕云十六州沦陷达四百年之久,这段时期数量庞大的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南下珠江三角洲,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别。这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至此,粤语无论在发音还是在文法上已与中原汉语十分接近。故唐宋时期可被视为粤语的定型时期。因此现代粤语仍能对应宋朝《广韵》的发音,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后的古汉语发音。

元明清初

元朝,蒙古人迁都至位于燕云十六州内的大都(前称燕京,后改称北京),并以当地话作为官方语言。当时的中原汉语与中古汉语和粤语的差别在此后不停变大:当时的中原汉语急剧地向北京官话方向发展,北京官话的入声迅速消失(即是-p/-t/-k韵尾脱落,如“入日北”三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都带有不同入声韵尾),又出现了不属于“平上去入”传统四声的轻声声调;已经定型的粤语则未元朝影响而独立发展。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原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现代官话仅存-n/-ng韵尾,-m尾与-n尾合并)。又有连接i/u韵母的g/k/h声母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如“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均带有g/k/h声母,现代官话则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18世纪到20世纪(即清初到民国初)出现一本叫《分韵撮要》的记录粤语的韵书。

清朝中末

清朝闭关自守,仅留下广州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口岸,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掌握的汉语是粤语而非官话。不少京官为了与外国人经商议事也常常接触粤语,使得粤语首次逆向传播到中原。这一时期又有大量粤人迁移到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各地,粤语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粤语则平稳而缓慢地变成现代粤语,最明显的不再分辨平翘舌(舌尖舌叶),西洋学者在清朝中后期见证粤语不再分辨z/c/s声母和j/q/x声母的过程(现时香港带有sh/ch的粤语音译英文名词可被视为活化石,因为当时sh/ch未有混到s/ts之中,例如沙田的沙-sha),是不再分辨z/c/s声母和j/q/x声母,又按粤语韵母长短把阴入声派入上下两种阴入声(如“色锡”两个阴入声字分别带有短和长的韵母,前者被派入尖锐的上阴入声,后者被派入近似阳入声般低沉的下阴入声)。

近代

中华民国成立时,虽然有北方白话取代文言文正式书写的趋势,但粤语的实际使用没有多大限制,一度还有把粤语定为全国普通话的提议。但建国后,在全民推广北方语言作为普通话运动中,粤语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在中国大陆粤语分布区的许多年轻一代不懂得一些专门名词的粤语读法。这种情况使得不少以粤语为母语的人士开始产生一种母语危机感。

粤语源于古代古越语融合中原雅言,粤语更接近于秦汉时期中原雅言。

二、闽南语

闽南语,据传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致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惠州、海陆丰地区、珠三角、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

广东话闽南话潮汕话客家话哪个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历史形成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避乱:

第一次: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入闽,部分初级泉州话的形成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的时候,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古汉语(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但这次数量很少 ,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南安市 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所以少量“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和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融合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初步形成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郡望河东)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其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独对漳州开放海禁,“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是其当时生动的历史写照。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

唐代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公元878),唐代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即此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话。

第三次的移民大多数是唐代淮南道光州人。福建人读四书五经的时候,这就是部分”读书音“主要的来源。

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著有《汇音宝鉴》,十五音因而诞生。

闽南话又称河洛话,说明其源头在中原河洛地区(河南省洛河流域)。如今闽南话还神奇般保留大量隋唐以前中原古汉语的面目,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能启开古音和韵律的宝库,因而引起中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闽南话更接近于隋唐时期中原雅言。

三、潮汕话

潮州话源自古闽方言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福建古莆田话属于闽南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省城福州话不少影响。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主要移民路线:莆田——潮汕。

潮汕话属于闽南语分支之一、接近于隋唐时期中原雅言。

四、客家语

一般认为,南宋时客语便初步定型,但直到20世纪才被定名为客语。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县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在台湾以四县腔为代表。

广东话闽南话潮汕话客家话哪个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客语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华人社区。

历史上,客语曾是兰芳共和国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其官方文书中。因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客语的传承曾一度依赖于不受外界干扰的封闭社会和口口相传的严厉祖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社会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传承客语的传统法则也在信息时代逐渐被抛弃,客语因此成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 。台湾地区曾于1988年发生了还我母语运动,后来逐步发展客语现代媒体,使客语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客语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如广播电视、交通服务)语言服务的出现等,使客语逐步走出封闭,融入时代潮流。

客家语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客家语更接近于宋朝中原雅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