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吃泥鳅要不要去内脏?如果不去内脏那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

农夫也疯狂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去不去掉都是可以的,所以说,还是按个人口味来定吧。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食品,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

但是,对于泥鳅的吃法,却有许多人产生了歧义。有人说泥鳅的内脏是一种好吃的美味,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泥鳅的内脏藏有大量的细菌,因此去除内脏才是健康的吃法。

其实,对于细菌而言,只要烹饪方式得当,是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的,因此对人的危害没那么大。但如果非要纠结这个问题的话,健识君认为,可以根据泥鳅的大小来判断是否需要去除内脏。

小泥鳅内脏比较少,所以去不去除,口感都是差不多的,因此在烹饪前,只需要在水中加入少许的盐,静放一天,让其吐净泥沙,并多换几次清水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大泥鳅而言,由于内脏比较多,不习惯的人吃起来可能会感觉到浓厚的苦涩味,因此还是去除比较好。

此外,牛球的营养价值也是比较丰富的。据了解,泥鳅含有:水分75.2g/100g,蛋白质16.3g/100g,脂肪4.0g/100g,灰分3.0g/100g。与其他鱼类相比,泥鳅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更适宜大家食用。


健识局


泥鳅,前几年在水产养殖圈也是火了一把,当时是台湾大泥鳅,不过火没烧的太旺,由于泥鳅价格不是很理想,所以很多人就没有继续养。那么回到正题,吃泥鳅到底要不要去内脏呢?

儿时泥鳅都是吃土的

我的家乡是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每到干旱时候水库都会见底,但是我们村有一个山脚下的水坑,虽然不大但是有山泉水流入,常年都有一点点水。我记得每年干旱时候那个水坑也会漏出底部,但是都是淤泥,所以很多小朋友都去抓鱼,其实主要是泥鳅。

我们把泥鳅抓上来,找个玻璃瓶子装回家,然后放到水桶里。有时候嘴馋了拿回家直接用火烤熟了吃,但是往往会吃到肚子里的泥以及苦胆,不但尝不到泥鳅的香味,反而是又苦有圡腥,根本就不好吃。那么剩下在桶里的经过几天的排泄之后就会好吃很多,大人在做的时候也都是把内脏去掉。

烹饪时最好去掉内脏

随着现在养殖的发展,我们所接触到的泥鳅多数是投喂人工饲料的,虽然饲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损害,但是养殖泥鳅投喂量都比较大,那么肠道里的粪便也会相对较多,因此在烹饪的时候如果不去掉就会影响口感。

如果实在不想去内脏,那么可以在清水里多暂养些天,让泥鳅将体内的食物排泄掉,这样吃起来口感会好很多,但是这样还会存在一个苦胆的问题。所有的鱼类都会有苦胆,当然大小会存在差异,而且鱼处于不同的状态其苦胆成分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如果烹饪时不去内脏,在吃的时候很容易会被人吃掉,所以吃肉会感觉苦。


因此,我还是建议大家在烹饪时候把内脏去掉,一来内脏会影响口感,二来苦胆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是珠海禾虫哥,欢迎点赞、转发,交流讨论。感谢有你!

珠海禾虫哥


小时候吃过泥鳅烧豆腐.是把泥鳅在水里养上许多天.养的干净后就不用破肚肠.和豆腐一起使劲煮.煮出的汤是雪白雪白的.好美味.那时我还小呢不管什么都吃.看那泥鳅一条一条是整的.爬滿一锅黑乎乎的.也不知道害怕.现在的我打我一顿我都不会吃的.好难看.好害怕.我坚决不吃.难看的要命。


两只紫燕


大家好!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泥鳅小时候可没有少吃。那时候住在江南水乡,到处都是小河池塘水稻田,泥鳅也是无处不在。家里穷吃不到荤腥,好在河里鱼虾众多,半大孩子们经常下河摸鱼捉虾,泥鳅就是抓得最多的几种鱼之一。

有时候肚子饿了,抓到泥鳅直接扔火堆里烤着吃,内脏都不去。大部分时候会带回家,家长还是会清洗掉内脏,基本都是红烧了吃,很少油炸,因为没有那么多油。


现在条件好了,反而很少吃泥鳅了,涮火锅的时候会点上几条。倒是听说现在有些饭店宣传吃泥鳅要连内脏一起吃,据说营养好还保健。其实泥鳅的内脏没啥保健作用。虽说泥鳅内脏少,可是泥鳅还是有胃肠道的,胃肠道里还是会有一些不雅物质的,你懂的。另外细菌也是肯定会有的。所以吃泥鳅最好去内脏。对于那些坚持认为泥鳅就该连内脏吃的人,我也没话可说,只是建议一定要煮透炸透,免得吃了生的闹肚子。

我是福爸,临床营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获得更多营养健康资讯。


福爸聊营养


大条的会剖腹剔去内脏,小条的直接油炸!

哈,这个回复简单的话题一下子勾起了我太多关于泥鳅的美好记忆了~

大概五六岁的小时候,大人干农活回来,顺手拈来一两条活泥鳅,做一盘菜肯定不行,丢了怪可惜,这可是肉菜哎!

于是我妈找来一个酒盅,将两条泥鳅斩成四段,放点油,挑点盐,等米饭沸后焖饭之前,将泥鳅酒盅搁米饭上蒸熟,等饭香了上桌,泥鳅肉香四溢,略拌一拌油盐,妥妥能吃下一大碗香喷喷的米饭!

等到我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泥鳅更成了家里不可或缺的常备佳肴。

直白说,我抓过很多很多的泥鳅,是高手中的高手。

一般一个区区上午或下午,你会发现我不费吹灰之力,能抓到了你一洗手盆那么多的活蹦乱跳的泥鳅!

我也不知道家门口田野中的泥鳅怎么总是取之不尽,捉之不竭。

我们那有两个小哥,家里请木匠打造家俱,为期一周,这两小哥就每天放学后在屋前一个小泥沟里斡干水捉泥鳅,每次一小桶,他妈妈买两斤肥肉炼油,专门用来炸泥鳅,煎泥鳅,下面条时活炖泥鳅,腌杂菜炒干泥鳅~木匠师傅居然吃得连连点头,还每顿饭小半斤酒。

面条鸡蛋煮泥鳅,人间美味啊!

水烧开后将半大不小的活泥鳅溜进锅里,放下细面,葱花姜蒜,还敲入两三个鸡蛋,这碗面可谓至尊五星待遇了!比鸡汤鸡肉面半点也不逊色!

我在捉泥鳅的日子里琢磨出了几项绝活,以至稳居泥鳅王者的宝座~

一,一只手顺着洞拈出泥鳅,别人摆开架势用锄头挖掘出一立方分米再找出泥鳅的当儿,我的泥鳅已经到手走人了。要诀是不要去烂泥田找泥鳅洞,硬泥田洞中的泥鳅来不及钻新洞,我铁钳般的拇指食指已经顺藤摸瓜抠住鱼鳃拈出洞来。

二,每一块田地的泥鳅决不会平均分布,它们会聚集到不软也不硬的过水渠道中栖息,秋收时分,垄中排水好下田收割,水渠是最后还存水的好地方,泥鳅们会在水流退去的几天,搬到渠社区中,这就是我要寻找的风水宝地,也是积累出的宝贵经验。

三,秋收后第一次被挖泥鳅的人洗礼后,田野的水慢慢晒干,泥鳅无处可逃,就呆在洞中睡觉,但不可能永远天晴,等到某天下雨灌满了田园,久等的泥鳅兴冲冲钻了出来游泳叫觅食啊访友啊旅行啊,结果雨后又晴,它们不出所料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田水又很快晒干,这时候,十天半个月前挖掘的泥鳅洼坑,就成了最后存水的世间桃源,泥鳅们快乐的藏在旧泥土块下,洞也不打了,安心捱寿年。

雨后又是我与同伴出来收获的美好时光。

同伴还在下意识的找泥鳅洞挖掘,但我每次都直接翻旧洼子,每扳开一块硬泥,下面就是一两条,最多的一个篮球大的洼坑,我找到了十八条泥鳅。☺️

四,水塘下方的田垄总会很多泥鳅,每口池塘都是上天恩赐的泥鳅产籽孵化的乐土,而开塘放水的时候,泥鳅往往会顺水逃亡,世界这么大,它想去看看!

五,泥鳅也有逆流而上的习惯。不要惊讶。

六,传说中的泥鳅钻豆腐,能做够麻婆豆腐,应该是假的。因为我试验过:

用筷子粗的小泥鳅清养十天左右,锅中放一块大豆腐,略加热,泥鳅据说会往清凉的豆腐中钻,然后捞出来,每切下一块豆腐,里面就嵌入一层泥鳅肉,听起来很有道理。

其实根本是想当然~我一加热,三五秒钟,铁锅变热,所有的泥鳅全死了!

就算不加热,它们也根本不钻啊😄。


苍茫大地0769


泥鳅以前在夏天的时候,只要下过雨之后,小河沟和池塘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下雨前拎着小水桶去河沟里抓泥鳅,因为下雨前水中缺氧,泥鳅都会浮上水面来呼吸,所以这个时候是抓它们最佳时机。

抓泥鳅我也算是高手,基本捏住鱼的鳃部,再滑溜的泥鳅也逃脱不了我的手心。

泥鳅的生命力比较顽强,一般离水也会存活好多天。那时候抓泥鳅基本都是为了喂家里的鸡鸭,很少食用的。

因为有个邻居老家是南方的,他特别爱吃泥鳅,并且喜欢用辣椒来炒食,吃过几次感觉不错。没有想象的土腥味不说,而且肉质还挺紧实的。

泥鳅到底去不去内脏

一,处理得当,不用去内脏

因为泥鳅抓的比较多,一般都会在清水里饲养几天。邻居家那时候有一个玻璃鱼缸,里面一到夏天就养满了泥鳅。他吃泥鳅根本不去内脏,泥鳅那么小清理内脏可以说太费事!看见他有几个清理泥鳅的好办法:

  • 静养泥鳅:抓回来的泥鳅在鱼缸里用清水养上几天,基本肚里的泥沙和脏东西都吐的差不多了。
  • 在鱼缸里放入一点食用油,泥鳅吃进油以后会把肚肠涮洗的更加干净。或者放入蛋清,也可以使泥鳅把脏东西吐干净。直到养泥鳅的鱼缸里,水变得清澈以后,就可以捞出准备处理食用了。
  • 处理泥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用开水烫泥鳅,这样直接去除泥鳅的粘液。二,用盐杀去泥鳅的粘液。这两种方法感觉用盐比较好,可以使泥鳅的形状比较完整。
二,如果想要快速吃泥鳅,那么就要去除内脏
  • 现在已经很难抓到泥鳅了,基本泥鳅都是买来的,如果着急吃的话,那么就应该去除内脏。


  • 做为淡水鱼类,泥鳅整天在泥沙里觅食,自然土腥味比较重,而且腹内有黑膜。
  • 一般吃泥鳅都是用盐杀去粘液,然后从头下部剪开去除内脏。虽然麻烦一些,但是养殖的泥鳅一般个头比较大,所以处理起来也算可以。

泥鳅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有“水中人参”的美誉。肉质也细腻雪白,不管是油炸还是爆炒,都是非常不错的美味。就是清理起来比较麻烦而已,一般我都直接去头处理。

73神牛


泥鳅到底去不去内脏?一般不用去内脏。我们这里盛产泥鳅,我特爱吃泥鳅。今年,已经吃过许多次。我的做法是,买来的泥鳅,放入清水,水中放几片生姜,一天换一次水,三四天后,水很清,说明泥鳅肚子里的脏东西已经清理干净了。然后,去掉水,将泥鳅倒入大约三四十度的水中,等泥鳅不动了,用手靠着肚皮推,推出肠里的污水,反复几次就可以了。这样泥鳅体內是很干净的。这时,就可以直接烹调了。吃的时候,咬住泥鳅背部撕下来,再去掉肠子。这样,营养更好,也更安全。


深山老林34


首先:对于泥鳅到底去不去内脏主要看泥鳅的产地和吃法来具体分析。


泥鳅来自野生的同时生存的湖区水域没有污染,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上品泥鳅。这样的泥鳅像新西兰的黑金鲍,他的一切可以吃的。


养殖泥鳅则可能存在寄生虫,需要清理或者不处理直接高温煮或者炸这样才安全。


不去内脏的泥鳅,吃的时候靠近肚子上方头下方那部位,不要咬到里面,泥鳅胆是很苦的,如果市场买来的泥鳅还是去掉内脏比较好,这样吃着放心,去内脏有一个快速的方法,假如你要吃泥鳅,头一天就用水放冷冻室结成冰,第二天把冰倒在你要去内脏的泥鳅里过一时泥鳅遇冷就进入冬眠状态,这时就很好去内脏了。

推荐泥鳅的吃法:

原料:泥鳅、南豆腐、姜、葱调料:盐、鸡精、料酒、香油、高汤、胡椒粉

做法

1、泥鳅宰杀、洗净,上笼蒸3分钟左右,取出备用。

2、砂锅内放适量高汤,下入豆腐块、泥鳅、姜片、葱段,调味后小火炖煮,最后淋少许香油即成。

专家点评:这道菜虽然是我国的传统滋补美食,却很少有人把它和补钙联系在一起。豆腐制作时需加入硫酸钙(石膏)或氯化钙(卤水)作为凝固剂,本身就是富钙食品;貌不惊人的泥鳅则是鱼类中含钙最多的一种,而且B族维生素和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于普通鱼类。


八鲜过海


泥鳅,头小,口小,身体短,体形圆,背青黑,肚皮白或微黄,浑身有粘液,分布在南方江湖、池塘、田间积水处,可鲜食,亦可入药,被称为“水中之参”,可见其营养价值很高。

一般泥鳅干炸或清炖,大都是去掉内脏的,干炸清脆喷香,清炖肉质润滑,食之相当美味,可谓人间佳肴。

但本人偶得一民间偏方,是泥鳅不去内脏服食,此乃大补之良方,特别适合男性不举,或早泄或阳萎。

具体采购肚皮白的泥鳅,切记不要肚皮黄的泥鳅,放进有水的深桶内,滴几滴植物油,泥鳅会吐出泥土、杂物有时会有头发丝等,每天换一次水,大概养3天左右,倒掉脏水,洗净泥鳅。

放油入锅加生姜,待油热微帽烟时,将活泥鳅倒进锅内,注意提前准备好锅盖,加锅盖将泥鳅盖住,防止泥鳅跳出来,而后再加清水炖,放入提前准备剥好的10颗左右干龙眼,待锅内的汤雪白似牛奶一般时,盛盘装碗,即使不吃牛鳅,光喝牛奶似雪白的泥鳅汤,都很有效果,连续食用3-5次,即便是不举之人,都会感到有不事之秋,什么意思,是正常男人都懂得。

当然了,吃牛鳅连喝汤,滋阴壮阳效果会更佳,整条牛鳅都能食用,因为经过滴入植物油清水滋养的牛鳅,绝无泥土气息,甚至内脏都很干净了,可以食用,连汤喝下,绝对大补,保你精神杠杠的。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从小在农村的时候,就吃泥鳅,但是都是吃大的,到现在依然吃泥鳅,也是吃大的,因为那小泥鳅太小,吃小泥鳅没意思,也吃不出香味的!

泥鳅必须去内脏,内脏永远是脏的,如果不去内脏的泥鳅,做熟了以后一看见那黑乎乎的内脏,是影响吃泥鳅的情绪的!

泥鳅的内脏有点不太好清除,我告诉你怎么办吧,用一个比较细的铁丝,一头弄个小勾,一头弄个小圈,把小圈套在手指头上,长度六七公分即可,将泥鳅的头去掉,把带勾的铁丝送进泥鳅的肚子里,然后轻轻往外一拉,泥鳅的内脏就都勾出来了,再用水一洗泥鳅,就干干净净了。

在盐水里泡泥鳅是不行的,泥鳅只能吐出来一点脏水的,内脏是吐不出来的,而且用盐水一泡,把泥鳅皮肤上的那层黏膜都泡掉了,而那层皮肤上的黏膜是最有营养的,也是最香的,也是最有口感的!

用沸水烫泥鳅也是最大的失误,也会把泥鳅皮肤上那层最有营养的黏膜给烫没了,没了那层黏膜,不但泥鳅的营养没了,泥鳅的香味也没了,泥鳅的口感也就不好了!

泥鳅是好东西,男女老少都可以吃的,看看资料就清楚泥鳅的营养成份了。在所有的鱼类品种中,我给泥鳅排第一名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独家观点,解惑释疑。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头条问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