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决战晋阳:成战国之势,开三晋之基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频仍,晋献公为了维护政权,清洗了晋国的公族。此后晋国的国政逐渐为外姓所把持,史称“晋无公族”。到了春秋末期,晋国的国政已经被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家世卿所把持。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智、韩、赵、魏四家联合驱逐范氏和中行氏,范、中行两家有齐国和郑国的支持,四家经过数年苦战,最终灭亡了范氏和中行氏。

决战晋阳:成战国之势,开三晋之基

晋国六卿形势图

剩下的智、韩、赵、魏四家之中,智氏最强,把持朝政。晋出公二十年(公元前455年)智伯荀瑶以振兴公室为名,向韩赵魏三家提出每家割让一万户食邑上交公室。韩康子、魏桓子虽不情愿,但摄于智氏的实力,先后交出了土地和人民。

随后,智伯又向赵氏索要土地,遭到赵襄子断然拒绝。智氏大怒!智伯请得晋出公君令,以智氏的军队为中路,韩魏两军为左右翼,倾晋国之兵大举伐赵。

决战晋阳:成战国之势,开三晋之基

赵襄子

赵襄子的父亲赵鞅视晋阳为赵氏的“保障”,晋阳的官员尹铎在当地为政宽和,轻徭薄税,很得民心,赵鞅曾告诫赵襄子:“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陽为远,必以为归。”

赵襄子面对强大的敌军,谨遵父亲的教诲,固守晋阳。晋阳城虽不大,但城池坚固,军民同心,奋力抵抗。晋阳军民以一城之地对抗几乎整个晋国的强大武装,依然毫无惧色,抗击智氏和韩魏的大军达三年之久。

苦战三年,智伯的智商依旧在线,他以晋水灌城,试图迫使赵襄子投降。水位不断高涨,距离城头只剩数尺,城中炉灶被淹,青蛙孳生。百姓扶老携幼,在城中的高处埋锅造饭,艰困如此,城中军民依然协力守城,没有二心。

智伯洋洋得意,指着晋阳城对韩康子、魏桓子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韩康子、魏桓子都是聪明人,互相使了个眼色(《资治通鉴》的原文是“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很是传神),他们明白,今天智伯可以用晋水灌晋阳,明天就可以用汾水灌魏桓子的安邑,用绛水灌韩康子的平陽,面对智伯的淫威,两人面露忧色。

决战晋阳:成战国之势,开三晋之基

水灌晋阳

赵襄子见情势危急,派张孟偷偷出城,游说韩魏,张孟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韩魏两家反戈一击。韩康子、魏桓子本就心存不满,如今一拍即合,同意与赵氏联盟。

入夜,赵襄子派勇士出城,击杀智氏守堤的士兵,引晋水反灌智伯的大营,智伯军大乱,赵襄子率军出城猛攻智伯军,韩魏又从两翼夹击,智伯军大败,智伯本人被杀。随后三家又联手杀向智氏老巢,尽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晋阳之战赵氏绝处逢生,最终取胜,看似是兵谋伐交的作用,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孙子在此战尚未开始之时就曾预言晋国内乱,赵氏必胜。孙子的理由是赵氏的田亩要大于其他几家,按亩收税,赵氏的赋役负担最轻,必得人民拥护。孙子以亩制推人心,以人心算成败,无愧“兵圣”之名。

决战晋阳:成战国之势,开三晋之基

兵圣孙武

晋烈公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三家分晋的既成事实,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自此,晋国一霸化为三雄,战国大争之世的恢弘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