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这7种父母,养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这7种父母,养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我的一位朋友,做了十多年的幼师,每年新生一来,她就能看出这些孩子父母的品行。

我问她缘由,她说:“模仿的人不一样,表现就不一样。”

孩子都善于模仿,模仿我们的言行举止,模仿我们的脾气秉性......甚至,模仿一些你根本察觉不到的东西。

父母如果有以下几种言行,需要特别注意,因为那样很容易带坏自己的孩子。

01 喜欢比较

“这个孩子从小就听话懂事,哪像你整天的气我”;

“你看人家乐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回回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再看看你”;

......

“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是孩子躲也躲不过的一个隐形炸弹,总是引爆孩子的情绪点。就算孩子不断地努力,超过了老王家的老大,还有老刘家的老二继续与孩子作对。

你对孩子的要求,更多时候让孩子联想到的不是更加努力做到完美,而是觉得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会不开心、会自卑、会恐惧。这样的孩子自然很难成才。

这7种父母,养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02 爱给孩子贴标签

“我家的孩子胆子特别小,我怕他以后受欺负,怎么办?”;

“这孩子怎么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啊?这样以后上学成绩能好吗?”;

......

不要跟孩子贴标签,贴标签容易,撕下来却很难。

贴上的标签,无论是“好”是“坏”,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结果往往朝着“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心智尚未健全的孩子。

在这些标签中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

“妈妈说我太胆小,我就是胆小啊”;

“老师说我太调皮,说我总欺负别人,反正我就是这么坏”;

......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胆小、调皮,是在你的句句“声讨”中破罐子破摔,他们才成为了父母口中那样的孩子。

这7种父母,养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03 沉迷手机却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手机如今绑架了很多家长的生活,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在厕所一待就是半小时,甚至更长。

父母因为手机而忽略了孩子,孩子会感觉到与爸爸妈妈交流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与其交流。亲子交流一旦被阻碍,孩子性格就容易变得孤僻、自闭。

很多沉溺于游戏世界的孩子,他们并非想深陷其中,而是被父母“抛弃”,缺少交流,被动地推向了虚拟世界。

于是,你在那里摆弄手机,孩子也学着你的样子看葫芦画瓢;你疯狂的刷微博、微信,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递给他一部手机,孩子就只能在游戏里寻找伙伴。

最终孩子无法自拔,你把锅甩给游戏,却不知是自己的“不陪伴”,才让孩子兴趣单一,没有情调。

这7种父母,养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04 言行不一

有的家长常常叮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而自己却在上班时间和同事、朋友闲聊;

有的家长常常在孩子放学后催促他赶紧写作业,而自己却窝在沙发上玩手机;

......

这种光说不做,纸上谈兵,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内心冲突:“父母说我的时候义正言辞,自己却说一套,做一套,那我到底要不要听?”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父母说一套做一套,也会失去孩子的尊敬,父母的威严可能随时坍塌。

这7种父母,养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05 爱哭穷

很多父母将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绑在一起,好像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这样的孩子更苦。一边被父母的期待捧着,一边被父母的诉苦压着。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为了给你报这个培训班,我跟你爸爸已经基本掏空了钱包,有几个月没有去逛街了,你还不多考点分数回来,那你对得起我们吗?”;

“我们家就靠你了,你不努力。我们这么辛苦地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我就后悔生了你,没有生你我就不会过得这么辛苦”;

......

很多时候,你以为你是说说而已,但是在孩子敏感的心里,可能就种下了种子,影响他一辈子。

跟孩子哭穷,或是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对孩子而言结果是完全是不一样的。

前者可能让孩子心生自卑,因为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如此,自己的生活怕是会更惨淡无光。

而后者是孩子主动去感知的,人穷志不短,这种情况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没有伞的孩子努力向前奔跑”的劲头,从而坚定“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的信念。

这7种父母,养育不出优秀的孩子

06 经常吵架

关系紧张的家庭,总有一对爱吵架的父母。在大人眼中看似正常的吵架拌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却不能被理解,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最爱自己的两个人要像仇人一般相互攻击,孩子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

如果父母是为他的事争吵,孩子就会显得很难受,甚至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显得低人一等,上课时也会心事重重,影响学习效率。

07 漠视规则

围着餐桌打闹,在车厢内追逐嬉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样的“熊孩子”往往都站着一位理直气壮的“熊家长”。

他还小,他还不懂事呢;

你一个大人好意思跟小孩子计较吗;

一看你就没有过孩子,有了孩子你就能理解了;

如果孩子扔东西、发脾气、打扰别人,他们只会认为可能是孩子想睡觉了,有点烦躁;可能是他心情不好,想发泄一下,可能是他饿了,着急了...

殊不知,这种漠视规则的行为,只会助长孩子再次犯错,再次扔东西、发脾气、打扰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