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小外甥日本歸來,他講的一件事讓我再也坐不住了

前兩天留學日本的外甥回國探親,大家吃飯時聊到了日本的垃圾分類制度,外甥不無感慨地說:在日本呆了5年,複雜的垃圾分類制度還是讓他很抓狂。

小外甥日本歸來,他講的一件事讓我再也坐不住了

我不解地問道:“真有那麼複雜嗎?”

外甥娓娓道:“日本的垃圾分類,大類分為7大類:

第一,可燃垃圾。廚餘垃圾、橡膠製品、衣服、紙製品、革製品、錄像帶、雜草等;

第二,不可燃垃圾。餐具、廚具、玻璃製品、乾電池、燈泡、小型家電、一次性打火機;

第三,資源垃圾。

第四,粗大垃圾。自行車、桌椅、沙發、微波爐、烤箱、高爾夫球杆等;

第五,不可回收垃圾。農具、滅火器、磚瓦、水泥、摩托車、廢輪胎等;

第六,4種家電。電視、洗衣機、空調、冰箱;

第七,臨時性大量垃圾。搬家或大掃除、修剪庭院時的垃圾。”

小外甥日本歸來,他講的一件事讓我再也坐不住了

我聽完後表示:“真是夠複雜的,那你是如何掌握的呢?”

外甥苦笑到:“一點兒一點兒來吧。”

他為了能記住這些內容也是頗動了一些腦筋:他將30頁的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全部撕開,冰箱上貼兩頁,每個門上貼兩頁,床頭貼兩頁,就這樣他的房間到處貼滿了垃圾分類手冊。

“那效果如何呢”我問他,外甥笑了笑“整體效果不錯,但有時分錯垃圾,畢竟日本人是從幼兒園起就進行垃圾分類教育的,全是童子功。”

小外甥日本歸來,他講的一件事讓我再也坐不住了

聽他說罷,我陷入了沉思:日本人從小就訓練自己的國民進行垃圾分類,等到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垃圾分類的理念已經完全融入到了他們的血液中,這也不難解釋日本會成為世界資源循環利用的典範國家。日本的火力發電、蒸汽熱能、金屬原料就有一部分源於垃圾能源。東京的成田機場、臺場等場所也是用垃圾填海而成。

小外甥日本歸來,他講的一件事讓我再也坐不住了

老董說事兒:

從日本的例子我們不難看出:嚴格的垃圾分類體系建立也需要從娃娃抓起。當然,國家也需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來為這套體系保駕護航,俗話講: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說空話了,因為我已經忍不住要先把家裡的垃圾分分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