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從中石油到AI芯片,千億級國資風投如何助力中國製造?

【文/觀察者網 王慧】國資系基金“戰隊”已初具規模。

其中,一家規模達千億的“巨無霸”風投基金——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國資風投基金),身負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國家級”使命。

在寒武紀昨天完成的B輪融資投資方中,觀察者網注意到國資風投基金的身影。

國內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Face++ C輪融資時,國資風投基金領投。

它是從事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半導體等技術開發與銷售的深圳中電國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方。

它也是從事運載火箭、航天器等研發、製造的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的投資方。

它還是從事醫療設備專業技術開發、轉讓的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方。

從國資風投基金的投資方向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新技術”。

國資風投基金:央企新動能的孵化器 助力創新型小微企業

據第一財報道,2016年8月18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規模最大的“國家級”風險投資基金——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正式成立。

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基金註冊地是深圳,國資專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透露,將基金註冊在深圳並且讓深圳國企參與,“是因為深圳新興產業發達,技術創新能力強。”

國資風投基金總規模按2000億元人民幣設計,首期規模1000億元。

其中,中國國新出資340億元,作為主發起人和控股股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別出資300億元、200億元和160億元。

1000億元將投向哪裡?

澎湃新聞報道指出,國資風投基金主要聚焦於央企創新,以併購創新企業作為支持央企創新的主要途徑,推動國企改革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在實施過程中,基金投資將會圍繞“十三五”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實施,以前瞻性、戰略性、基礎性行業的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及其產業化為重點。

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觀察者網瞭解到,國資風投基金1500萬投資了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

眾所周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拳頭產品負責是“送人上西天”的“東風”系列彈道導彈,而在近幾年,航天科工基於所掌握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技術,開發了一系列運載火箭,包括快舟、開拓、羽舟、巧舟、輕舟等五種固體運載火箭。

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快舟1號(資料圖)

同時,在國資風投基金的對外投資中包括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比例1.95%,共持17576萬股。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截至2017年8月底,國風投基金已決策終審9個直投項目和6個子基金項目,涉及投資額約340億元,已支出投資額137.26億元。

其中,中央企業投資項目佔比80.14%;投資領域涉及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金融、節能環保、生物技術、電動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可填補我國相關領域技術空白。

而且,由國風投基金領投的中船重工債轉股項目也順利落地,為其他企業探索出了一條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的可行路徑。

此外,國資風投基金還將支持創新型小微企業成長,參股有發展前途的民間投資項目。

國資風投基金董事長劉東生向說:“國資風投基金以大中項目投資為主,適當兼顧小項目投資。這裡提到的小項目,是個相對概念,主要是指投資金額較小但戰略意義很大的項目。”

剛剛拿到國資風投基金的寒武紀

目前是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並擁有成熟產品的智能芯片公司,擁有終端和服務器兩條產品線。

過去,大部分芯片廠商都是主攻端(例如ARM),或者主攻雲(例如Intel),兩者兼顧的很少,而作為一個通用機器學習芯片的廠商,寒武紀的目標是端雲結合,共同推動生態。

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寒武紀MLU100智能芯片

觀察者網注意到,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也拿到了國資風投基金的投資,它主要從事醫療設備專業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

據解放日報報道,去年,上海聯影自主研發出國內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PET/MR一體機,打破了我國高精尖醫療設備、大型醫療設備長期被國外品牌壟斷的格局。

據介紹,一體機真正實現了不同影像模態時間、空間的精準匹配與融合,能提供多模態分子影像信息,在臨床應用、科研領域均有極其重要價值。

早前只有“洋品牌”掌握這項技術,每臺售價高達600萬至800萬美元。上海聯影的創新突圍了我國“洋品牌”壟斷的醫療影像市場。

國資風投基金的投資流向了這類創新型企業,支持他們的成長。

美國科技封殺 中資國家隊是中流砥柱

中國創新之路不僅面臨這尋求技術突破、產業升級的壓力,還有來自美國的科技封殺。

中美貿易戰不是純粹的貿易之戰,也是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之戰。

美國的矛頭決不是簡單的貿易逆差,而是瞄準了中國未來的高端製造業。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美國真正擔憂的是“中國製造2025”,這一計劃將使中國成為未來高科技產業的全球領導者。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更是直言,“301關稅”毫無疑問將直指“中國製造2025”。

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納瓦羅

納瓦羅稱:“在我看來,中國肆無忌憚地公佈了‘中國製造2025’計劃,相當於向其他國家宣佈:我們將主導未來所有的新興行業,你們的經濟根本沒什麼未來了。

納瓦羅更指出,美國將對準“中國製造2025”所包括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和量子計算等產業。

4月16日,美國宣佈制裁中興,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供應元器件,封殺時間長達7年。

而7年後正是2025年,這次封殺的目的不言而喻。

儘管目前美國商務部正式宣佈與中興達成新的和解協議,美國將撤銷對中興的封殺禁令,但這一事件掀起了中國全民學習半導體的熱潮。

中興事件暴露出的主要問題:中國對核心技術和源頭技術創新不夠,引發了全國上下對半導體產業困境的重視,資本開始流向高新科技領域。

“前幾年我們去看芯片項目時,很少有人問津,甚至經常有投資人‘跳票’。這兩年,特別是今年以來,大家開始瘋搶芯片項目,比如現在很熱的AI芯片領域,商湯科技、寒武紀等AI芯片公司今年以來已經進行了多輪融資,而且估值很高。”某國資背景投資基金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寒武紀在B輪融資中獲得了國資風投基金的領投,與國資風投基金類似的另一國家級基金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長期以來,它極大的支持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4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成立帶動了全國半導體投資熱,把芯片投資推向風口,還帶動了上市熱潮,一批芯片公司先後上市。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一期規模達到1387億元,投資範圍涵蓋製造、設計、封測、設備材料等IC產業鏈上下游,撬動社會資金規模達5145億元。

从中石油到AI芯片,千亿级国资风投如何助力中国制造?

目前,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二期正在募集過程中,規模保底將達1500億元。在國家基金、產業資本、風險投資加持下,國內芯片產業新一輪投資週期開啟。

在新一輪芯片產業投資週期中,國家隊將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銀河證券認為,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二期達到1500億元-2000億元左右,按照1:3的撬動比,所撬動的社會資金規模在4500億元-6000億元左右,加上第一期1387億元及所撬動的5145億元社會資金,資金總額將過萬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二期推出後,有望帶動一輪更大規模的芯片產業投資熱潮。

實際上,韓國在實現芯片產業崛起過程中,政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1986年10月,韓國政府執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共同開發計劃》,要求以政府為主、民間為輔,投資開發DRAM芯片核心基礎技術。隨後三年內,這一研發項目共投入1.1億美元,而政府承擔了其中的57%研發經費。

目前中國,包括國資風投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在內的“國家隊”基金,將在國家未來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上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