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吃貨福利?每個朝代食物簡介,真的比現在好吃?

夏商周之前的原始社會,想要填飽肚子,就得去打獵,順便採點野果。肉類處理也十分簡單,基本就直接放火堆烤,那時候根本沒有什麼火候,調味料的說法,烤焦了,還是半生半熟的都這樣吃,那個時候“烹飪”的概念根本沒有形成。吃貨們肯定不想回到這時候,上山打獵,要是遇到老虎獅子豹子,自己先變成“吃貨”。

夏商這個階段已經有了食物初加工的概念,先民們通過碾盤、碾棒等對五穀加工,其實是一種粗加工,穀殼難以大量去除,只能連殼一起吃。到了周朝,石磨的出現,是穀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飛躍。隨著石磨的普及,周朝人的飲食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終於能吃上“乾淨”的飯了。

吃貨福利?每個朝代食物簡介,真的比現在好吃?

魯系菜

春秋戰國時期,聞名天下的“四大菜系”的魯菜(山東,京,津)、蘇菜(江、浙、皖)、粵菜(閩、臺、潮、瓊)、川菜(湘、鄂、黔、滇)雛形已經初成。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要是去了東邊富庶的齊國,海鮮大餐肯定爽的停不下來。齊桓公時代國力富庶強盛,況且自古以來齊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魯菜的前身已經出現,例如: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糖醋黃河鯉魚、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溫熗鱖魚片、芫爆魷魚卷等等。爽的根本停不下來。

你要是去了南方楚國,蘇杭“魚米之鄉”絕對讓你大飽口福。春有刀魚,夏有鮮鰣,秋有肥鴨,冬有令蔬”。“蘇湖熟,天下足”真不是說說而已。

西邊秦國派李冰將四川改造成“天府之國”,你要是這時來到秦國,麻辣鮮香的川菜加上安穩的環境,會讓你真的以為這裡就是世外桃源。

吃貨福利?每個朝代食物簡介,真的比現在好吃?

羊肉串

大統一漢朝時期,西域的開發,古絲綢之路的暢通,引進了胡瓜、胡桃、胡麻、胡蘿蔔、石榴,孜然,洋蔥等蔬菜。由於與西域民族的接觸,羊肉在餐桌上的比重加大。孜然,洋蔥,羊肉三個詞放在一起聯想到什麼?還用說嘛,有多少根吃多或少根!從考古資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總的來說這時東西文化初步相融合,食用的蔬菜品種已多達160多種,桌上肉類也豐富起來。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創新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

盛唐在美食方面亦是一大盛世。唐代的長安就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這就為各民族飲食文化的進一步交流與融合提供了便利。葡萄酒,蔗糖等西域特產先後傳入內地,餛飩也出現了原型,大大豐富了中原飲食文化生活。

唐朝人的主食結構,主要是餅和飯。這二者中,餅又佔據主要地位。唐代趙璘在《因話錄》中說,當時“世重餅啖”,這是多數唐朝人食餅的真實反映。唐代所說的餅,內容比今天寬泛得多。除麵糊以外的各種成型麵食,都可以稱為餅。還有在餐桌上外來的酸奶啊,馬奶啊,乾酪啊,這個時候奶製品也是比較流行的。唐人的餐桌上經常出現左右完全不同風格的食物,有來自東方的,有來自西方的,多的看得眼花繚亂。

宋朝對於飲食非常講究精緻,宋朝之前還是吃的太粗獷了一些,宋朝是真正奠基了整個現代飲食文化。這時候你出門吃飯,個館子裡什麼都有炒,煲,炸,煎,燉。由於海上貿易的發達,這個時候蔬菜水果種類極其繁多,肉類也遠遠超過之前。宋朝人出門先想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直到宋朝,才有了現代意義上的醬油。

吃貨福利?每個朝代食物簡介,真的比現在好吃?

元朝飲食

元朝的疆域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廣大,也帶來了飲食文化的廣闊發展。這一時期,最著名的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誕生;月餅也在此時出現,已經成為中秋不可少的一道點心;元大都成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鴨店的發源地;產生了眾人都願意品嚐的名菜——烤全羊。

羊肉在元朝的地位和影響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吃貨福利?每個朝代食物簡介,真的比現在好吃?

滿漢全席

明清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市民階層的繁榮,這種文化注重享樂,表現在美食上就是口味更為刁鑽。隨著飲食方法的進一步發展,明清時期達到巔峰,五味原材料已經普及,家家用得起。已經接近於現代人的口味了,現代菜餚的做法就是建立在明清的做法上,用現代高級的烹飪廚具並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法來製作。

其實,古代食物大都不比現代好吃的。如果按照傳統古法制作手法,很多菜品不說健康不健康衛生不衛生,你甚至會覺得很難吃難以下嚥的。因為現代精緻可口的菜餚都是進化了多少年得來的,或許已經嘗試不知道多少方法來使味道符合現代大眾的口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