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规模宏大的金陵底下,到底有没有地宫?

金灭辽后,建都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海陵王完颜亮篡权后则定都北京,一直到金宣帝完颜珣南迁汴京,历时60多年。

自从迁都北京后,金人的皇陵全部建到了大房山地区,当时的建筑规模十分宏大,而位于大房山支脉云峰山下的金陵,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上第一个皇陵群。但由于明末时期的故意捣毁,金陵竟从地表上消失了,直到几百年后,人们才发现了完颜阿骨打的陵墓地宫。

规模宏大的金陵底下,到底有没有地宫?

金陵遗址

海陵王在北京建立中都后,为了达到长久占据的目的,便将原在黑龙江阿城的祖陵迁到了北京,地址在距北京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大房山。

这是一个经过金代海陵王、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五代,历经60年营建形成的一处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寝,整个陵区面积为60平方公里。海陵王对这块祖宗陵寝十分重视,建设期间曾4次前来视察,最后一次竟然驻扎半月之久。

贞元四年,海陵王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等12帝的灵柩从上京迁葬于此,以后海陵王至章宗均葬此处,共计有17座皇陵,绵延百余里。据文献记载,云峰山的主峰称为“皇陵尖”,顺着皇陵尖往下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由于金人有深葬的习俗,所以800多年来,金陵的确切位置以及规模一直是个谜。

直到北京文物研究所于1986年派出一支考古队深入大房山后,才测定出了金陵的具体位置,甚至还偶然发现了完颜阿骨打的睿陵。在一个山谷的入口处,有一道用青条石堆砌的石桥,石桥下是幽深的涵洞。穿过石桥就是神道,沿神道前行,就是金陵大殿基址。这处石桥位于神道南端,西侧与排水暗沟相接,这是金陵的排水通道,主要起防洪作用。穿过石桥后,两处鹊台遗址在石桥与神道间。(不过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如今的金陵神道已经被重新埋藏地下了。)

沿着神道前行,就到了大殿的基址,在用木板搭建的道路上前行百余米,仰头可见一座巨大的“蒙古包”,里面就是完颜可骨打陵寝的地宫。陵墓由坤后陵、皇帝陵和诸王墓葬三部分组成,史书记载这里共埋葬着五代金国皇帝,当年陵区的面积比明金陵遗址十三陵陵区的面积还要大。

地宫前左方五六米的地方立有一块高约2米的龙首汉白玉石碑,上面镌刻着“金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的字样,字体朱砂贴金,刚劲有力地宫是一处在山体中开凿的石质地宫,长约13米,宽约9米,北高约5米,南高约3米,大致呈长方体。

在主陵区内距现存清代大宝顶遗迹前约15米处,有一巨型石坑,定名为“祭祀坑”这个祭祀坑非常奇怪,里面堆放了200多块大石头,每块重达一吨,似乎是为了掩藏什么。考古人员搬开这些石头后,果然发现了一处石椁墓。经过一年多的发掘,从墓中出土了四具石椁,其中雕龙纹、凤纹的汉白玉石椁为国内首次发现。

四具石椁中,正中偏北的为完颜阿骨打的汉白玉雕龙石质残椁,石椁盖板剔刻有团龙纹,正面剔刻团龙流水纹,椁底残留着墨地朱纹金线勾双龙戏珠纹。这具石椁的旁边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汉白玉雕风纹石椁,石椁内有一具木棺,内有散落的人骨,以及随葬的金丝风冠和雕风鸟纹玉饰件。

在这两具东西放置的石椁旁边,有两具南北排列的“素椁”,它们的外观没有任何纹饰。可以猜测这两具素椁是陪葬的妃子,但到底是谁则是一个谜。此外,靠近外侧的素椁内没有尸骨,而是骨灰,专家认为是火葬,为何仅有一具火葬,这又是一个谜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