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百家姓氏的故事——福建莆田謝姓

海峽品牌雜誌社特約撰稿人:俞 傑

一、入閩肇基

唐總章二年(669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平亂開漳,其部屬將佐中有光州固始人謝逸,字徵德。漳州建郡後,受命駐守漳州北界(今為南平市東南部),定居興化城內石井,為謝氏開閩始祖。

唐中和至元啟年間(881-888年),隨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入閩的軍校中有謝彥時、謝文樂、謝浩等人,其後傳閩各地。

唐廣明間(880-881年),謝玄裔孫,世居烏衣巷的謝致中,官左散騎大夫(掌議論的諫官),廣東潮州教諭(潮州教授),生九子俱登仕,時稱“九秀”。其季子謝英,五代後梁時,官任建州節度使(建州最高長官),古閩參軍,遷樞密使(輔佐宰相,掌軍事),其子孫衍居福建,裔傳興化。

百家姓氏的故事——福建莆田謝姓

二、衍傳莆田

莆田謝姓主流為東晉宰相謝安之侄,淝水之戰前鋒都督謝玄後裔。

仙遊鐘山謝氏 據仙遊《興化謝氏宗譜》載:後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據八閩稱王,會稽東山派謝英,數諫其非,遂遭王延翰非難,殺戮及宗族,幸賴乳母將其幼嬰謝佑藏於碗籃中潛逃,歷盡艱難,來到仙遊縣來蘇裡湖山謝厝坑(今仙遊鐘山鎮前面村),在其姑夫黃以誠家贍養。長大後,黃以誠將女兒許配他。謝佑與黃氏憂勤立業,生子謝文煒、謝文炳,為興化謝氏始祖。

謝佑後裔,繁衍於仙遊鐘山鎮前面村,其子孫衍傳鐘山麥斜村馬鋪、後壠、前厝、馬尾後、正面壠、內厝、鷲嶺、梅埔及西林後灶、何祠、上亭山、石碑,尾厝、圓山口、梧洋等村落,蔚為大族。明清時期,謝佑子孫又徙遷仙遊縣榜頭、大濟、遊洋、郊尾、書峰、度尾、園莊、社硎、楓亭、賴店、石蒼等地和原莆田縣的埭頭、忠門、平海、東嶠、黃石、涵江及廣業蓮峰、龍井、柳湖等地。還播遷福州、龍溪、永泰、福清、永春、閩清、金門及海南等地。

埭頭沙堤謝氏 明洪武九年(1376年),會稽東山派謝衡之三十一代,謝洪五世孫謝季官,為避長輩名及被抽往軍隊,從仙遊鐘山後灶避難於莆田埭頭玉湖鳳嶺,王家招其為婿,生二子,長子謝宗榮、次子謝宗耀。謝宗榮生

謝德謙,長大後返鳳嶺就田構屋定宅於沙堤,故稱謝德謙為埭頭謝氏開族始祖。謝宗耀後遷平海東門,為其始祖。明正德年間,有謝文述遷新西坡開基,埭頭謝氏宗支繁衍興盛,子孫後裔分遷溫李和平海鎮東美、溪邊山頭及東嶠山頭等地。

華亭郊溪北謝氏 始祖謝堯雍,原籍仙遊大濟後莊祠堂邊人。清順治年間(約1650年前後),在華亭郊溪北油坊作工,逐娶蔡氏女為妾,生二子:謝舜廉、謝舜仕,安家立業,子孫蕃衍甚眾。

永泰赤錫鄉石竹謝氏 據石竹《謝氏族譜》載,石竹村謝氏始祖謝洧,字秀惕,系仙遊謝佑第六代裔孫。其三世孫謝華三於宋嘉定年間(約在1120年)從仙遊鐘山前面村遷居永泰埔嶺,其後謝仲清遷移石竹,子孫分上石竹、下石竹而居。該支謝氏至今仍以莆仙方言交流。

莆田謝氏除謝佑派系外,還有:

蓋尾蓮井謝氏 明洪武元年(1368年),謝春奎從漳州東頭謝(社)徙居仙遊蓋尾蓮井村,為最早開發蓮井諸姓之一。該支謝氏古多單丁過代,蕃衍較緩。

楓亭鬥北東林謝氏 據東林謝氏舊譜《金溪家譜》載,東林謝氏先祖晉江人謝宗泰,“其三世孫謝維順原居晉江尾村後,明天順二年(1458年)遷居晉江北門外金溪大埔頭,後子孫又遷溪坂,至十一世孫謝世光於清康熙年間(約1670年後),因遭水災,遂從溪坂率其妻子遷入仙遊楓亭連鼎山下,構屋定宅,為東林之始祖”。

楓亭溪南埔逢謝氏 據《興化謝謂宗譜》載,埔逢謝氏始祖謝延原為清順治年間之獄吏。康熙二年(1663年),自晉江押送陳氏某犯充軍,途經楓亭石牌兜,兩人因對時政不滿,乃商 議在此地避難。於是獄吏謝延擇居石牌兜,陳犯居南坑,謝陳兩姓從此開科。不久,謝延又遷居石斜,稱為“東山石斜”。傳後有謝友根、謝友力兩房復遷埔逢定居。

賴店玉墩上珠謝氏 該支謝氏始祖謝繹軒系南安縣十一都三圖人。明弘治二年(1495年)遷居仙遊孝仁裡(今賴店)上珠村落。

據《重刊興化府志》載,明代實行衛所兵制,在平海衛軍戶中有謝鎮,明弘治二年(1489年)襲其父職,任平海衛右所百戶(掌管一百一十二名士兵),子孫入籍莆田。

鯉城至喜亭謝氏 清嘉慶年間(約1805年前後),有謝義哥者率兄弟謝秀哥、謝謀哥及閤家老少33人,從泉州晉江杜塘村份下遷居仙遊城關謀生,遂於至喜亭建房定宅,為城關至喜亭謝氏始遷祖。

莆田謝氏歷史上較著名人物有:謝文炳(仙遊鐘山人,宋御史大夫)、謝溫[號梅谷,仙遊鐘山人。宋神宗年間(1068-1085年),授侍御史(掌糾舉百官等事)。因反對王安石“青苗法”被貶,遂辭官隱居於仙遊鐘山鎮前面村,建“向湖齋”,齋前植二株樹,自娛日:“琬琳寶樹”,以思宗源]、謝斯立[莆田縣人,宋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官會稽(浙江紹興)知府]、

謝瑩[興化縣人,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進士,官授德慶府教諭]、謝之任[莆田縣人,宋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官授承議郎,升長汀知縣]、謝源[字巨卿,號梅而,宋乾道八年(1172年)後,授永豐縣尉,官至會稽知府]、謝升宣[字景文,號克齋,朝奉大夫(議論朝政,備顧問)]、謝升賢[字景芳,號恕齋,仙遊縣人,少篤志義理之學,以太學生登宋端平二年(1235年)進士,官調滄光縣尉。曾受邀為濂泉書堂、桐江書堂堂長。官至循州興寧縣令。著有《太極圖西銘中庸大學解》《讀易記》等書]、謝宜善[莆田城郊柳橋人,官授安慶府推官(掌推勾獄訟之事)]、謝九章[興化府人,明萬曆間任福州訓導(負責教育方面的事務),升為福州知府]、謝應典[莆田縣黃石東角人,明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官國子監司成(最高教育機構官員)]、謝國珍[莆田縣人,曾任寧德縣教諭,後升為延安府通判(州府副長官,對州府長官有監察責任)]、
謝玉墀(仙遊鐘山人,明倭亂遷居莆田柳湖。曾任江西臨江府新淦縣知縣)、謝玉樹[仙遊鐘山人,曾任福寧鎮桐山城守備,升為福建提督軍門陸路(統轄全省陸路中、左、右、前、後五營軍隊)後營遊府]、謝廷輔[仙遊鐘山人,清代賜進士出身,陝西佈政(總督巡撫的屬官,掌財政和人事),後升為浙江藩伯(地方行政長官)]、謝應魁(曾任江西吉安府教諭)。

百家姓氏的故事——福建莆田謝姓

三、謝氏古建築

麥斜謝洪竹樓 位於仙遊縣鐘山鎮麥斜村麥斜巖,俗名雲居山。興化謝氏始祖謝佑七代孫謝洪,字範卿,號晦之,興化縣人。少時在仙遊縣麥斜巖讀書。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進士,官授海豐縣簿,亟除弊政,升任信州永豐縣令,尤有惠政,再調江南御史(掌監察官吏)。尋退隱故里,建竹樓於麥斜巖,著詩文以會友。1995年重建竹樓,世界謝氏宗親總會名譽會長謝東閔為“洪公竹樓”書丹,理事會謝漢儒題寫“竹生翡翠常疑雨,樓有史詩不爭名”楹聯。福建省謝氏源流研究室主任謝宗楷為竹樓題聯“登樓觀樵谷,日月精華處處留騷客;憑欄望壽碑,山水靈氣時時益遊人”。

謝氏大宗祠 又稱“思孝祠”,位於仙遊縣鐘山鎮,今鐘山中心小學校址,與“黃家祠”毗鄰。宋孝宗時,大宗祠始建於仙遊城關東門外,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由謝仕華、謝仕奇兄弟重建。抗日時期被毀,後又重建。

錦溪謝氏祠堂

位於仙遊縣度尾鎮錦溪。明永樂二年(1404年),錦溪謝氏始祖謝勝生奉召食屯錦溪,建亭其上,地方因之命名日“亭下”,復建祠堂。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毀於兵亂。1993年9月族人發起重建。

東林謝氏宗祠 宗祠位於仙遊縣楓亭鎮鬥北村東林自然村連鼎山麓。東林謝氏十一世孫謝世光,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佔地面積82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平方米。上下兩座,二進三開間,土木結構,正殿懸掛有“寶樹堂”匾額。1988年重修。

百家姓氏的故事——福建莆田謝姓

四、謝氏家風

自周宣王封謝邑的申伯於河南南陽、唐河一帶後,他的子孫便以謝為姓在當地發展,爾後向外拓展,湧現出了不少名人。東晉名將謝安、謝玄,在淝水之戰中,出奇制勝,創造了歷史上著名的戰例。北宋哲學家謝良佐,為“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南朝山水詩鼻祖謝靈運、謝眺系“竟陵八友(指南北朝蕭衍等一批著名文人)”。宋元之際詩人謝翱,詩作沉鬱多悲,抒發亡宋之痛。明初無神論者謝應芳,善詩文,有《龜巢稿》傳世。明朝狀元賢相謝遷,輔政政績佳。現代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著名女作家謝冰心等,他們言行操守為謝氏樹立了榜樣,有民謠贊日:

申伯封謝於謝邑,河南唐河是祖地。

謝安、謝玄兩名將,出奇制勝留史績。

靈運謝

朓兩詩人,“竟陵八友”居其中。

良佐北宋哲學家,程門弟子有其名。

謝翱詩抒亡宋痛,應芳拒神畢生力。

謝遷輔佐有政績,覺哉德高人敬之。

著名作家謝冰心,文壇“祖母”美名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