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导弹发射后,如何判断是否击中了目标?

导弹从出世到现在仅仅过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就从一款极具前瞻性的武器发展成了高科技战争的必备武器。毫不夸张的说,导弹家族统治着海陆空所有领域,但作为一款从头到脚透露着满满的科技范儿的现代化武器,要想在现实中的很好的运用也是非常具有科技含量的。

导弹发射后,如何判断是否击中了目标?

这里就有一个被大众所不能理解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出发射后的导弹打中了目标?对敌方目标的毁坏情况如何判断?如何在战场上准确快速地评估导弹对敌人的毁伤程度需要划分为好几类情况,细分一下还是非常复杂的。

导弹发射后,如何判断是否击中了目标?

目前导弹的速度普遍超过音速,最快的甚至达到5马赫,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超视距武器。单纯用肉眼和普通设施观察导弹是否击中目标是不合实际的,因此就需要依靠其他技术手段进行观测,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各种雷达设施。雷达可以对目标进行扫描,这样能够发现、追踪并引导发射后的导弹对敌方目标进行追踪、击毁。如果导弹确实击中了目标,雷达显示屏上的目标会因为不能继续散发雷达回波而消失,这样就可以确定发射后的导弹是否击中了目标。

导弹发射后,如何判断是否击中了目标?

但是空对地导弹与其他导弹有所不同,因为其都是以高空飞行器为平台进行发射,发射后飞行器可以使用特殊的雷达,可以实时生成被攻击一方所在地的高清图像、甚至是高清视频,这样己方人员就可以通过屏幕直观的观察出目标的损毁情况,从而对攻击进行评估。

除了较常用的手段即通过雷达进行观测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光学设备进行探测。但这种评估方法的使用是有限制的,一般只能在射程较短的导弹中使用,一旦射程超出光学设备的观测距离,光学设备就不能使用了。

导弹发射后,如何判断是否击中了目标?

但如果是射程较远的导弹,比如说是洲际导弹,此时就需要依靠高空对地卫星对敌方所在地进行扫描,通过测算前后地域地貌的细微变化来获取导弹的对敌损伤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