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日本人幹翻了美國太平洋主力之後,3天后又重創了大英帝國的海軍

喜歡二戰軸心國資料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小小的頭條號會成為二戰軸心國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Q作戦——Q作戰,制定部門為日本陸海軍,執行日期為昭和16年12月,也就是1941年12月,作戰綱要為“マレー半島東岸のクワンタン上陸作戦。<不実施>”。翻譯過來就是馬來半島東岸關丹地區登陸作戰(不實施)。有關於馬來戰役,可以說相關國內的相關史料並不豐富,但小編還算幸運,在圖書館居然找到了兩本關於日寇陸海軍戰史的書籍,加上外文網站上亂七八糟的一些資料,居然也拼湊出來個大概。在之前介紹的侵略馬來半島主方案 和可能因為擔心遭遇英國艦隊而沒有實施的 之外,日本人還在馬來半島夭折了因為一場海戰而沒有實施的Q作戰。

日本人幹翻了美國太平洋主力之後,3天后又重創了大英帝國的海軍

到達新加坡準備迎戰日本艦隊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1941年12月8日,日本人雖然狂妄的對美英荷同時開戰,多點進攻,但實質上,日本人此時的國力根本無力負擔如此大規模的侵略活動,因此這一時期日本發佈的作戰綱要和會議紀要,大多流露出先發制人,急襲突襲之類的卑劣想法。此外,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和經費,日本的陸軍和海軍也互存芥蒂,單就是針對如何侵略馬來西亞,陸海軍雙方就各自提出了一套對自己軍種有利的方案。經過激烈的爭吵,侵略者內部最終達成了妥協,決定實施陸軍提出的在未完成英國方面航空力量殲滅的情況下,進行急襲登陸的甲方案,之所以該計劃極為冒險,完全是因為日本多點同時開戰,本身就是賭博,此時日本無論是船隻和飛機,都不夠這麼多戰場同時調配。而日本的選擇只能有一種——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日本人幹翻了美國太平洋主力之後,3天后又重創了大英帝國的海軍

參與作戰的日本鹿屋航空隊的轟炸機

而此時在歐洲焦頭爛額的大英帝國,對遠隔千里之外的遠東殖民地根本無暇顧及,加之對矮個子的日本人存在天然的蔑視,根本就不重視自己殖民地的軍備,當然,為了威懾日本人,1941年,大英帝國還是派了一艘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一艘巡洋艦反擊號和一艘航母無敵號去支援自己的東方要塞——新加坡,結果還沒到目的地,無敵浩航母就觸了礁,無奈返航維修,剩下兩艘戰艦於12月2日到達新加坡,此時距離日本人的偷襲也僅有一週的時間了。

日本人幹翻了美國太平洋主力之後,3天后又重創了大英帝國的海軍

大英帝國主宰海洋時代的結束——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被日本飛機擊沉

饒是這樣兩艘戰艦,加上原來就在這一地區的四艘驅逐艦仍然給了日本人不小的威懾,因為由於資源實在調配不開,日本人馬來半島運兵船的護衛艦隊雖然聲勢浩大,但對陣英國這支臨時拼湊的艦隊,依然沒有勝算,在日本人在獲悉英國人出海迎戰之後,嚇得急忙將馬來沿岸的運輸部隊艦艇緊急逃往暹羅灣避難,因此對應時間和結果,Q作戰極有可能是因為該種原因而最終被迫放棄實施。而英國艦隊在10日接到了新加坡方面發來的電報,聲稱日本人正在關丹附近登陸,需要支援,結果艦隊在支援的途中最終被日本飛機所發現,日本人動用了88架飛機對該艦隊進行了圍剿,結果取得了擊沉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巡洋艦的戰果。為自己在東南亞取得制海權掃清了障礙。而英國方面,則更多是震驚——英國人引以為傲的堂堂日不落帝國海軍,居然在亞洲被一個螞蟻大小的國家擊敗了。在英國人看來,這無異於大英帝國主宰海洋的時代已經結束,雖然事實早已如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