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那些211、985名校的高材生,回到老家四五線城市的,都過得怎麼樣了?

下課站住別跑歪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筆者畢業於西部一所985高校,所學專業為經濟學,本科畢業時有一多半的同學讀研,一小半的同學直接工作,現在讀研讀博的同學也已經步入工作崗位。看大家就業地區的選擇,大多數同學選擇了自己家鄉的省會城市,部分同學到了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剩下的一小部分選擇回了自己老家四五線城市。

選擇一二線城市的同學職業發展很好但壓力很大,畢竟一二線城市一套房子少說也要二三百萬,不啃老很難負擔的起。在三四五線工作的同學,基本都去了銀行或做了公務員,對比起來,收入或發展沒有一二線城市的同學好,但是在當地都屬於高收入階層,生活壓力小,多數人早早結婚生育,日子過得非常安穩。

有人認為985大學的畢業生就是高才生,應該去一線城市裡打拼爭當精英,回老家會被人感覺沒追求。但實際上選擇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和畢業的學校並沒有直接的聯繫。985高校畢業的學生也有喜歡安逸生活的,而且985的光環讓他們在高學歷人才缺乏的三四五線城市更具有競爭優勢,只要情商不太低,晉升也會很容易。

而非985、211的畢業生,如果不甘於平淡度過一生,也會選擇到一二線城市奮鬥,並且也有不少人成功,比如許家印、馬雲都不是985、211學校畢業的。

所以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努力去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哪裡畢業其實並不重要。


首席投資官


說說我和朋友,兄弟們的故事。

我們都是60後,孩子大部分都工作了,還有幾個正在上學。

寒門無貴子,一般的孩子已輸在起跑線上,經濟好的家庭一般從小就這班那班,對外眼界也高了,實在不行,出口留學。

我大哥的兒子,鄭大的,普通211,出來後,在蘇州,某電子廠車間負責人,他姐姐揚大的,碩士,蘇州共青團,沒弟弟工資高,生活滋潤的,大家去想。

老二,結婚十年才有孩子,一男一女,上海理工和上海海事,沒什麼好工作,5千左右的水平。

老三,倆女兒(二本)花錢進入銀行系統,兒子美國留學,25歲了,本科還沒畢業。

我兒子(本碩)低檔985,但是王牌專業,明年畢業,已簽上海某央企,過幾年可落戶。

朋友甲,哈工大,本科,秦皇島,某企業法人,8千多。朋友乙女兒,南開,貴州省公務員,丙,大連海事,已入上海戶口,某船廠總工助理,丁,江蘇二本,寶馬4S店銷售。我乾兒子某交大,上海鐵路局,還未入戶,學歷是本科。

985的孩子去四線,五線的很少,農村出985的比例少,回去的沒有,開了眼界的他們會想法更多。

所以985的孩子,去不了一線,肯定不會去四線,五線。去了,周邊人確實會認為你有病。


手機用戶51873432297


以我和周圍的小夥伴為例。

一、

當年高考,我考了600+,在武漢某重點大學。畢業後,周圍好多同學要麼去了北上廣,要麼回老家進了體制內。作為貴州出來的學子,我還是有深深的家鄉情節,所以,稍加考慮,回了貴州。

我的老家在貴州遵義下面的一個縣城,算是七八線城市吧!老家叫仁懷,估計外面的很多人不是很瞭解。但是說到這裡的特產,那就舉世聞名了。仁懷有一個茅臺鎮,出產國酒茅臺。所以,我的家鄉是國酒之都。我為我的家鄉驕傲。

但是,作為從家鄉出來的學子,見識了外面的世界後,我更瞭解了家鄉的一些不足。這裡教育落後,學生的見識欠缺,即使苦讀出來,和外省的考生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這裡醫療條件也不行,家裡條件好的,有點頭疼腦熱都朝外面的大醫院跑。當地的娛樂休閒除了喝酒打牌洗浴唱歌之外,幾乎為零。

所以,我選擇留在省城貴陽。

2013年畢業,因為拿著重點大學的文憑,很容易在貴陽找了一份不算差的工作。一年後,工資收入首付一套110平的房子。後來認識了女朋友,水到渠成,結婚。到目前為止,基本穩定在貴陽了。

說說這幾年對貴陽的感受。

首先,貴陽的氣候真的是非常舒服。當年在武漢讀書的時候,夏天最高溫可達四十度,貴陽夏天平均溫度不過二十七八。兩廂對比,高下立判。

其次,貴陽這幾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高鐵開通,貴陽到昆明、廣州、重慶、長沙只要幾個小時,成為了西南交通樞紐,便利極了。貴陽成為大數據中心,全國文明城市等等,可以預見其未來的發展。

貴陽的房價在全國省會中算低的了,壓力不大。在全省來看,又是經濟文化中心,享有各種便利。對於北上廣的生活節奏,望而卻步,選擇省城算是一個折中之選吧!

二、

我一個高中同班同學,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名校啊,當年是多少人羨慕的對象。在首都這樣的地方接受教育,想必以後也不會是一般人。

但是我這同學,大學畢業後沒有留在北京,沒有去北上廣深,而是一張火車票,直接回了老家仁懷,進了茅臺酒廠。

我不是說茅酒廠不好。好,在茅酒廠上班,一年收入十幾萬,在這個七八線城市,可以活得很滋潤。但是,我認為不值。況且,他告訴我,他在裡面也只是一個普通工作人員,所學專長毫無用武之地。可惜可惜!

如今畢業快五年了。過年同學聚會,他明顯胖了很多,抽菸喝酒大賽吹牛逼樣樣在行。場合上看似風生水起,實則落寞不已。班上在外面的一群同學,這幾年都獲得了不錯的成長,也有了不錯的前景。

見識和談吐有明顯的差別。

總結:

作為農村出來的學子,我認為,只要有機會,就要往外面走,儘可能地跳出以前的圈子,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奮鬥屬於年青人,不要貪圖安逸逃避現實,回到老家,回到起點,下一代要出來怕是就要更難了。


高考語文課堂


大多數都進了體制內,做了老師、醫生或者公務員,又或者進入銀行系統。

如果從我身邊的例子來看,進銀行和公務員系統的是最多的。

我的高中同學,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和他的老婆一起回到的家鄉。現在一個國家級公務員,一個是省級公務員。

對於當年高考的優勝者而言,想要在一個小城市通過考試的方式獲得一個職位,只要沒有黑幕,那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兩年來,體制內的待遇還是略漲了一些,拿到大城市算不上什麼,但是小城市消費低,房價低,而且家人朋友都在,經濟壓力並不是很大。大多數人都能在本城比較好的位置買一套還算不錯的三室兩廳的房子,當然,有很多朋友是貸款買。但如果家裡經濟給力,還能買個四室兩廳,而且不必背太多的負擔。

據我觀察,除了成績特別優秀的以外,還有部分985、211的同學是因為家庭背景比較好,在本地吃得開才回來的。

對於這一部分人來說,在北上廣拿一個兩三萬的月薪,不如在本地通過種種資源拿個略少一點然而也不會太差的工資輕鬆。

畢竟剩下來的錢不一樣。

其實,即使你是名校畢業,如果不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闖,而且能忍受畢業好多年還買不起房子,那麼會家鄉四五線城市也不是特別糟糕的選擇。

你的學歷在本地絕對是秒殺級別了,要參加任何考試都很容易,不必擔心沒有報名資格被刷下來。

而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過去了,這些小考試又算什麼?

當然,在外面漂有漂的好處,比如說不必受太多傳統習俗的束縛,也很少有長輩來干涉你的生活。

未來的可能性會更多。

但如果從我的角度出發,我會衡量,這些可能性和家庭、教育、幸福感、壓力、身體健康之間到底呈現出什麼樣的相關性。

每個人的取捨都不同,無論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作為當年高考的優勝者,你最終總會找到一片天。


吹上來的小動物


實話說吧,211,985高校畢業的學生大多數不會回來老家,因為他們內心是不屑的。他們覺得只有那些混的不如意的人才會回到老家,而他們作為曾經的驕子,只有一二線城市才能夠施展他們的才華和能力。

但是也會有一些人因為某些原因放棄了大城市的生活,放棄了大城市的打拼回到了老家,回到了父母的身邊。下面我分別說一下兩個例子,這應該是部分回到老家的人的縮影或者就是他們真實發生的故事。

我的同學的哥哥是廣州的一所211高校畢業的,14年本科畢業後沒有讀研,在廣州待了兩年後因為父母身體的原因就回來了老家南寧。家中兩兄弟,弟弟還在讀書,作為哥哥的他自然要承擔起家中的大梁。在南寧找了一份工作,還好工作對口,但是工資相對於一線二線城市來說就有點低了。雖說工資低,但是南寧的消費水平可不低。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父母,家裡只是一般的經濟水平,兩個老人家病倒了以後,全部的開銷壓力都來自於哥哥。


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可是又沒有辦法脫身,兩個老人家需要有人照顧,就這麼一直耗著。每個月都是月光族,根本攢不起錢,有時候還入不敷出。沒有女朋友,買不起房,生活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另一個就比較好了,父母都是公務員,所以剛剛畢業就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回老家考公務員。因為有父母的支持,畢業以後就全心全意在家備考,不需要去上班,第一年就考上了。動用了一點關係,就把他直接放到父母的單位中去了。


做著最輕鬆的事情,拿著不多不少的錢。每天都很閒著,從二十多歲就開始混日子。自己是家裡的獨子,父母已經幫自己把房子買好了,就在工作的縣城裡。一輩子就這麼紮根在小縣城裡了,外面所有的精彩都與他無關。好在他心態好,也樂得其中。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一樣的生活,可能有些是迫於無奈,沒有辦法選擇;有些是不甘心,所以一直在堅持。但是不管怎麼樣,生活還是要繼續。


大三老學長


以我共處了七年(本科到研究生畢業)的同學的經驗來看:

我倆來自同一個城市C市,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y省讀的,當初本科畢業後,都選擇了繼續讀研(一所211學校),原因有二,一是想回到家鄉c市,但是省外讀的本科,怕學歷受限,找不到好工作;二是本科成績也還將就,抱著再繼續努力一把的心態,就這樣,在y省呆了七年。

18年畢業後,我倆都選擇回到c市工作,同學是個特別務實並且樸素、踏實的女孩子,她一直想考取公務員,我也是一樣的目標,可能因為專業原因吧,考公務員出路較好。最終她選擇報考鄉鎮,而我選擇留在市區,就這樣,她一次性上岸,順利入職鄉鎮,而我,雖然分比她高,但是市區競爭性要強很多,最終,考了兩次,其中一次進面,但是最終未被錄取。後進入一家企業工作。

而反觀同學的生活,在鄉鎮當公務員,住宿和吃飯基本花不了多少錢,加上有時候會有一些補貼,總之,生活過得很充實很自在,雖然是在小鄉鎮,但是生活配套設施齊全,距離城區距離也近,她的同事在市區買房子,在鄉鎮工作的人佔據大多數。找個市區工作的老公,見面時間也多,以後小孩的教育問題也不愁。

現在看來,我還是羨慕她現在的生活的,有生活氣息,不至於忙忙碌碌,沒有一二線城市的快節奏和擁擠到有時無力呼吸的感覺,對於未來的規劃也很清晰,所以,有時候想想,鄉鎮工作,也未必不如人意!


nice花121


211、985畢業的高材生,回到小城老家就業的不太多。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家裡找好了特別好的單位,一種是學習好但社會生存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回到家鄉就業,三種是女孩子要麼追隨男友回老家要麼家裡非要回來。大多數高材生都不甘平淡,出國或大城市打拼去了。回到小城家鄉的雖然不多,有混得好的,有混得一般的,但很少有混得差的。先舉三個例子吧:

一是我同學大李,當年的狀元,考了前幾名的好大學,學了特別流行的好專業,他的同學大多數考研出國,他爸非要他回家鄉就業,進了當地最好的三甲醫院。十多年過去了,他的同學都在醫院界混得不錯。但我這位高材生同學,喜歡喝酒,一喝酒就失態,不被體制內接納。一直在底層混著的,幸福不幸福不知道,但事業至少很不成功。

二是我同學大王,當年的前三名,純粹的學霸,數字一級棒。但屬於高分低能的那類,當年也是名校畢業,開始在大城市裡混,混得一般般吧。他老爸在家鄉有點本事,就把他調回家鄉,當了一個閒置科長吧,混日子吧。但是福利好,房價低,也是有房有車的人,生活平淡,看不出是當年的學霸,別人都覺得瞎了這個學霸了,但熟悉他的人覺得他也就那麼回事兒。

三是我同學大周,當年學習前十年,但高考超常發揮,考上了北大。可能是青春熱血吧,回到家鄉一家大型傳統企業,從基層做起,後來做到了處這一級。雖然表面工資不如北京同學收入高,但他一定也不羨慕,誰好誰舒服,只有他自己知道啊。有專車,有秘書,到哪裡有吃有喝,各種隱性福利外人無法明白。他即使去北京參加同學聚會,也從來不怯場。因為他在北京早就買了房子,就算吃飯也有客戶悄悄埋單。這才叫低調的奢華呢。

綜上,高材生回到小城家鄉,一般都是進入了體制內,否則他們回來幹什麼呢?不可能在體制外的小企業打工的,否則他們就辭職去大城市了。高材生,分為兩類:智商情商都高的,基本混得還可以。智商高情商差的,基本混得一般般,混得差的也就辭職去大城市了。一般般的就瞻前顧後,下不了決心,時間拖長了也就留下了。

結尾:留在小城家鄉與大城市同學怎麼比較呢?混到處以上的,肯定比大城市裡的同學混得好。因為綜合福利遠遠優於大城市,比如,在家鄉的處,與北上廣的處,那是兩個天地。家鄉有點職權的,可以調動的資源太多了,工作和生活都會很愜意。大城市的處,基本上還是大頭兵,表面風光,實則寒酸,但是如果到小地方視察,那也是很抖威風的。論生活的實惠,肯定還是家鄉的處。所以,混得處這一層次的,就不會再辭職了。科以下的,那就不如大城市裡的同學了,所以,辭職的都是科以下的同學。大體就這麼回事吧。


職場火鍋


說說我身邊一個朋友吧。

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之後沒有留在北京上海,也沒有去廣州深圳,甚至都沒有留在二線城市比如武漢、成都、杭州。

而是跑去了四五線城市。

在當地一個國有企業人事部門工作,一個月還是有個五六千塊錢的工資,各種福利待遇也不錯,其實相對於當地人來說,還勉強算得上是“高收入”了。

本身也是女孩子,沒有多少所謂的理想和抱負,當初就是因為奔著男朋友才去的。

可惜,後來和男朋友分手了。

於是她傷心之下,裸辭了,離開了這個城市。

離開之後跑到二線省會城市去,但是,在傳統國企呆了這麼多年之後,不太適應市場上激烈的競爭了,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不久之後,又回到了老家,一開始在一個教育培訓機構裡頭工作,沒有所謂的五險一金,工資收入也不是很高,曾經有一段時間其實還是生活狀況很不理想。

後來又去應聘了當地的某獨立院校,也是呆了一年多就跑了。

最後,因為有北大的文憑,加上家裡人的一點點關係,進了體制內某單位。

一個月也是五六千塊錢的樣子,工作穩定、輕鬆,福利也還算不錯,過著平淡的生活吧。

沒有出任CEO,出嫁高富帥。

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了。

現在她心態也調整過來了,我覺得也還是不錯。

不過,從個人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畢業之處,還是儘可能選擇留在大城市,即便不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要上成都、杭州、武漢等二線城市,或者至少也是省會城市吧。

因為你會家鄉了,機會立馬就大大減少了,你學的很多東西也變得無用武之地了。

誇張一點的說法,大學都可能白上了。


當然,也是我個人觀點而已,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我們也不必對別人的生活肆意評判或是指手畫腳。


馮起升


我們家鄉今年排行是四線城市,我是一名211學校的學生,先說我大姐。我大姐就讀北師大專業是漢語言文學,前幾年回來在內蒙古自治區頂尖的高中當老師,然後遇到在教育局上班的我姐夫,結婚了過得很幸福!我二姐在華北電力大學學的電力及其自動化,去年回來現在在她家附近的電廠工作,待遇好環境不好,所以我姐姐考了公務員可是她還是對自己專業感興趣,偶爾抱怨回到了家鄉沒發展,現在在考在職研究生!我的哥哥,吉林大學,學的林業方面,然後回來在家鄉搞水產養殖(賣黃河魚),生活雖然辛苦但是掙的多。 我明白題主的意思,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是學習新媒體新聞財經經濟計算機這類的,去大城市才有好的發展,如果學的專業自己不感興趣回家鄉憑自己本身也能過得很好!謝謝閱讀!


去野pinkfloyd


作為上海985高校的畢業生,在我認識的同輩人和師兄師姐中,絕大部分人都在一二線城市工作,極少數人在剛畢業時或者打拼了一段時間後選擇回到家鄉小城生活。

這些人中,一部分在體制內謀生或者為家族企業工作,過得衣食無憂,頗為滿足,另一些人逃回家鄉後滿是失落,又不得不“逃回北上廣”。歸根結底,他們在家鄉能否安居樂業,取決於他們做選擇時是否想清楚了對自我的期待、自己在老家享有的資源和麵臨的境況。

以前轉租房子的時候,遇見過不少租客,都是逃離北京回到老家後過得極不適應轉而回到北京重新找工作的名校畢業生。他們迫於工作壓力和一眼望不到頭的房價,回到了本以為自己更有歸屬感的老家。但是卻發現,回到家鄉後的自己更格格不入,與身邊的人找不到共同語言,同齡人都已經結婚生子擺起了百天宴,在工作上人際關係遠比做事能力重要。

一個女孩和我說,回了家鄉之後,她意識到父母親戚並不能帶給她真正的歸屬感。從小到大,她的學習成績是周圍人中最優秀的那個,是大家心目中“別人家的孩子”,然而如今再回到家,她成了抬不起頭的那個,沒有大房子沒有男朋友——小時候她得到的認可,是因為她是大人眼中有可能獲得世俗意義上成功的人,而直到長大以後,她才明白大家真正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同時,小城對青年女性是不太友好的——除了相夫教子、安穩生活,家鄉人無法理解女性的其他追求。所以,在她投的簡歷還沒有收到回覆的時候,她就踏上了回北京的火車。

相比之下,我一個親戚家的同齡女孩,在銀行實習了半年之後,回到了自家開的公司做財務,把家裡的生意照看得不錯。對於父母安排的相親,她也並不排斥。

我想,所謂名校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是想辦法在大城市裡買車買房,而是看清自己真正所想,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付出足夠的思考和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