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得了冠心病,做搭橋手術後就能活得更久嗎?看完你就懂了!

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腦血管意外(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科(週五)、腦性癱瘓(週六)、頸肩腰腿痛、運動損傷及其他(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87講】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目前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其致死的人數超過所以的腫瘤死亡人數的總和,可以說冠心病已成為了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目前針對冠心病的治療,一般有三種方法,即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支架)和外科搭橋手術,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療。而治療冠心病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延長患者的預期壽命,二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就人類目前已獲得的經驗證明,單純的藥物治療的近期及遠期效果明顯劣於支架和冠狀動脈搭橋,冠狀動脈搭橋和介入支架各有優缺點,適應不同的情況,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再血管化充分,緩解心肌缺血徹底,術後效果好,但風險較大,相比較而言,支架創傷小,可以多次進行,不過支架的適應症窄,再幹預的概率高。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有冠心病患者及家屬詢問,相比較支架和藥物治療而言,做心臟搭橋後是否能活更久?預期壽命有多久?針對這些問題,下面筆者就來說說。

得了冠心病,做搭橋手術後就能活得更久嗎?看完你就懂了!

首先,冠狀動脈搭橋術的主要優點是更持久和更徹底地血管重建,且與阻塞性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態無關。對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越廣泛越瀰漫的,越應該選擇搭橋,特別是左心室功能不全或合併糖尿病時。但搭橋需要開胸,創傷較大,恢復時間較長,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等併發症。而經過多年的臨床驗證,也已經證實冠脈搭橋手術是病變解決最徹底、最可靠、療效非常明確的冠心病治療手段,且最新的權威研究表明,對於需要做冠脈搭橋手術的患者來說,冠脈搭橋手術比支架和藥物治療更能提高患者的壽命和生活質量,至於能延長患者多久的壽命就因人而異。冠脈搭橋手術的遠期效果如何取決於以下因素:

得了冠心病,做搭橋手術後就能活得更久嗎?看完你就懂了!

1、術前患者自身的血管條件:冠脈搭橋手術是醫生從病人身體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或者血管替代品,將狹窄的冠狀動脈的遠端和主動脈連接起來,讓血管繞過狹窄的部位,到達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應,進而達到緩解心絞痛症狀,改善心臟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的目的。那麼選擇那根血管作為搭橋手術的“橋”就很影響患者其遠期效果。一般來說,是根據患者其自身懂得血管條件決定的,如果選擇用乳內動脈,10年的通暢率為90%以上,一般可保持12~15年的時間;如果選擇用大隱動脈,5年的通暢率為80%~90%,10年的通暢率為60%~70%,6~8年血管條件會出現衰退。

2、術後病情控制情況:冠脈搭橋手術不意味著一勞永逸,還需以後長期控制,才能避免再次發病,包括規律用藥、控制“三高”水平,定期隨訪,以及飲食鍛鍊等方面。如果患者在術後沒有很好的遵醫囑服用有證據、有預防作用的藥物,比如抗凝藥物(阿司匹林)、防栓抗栓藥物、降膽固醇類藥物等,再加上沒有很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冠脈搭橋手術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得了冠心病,做搭橋手術後就能活得更久嗎?看完你就懂了!

最後,需要明確的是,無論是藥物治療、支架介入還是外科搭橋手術,都不能根治冠心病,只能緩解由於冠狀動脈狹窄導致的心肌缺血,減少患者發生猝死的風險,無法做到治癒。且手術或者不手術,只是冠心病患者眾多選擇之一,至於選擇何種血運重建策略主要根據臨床因素、術者經驗和基礎冠心病的嚴重程度,只有在冠脈搭橋手術指徵非常明確的情況下,可在醫生的建議下慎重考慮冠脈搭橋手術。當然了,做冠脈搭橋手術並不能絕對消除發生心梗或猝死的風險。有資料顯示,對於有明確的冠狀動脈病變和症狀的患者來說,每年患者發生心梗或猝死的概率為10%~15%,但進行冠脈搭橋手術後,每年發生猝死的風險可降低5%。另外,在冠心病晚期、心肌壞死嚴重、介入及搭橋進行困難的情況下,心臟移植術成為最後可以選擇的積極治療手段,治療效果確切。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或發私信,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閱讀:

1、《 》

2、《 》

3、《 》

參考文獻: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