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很有意思的是,居然是以色列的導演拍的,主題還是中國剩女。
紀錄片很有意思,主要講了三個女孩,因為飽受“剩女”的煩惱,一直在努力結婚的故事。
《剩女 Leftover Women》,由製作人 Shosh Shlam 和 Hilla Medalia 聯合拍攝,兩位主創,花了差不多4年的時間跟拍了3位在北京生活的女性。
什麼叫做“剩女”呢?
2007年,中國教育部把“剩女”作為了漢語新詞——超過社會普遍認為的適婚年齡(一般是25或27歲)、卻仍未結婚的女性。
2
華梅,34歲的律師。
她是山東人,農村人,她是家裡5個姐妹最小的,也是唯一一個上過大學的。
華梅對結婚這件事非常努力,她一直在頻繁的相親,去相親網站,去公園的相親角……
平心而論,華梅的要求並不離譜——受過教育,尊重女性。
相親網站的工作人員跟華梅之間的對話,聽起來每一句都令人窒息。
“你不是傳統審美那種大美女。”
“你在婚姻市場上年紀很大了。都是高齡產婦了。”
“你居然不想生孩子?你覺得有男人會接受你不生孩子嗎?”
“我覺得你在自欺欺人。”
紅娘還建議她:
“你性格太強勢了,我覺得你應該溫柔一點。”
她問相親對象,會不會大男子主義。
對方說,哎呀,我是山東人,多多少少,希望家裡還是男人佔據主導地位的。
她去了公園的相親角,跟一個替兒子相親的阿姨聊了幾句。
阿姨一聽說她的職業是律師,立馬說,那你很會用法律對付別人了,唉呀,嚇死我這個老太太了。
華梅只能露出一臉尷尬的微笑。
最令人看起來揪心的,還是華梅跟家人的幾場爭吵。
家裡反反覆覆地說,早知道她會不結婚,還不如不讓她上大學了,讀書把腦子讀壞掉了。
年邁的父親,對她說的每句話,彷彿刀子一樣扎心。
“我那時候那麼窮,還供你上了大學。我沒錢賣血都要供你上學。”
“你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很自豪,現在你又不結婚讓我傷心?”
華梅說自己一個人過的很好,姐姐說:一個人如果不結婚,再幸福,也不能叫做幸福。
華梅問:你覺得你比我幸福嗎?
姐姐說:我當然比你幸福了,我結婚了,我還有孩子。
姐姐罵她,自私,說她不結婚不正常,指責她因為不結婚,讓整個家裡的人都為她擔心。
母親則打起來了感情牌:我去年生了一場病,臨死之前,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你結婚。
“你怎麼不想想,你到現在還不結婚,我們出門,人家會怎麼看我們?”
華梅只能沉默地在一旁哭泣。
後面是家人的聲音:
“你半年才回來一次,回來還要來傷我們的心。我希望你下次回來的時候,能把結婚的問題解決掉。”
3
28歲的徐敏,是電臺的主持人。
她的每一次戀愛,幾乎都會被媽媽攪合,作為一個北京人,還是一個有車有房有體面工作的北京女孩,她媽媽總擔心,男人是為了圖她什麼才跟她在一起,於是越發想要找個所謂“門當戶對”的。
可即使是看起來條件不錯的相親對象,媽媽也會因為各種理由一票否決:他是外地人,不行。
徐敏跟母親推心置腹地聊了好幾次,也依然沒有改變母親的態度。
她指責母親控制慾太強,總是干涉她的戀愛。
母親也覺得委屈,我們從小把你供養到大,幫你買車買房,怎麼到了現在,反而一無是處呢?
徐敏的情況,也許更能代表很多城市獨生子女的狀態。
他們享受著中式父母提供的一切資助,靠著父母買車買房,甚至支援日常生活,也必須忍受,中式父母對他們私生活的干涉,包括插手他們的戀愛和結婚。
如何解決,也許不能只指望,徐敏的母親某天突然改變觀點,試著真正的獨立生活,或許,才是擺在徐敏們面前更難的一個問題。
就好像高曉松說的,你不能在要自由的時候,要西方的,要錢的時候,又要東方的。
4
唯一結了婚的,是36歲的,電影學院助理教授蓋琪。
她的老公是農村人,不介意她因為早年父親病重造成的經濟壓力,年紀比她小,並且願意跟她一起去廣州發展——蓋琪覺得,能找到這樣的男人,很難得了。
紀錄片跟拍了蓋琪的婚禮,在老公的農村老家舉行,非常傳統的婚禮,她一個人坐在,放滿了被子的床上,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結婚之後的蓋琪,似乎很快就適應了婚姻生活,她生下了女兒。
在一次關於女性主義的活動中,蓋琪被一個女孩提問:“你為什麼認為婚姻是個成功的結局?”
老師想了想說:
“在當下,我是幸福的。”
“婚前我生活得很豐富,很有趣,結婚後可能生活比較乏味,但我感受到了幸福。”
5
不結婚的女人,在生活中處處都承受著各種各種的壓力。
華梅說,自己的姐姐會讓她的侄子,叫她“光棍姨”,還試圖把她介紹給村裡,年紀很大,小學畢業的單身漢。
“如果你到了一個年紀沒有結婚,那麼好像所有人都可以責怪你。”
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還沒有結婚,那就是“不正常”。
沒有人會相信,你會過得快樂。
還會有老男人猥瑣地問單身女人:“你覺得老一個人待著,精神正常嗎?”
連單身的女人,都變得“不正常”了。
社會和媒體對於“剩女”的嘲諷和戲謔,確實給很多女人帶來了嚴重的焦慮感。
我認識有的女孩,大學一畢業就忙著馬不停蹄相親,然後近乎於打仗一樣,完成半年到一年的約會,就會訂婚,籌備婚禮,結婚,懷孕,生孩子。
在另外一些女孩,還在準備攻讀更高的學歷,或者是競爭一次職場升級的時候,她們已經迅速完成了結婚生子這件人生大事。
而那個把人生目標放在,在學業和職場上,追求更高成就的女孩,則會被整個社會定義成“剩女”。
“剩女”,意味著被男人選擇剩下的女人,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一個“失敗者”。
這部紀錄片裡的三個女人,是無數個單身女人的縮影。
6
在紀錄片的結尾,進行了一場場無疾而終的相親之後,華梅終於放棄了在結婚這件事上的努力。
她決定出發去留學,念一個碩士學位,在告訴家人這件事後,臨走之前,父親跟華梅進行了一場推心置腹的聊天。
父親的心結是:他生了5個女兒,一直被村裡人嘲笑沒有兒子,斷子絕孫,要強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女兒比別人的兒子更出息,這才算爭了一口氣。
而最後,父親沒有反對華梅的決定,或許,是因為“去國外留學”,對這個傳統的鄉村來說,是一件聽起來有面子的事。
這段話播出的時候,我忍不住紅了眼眶。
你看,在那些鄉村裡,有多少女孩經歷過跟華梅一樣的命運,需要付出全部努力,樣樣都做到比別人好,才能得到承認。
而男人,只要出生是男的就夠了......
對當下的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女性來說,追求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要比找個人結婚更讓她們感覺有價值。
結婚生子對女性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的影響幾乎是致命的,生育和撫養孩子,需要女性付出極大的時間和精力——為了不耽誤職業晉升,很多志在擁有更高職業發展的女性,只能選擇推遲結婚年齡,或者乾脆不結婚。
正如影片製作人 Hilla Medalia 表示:
當這些越來越多的,來自知識層面的女性成長起來時,她們若想成功,就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成為同階層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成為剩女。
儘管對於剩女的恐懼甚至說是羞辱依然還在,但根據統計數據來看,結婚率依然在下降,初婚的年紀,也越來越往後推遲。
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
2013年,全國結婚率為9.9‰,2014年降低為9.6‰,2015年為9.0‰,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
而到2018年,中國結婚率只有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
2019 年,全國結婚登記的夫婦共有 947.1 萬對,這也是結婚登記夫妻對數首次跌到 1000 萬對以下。
同時,離婚率則連續15年攀升。
毫不客氣的說,這些數據,就是人們紮紮實實地用腳投票。
華梅在紀錄片裡,尚且需要一邊哭一邊說:我完全可以過著精彩的生活,但是不結婚卻讓我過著一邊戰鬥,一邊逃亡的生活。
我們應該慶幸的是,這些年大家對待單身女人的態度越來越寬容了,即使是依然會偶爾出現對“剩女”的惡意羞辱言論,但,媒體也越來越樂意去報道那些,到了三四十歲,不結婚也依然活得風生水起的女性了。
俞飛鴻的爆火,很難說,不是她的40幾歲的生活狀況,符合了大多數單身女性,對“不結婚”這件事的完美幻想。
人生的艱難之處在於,只要你活著,你就永遠在不斷地被圍觀者judge,就算你結了婚,他們也照樣會judge你——
你的婚姻辦的氣不氣派體不體面?
你老公家有錢嗎買房了嗎家裡幾套房?
你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
你要不要生二胎?
你是個好媽媽嗎?
你家孩子上哪個幼兒園哪個小學哪個中學?
你結婚後胖了嗎醜了嗎老公出軌了嗎?
……
真的沒必要,為了完成任務,而勉強自己走進一段不滿意的婚姻。
就算是結了婚,你也依然要面對,“我到底應該怎樣過完這一生”這個終極的哲學命題。
婚姻是你的選擇,你的自由,而不是你的負擔,你的牢籠,你的難題。
希望有一天,你可以嫁給最想嫁的人,擁有最想得到的幸福。
作者 | 好姑娘老妖
來源 | 好姑娘光芒萬丈(ID:laoyaohuibaofu)
閱讀更多 一點看資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