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1萬小時定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365日醒吾身】之024除夕三十日

《1萬小時定律》

燁子\\/悟

1萬小時定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1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來的定律。他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也就是說,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付出1萬小時,按比例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個小時,1周工作5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5年。這就是1萬小時定律。

“1萬小時定律”的關鍵在於,1萬個小時是最底限。沒有人僅用1000小時就能達到世界級水準;9500小時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時——10年,每天3小時——無論你是誰。這等於是在告訴大家,1萬小時的練習,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音樂神童莫扎特,在6歲生日之前,他音樂家的父親已經指導他練習了3500個小時。

劉翔,從7歲開始至今已苦練了19年,不知跑了多少個1萬小時,汗水流了幾噸,經歷了多少挫折和失敗,才換來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當然,也許你會問,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個1萬小時怎麼還不是個個成為專家呢?

燁子說:“1萬小時成功定律是有一定條件的,不是隨隨便便都可以練成的,也不是誰都可以成功的。第一,七分靠打拼三分靠運氣,除了勤奮努力之外,運氣也很重要;第二,付出的有效性,如果只是為付出而付出不過腦子不總結經驗教訓,也是無法進步無法蛻變的;第三,付出的連續性,如果間斷性付出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就調用到別的迴路,再次啟用往往又回到原點,所以凡事要堅持才能成功;第四,外在環境,外在環境會經常變化,外因影響內因是常有的事;第五,天賦,每個人的天賦秉性不一,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沒有相關方面的天賦,就算是N個1萬小時也是白搭;第六,沒有在大腦最好的狀態練習和付出,大腦發育初期是最好的修煉學習時期,三歲,六歲,九歲,都為時不晚。如果中年以後再去學習一個新東西就會難上加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