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能介紹幾部有關法律題材的電影嗎(較精彩的)?

趙昱斌


1、《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1957):西德尼•魯邁特(Sidney Lumet)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常年盤踞IMDB網TOP 250的前十名,曾獲第七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個人認為在法律題材電影中排名第一。整部影片的影片只有一個場景,也就是12個陪審員的討論室,一場關乎一個人生死的爭論就在此密閉空間中逐漸展開。2007年俄羅斯導演米哈爾科夫翻拍了這部經典,亦獲得諸多好評。1997年美國名導威廉•弗萊德金重拍了此片的TV版,由傑克•萊蒙飾演男主角,其他合演者包括《巴頓將軍》的飾演者喬治•C•斯科特。【8.9/9.3】

2、《刺殺肯尼迪》JFK (1991):奧利弗•斯通導演,凱文•科斯特納飾演的檢察官排除萬難調查肯尼迪被刺一案。美國有人說他在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而另有我國網友也曾說凱文•科斯特納最後法庭陳述的20分鐘長鏡頭讓他激動流淚。 【8.0/8.8】

3、《紐倫堡大審判》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這部電影是社會派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先前有一個相同題材的電視劇。影片的主題:當整個社會實施暴行時,個人負有什麼責任。影片除了題材突出,演技也無可挑剔,兩位女星更是精彩絕倫。 關於這個題材還有兩部作品,其一是 2000年的新版(Nuremberg),由亞力克•鮑德溫和布萊恩•考克斯主演;其二是2006年BBC拍攝的《Nuremberg: Nazis on Trial》。【8.3/9.0】

4、《性書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1997):獲得第47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曾執導過《飛躍瘋人院》《莫扎特傳》的捷克導演米洛斯•福爾曼(Miloš Forman)的經典作品,一個激盪人心的故事,關於言論自由和憲政理想,講述了一個色情雜誌商人為了自身言論的權利將官司一路打到美國最高法院的傳奇故事。 本片改編自美國期刊業大亨拉里・弗林特(Larry Flynt)的自傳《我作為社會棄兒的一生》(An Unseemly Man: My Life as Pornographer, Pundit, and Social Outcast)。【7.3/7.9】

5、《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湯姆•漢克斯主演,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澤爾•華盛頓也是主演,那時他沒現在這麼有名。被經常提起的法律電影,一個同性戀律師控告其事務所的“勞動爭議”案件,信息豐富。猶記被告方女律師在一次短陳述中連用八個“fact”的排比句,生動非常,盡顯律師功力。 【7.7/8.6】

6、《判我有罪》Find Me Guilty(2006):西德尼•魯邁特晚年導演作品。影片根據美國司法歷史上最長的一次黑幫刑事審判改編而成,由於案情複雜且牽涉人物眾多,審判持續21個月之久,並創下多項紀錄。主人公為上世紀80年代的傳奇幫派頭目傑基•迪諾西奧(Jackie DiNorscio),故事情節與臺詞片段均採自18年前入檔的庭審記錄。無論是演員選擇還是劇情風格,該片一反傳統法庭片的陳規,寫實又戲謔的風格堪稱法庭版的《好傢伙》。如金庸用《鹿鼎記》封筆一樣,該片更像是導演對自己以往作品一次略帶顛覆性的總結。【7.1/7.9】

7、《控方證人》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本片改編自“偵探小說皇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原著,由黑色電影大師比利•懷德導演。劇情佈局十分巧妙,臺詞風趣,當年的大腕級明星表演也是爐火純青。與同為1957年出品的《十二怒漢》一起,堪稱法律電影界讓人高山仰止的雙峰。【8.5/9.5】

8、《義海雄風》A Few Good Men (1992):又名“好人廖廖”,據約翰•格里森姆律師小說改編,美國軍事法庭故事。湯姆•克魯斯,黛米•摩爾,傑克•尼克爾森主演。 【7.6/7.8】

9、《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本片由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獲得第4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影片的故事來源於格里•康倫(Gerry Conlon)感人至深的回憶錄《因父之名:蒙冤入獄十五載始末》(Proved Innocent: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一位北愛爾蘭青年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到英國警察當局的逮捕。警方利用逼供的方式逼迫他寫下了認罪書,於一年後被判處終身監禁。格里的父親更是受到無端牽連,最後含冤屈死在獄中。直到八十年代,在女律師皮爾斯的幫助下,因一個偶然機會所獲取的關鍵證據,格里才重獲自由……【8.1/8.8】

10、《大審判》The Verdict (1982) :西德尼•魯邁特導演作品,保羅•紐曼演一個窮困於酒的律師辦一個重振雄風的案子。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國“小律師”與“大律師”法庭如何搏弈,信息豐富,給人各種啟發。【7.8/7.4】

11、《桃色血案》Anatomy of a Murder(1959):又名“對一場謀殺案的分析”,影片涉及到了很多法律概念,不僅對案情,也對刑事訴訟的程序做了精細的介紹。從司法鑑定到證據提交,從陪審團審查到交叉盤問。對於想了解美國刑事司法程序的朋友,是很有幫助的。 【8.1/8.2】

12、《殺人短片》Krótki film o zabijaniu(1988):波蘭著名導演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名作,講述了年青律師與一個年青兇手的故事,本片探討了死亡與暴力、死刑價值等問題。本片其實是導演著名的系列電影《十誡》中第五個故事《殺誡》的加長版,內容基本一致,不過片長比《殺誡》多出20分鐘左右。(參考文章:《殺戒:一個關於“名義”的思考》)【8.2/8.6】

13、《一級謀殺》Murder in the First (1995):剛入行的年青律師堅持信念,與強大的國家機器對抗,勇且有謀,維護人權。建議我國律協不如免去如皇帝新衣似的新律師入行宣誓活動,多搞些這樣的電影放放,學學人家的法律信仰精神啊。【7.3/8.6】

14、《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 (2008):本片講述了女記者瑞秋揭發了美國政府的一樁不光彩行為,卻被政府扣押,在審判過程中,她因拒不供出自己的新聞來源而陷入了困境。探討言論自由最好的電影之一。【7.2/8.3】

15、《造雨人》 the rainmaker (1997):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特•達蒙和克萊爾•丹尼斯主演,又是一部描述法學院畢業的學生闖蕩律師界的故事。【7.1/8.1】


阿峪


敏捷的思維、靈活的應變、精彩的辯駁,法律題材的影片總是能夠令觀眾為之一振並且有著很強的代入感,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五部法律題材的精彩影片:

5. 《永不妥協》

由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朱莉婭·羅伯茨、阿爾伯特·芬尼聯袂主演。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法律題材影片兼具勵志色彩。經歷了兩次離婚、帶著三個孩子,窮困潦倒的單身母親埃琳,最終打贏了號稱美國曆史上同類民事案件賠償金額之最的一場官司。“現學現賣”,沒有接受過專業法學教育的埃琳卻有著一顆不畏強權、敢於為弱勢群體爭取利益的決心。3.33億美元鉅額賠償金的背後是堅毅、責任和持之以恆,就像片名一樣“永不妥協”。


4. 《造雨人》

由大師級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特·達蒙領銜主演。

本片是馬特·達蒙早期經典佳作之一,劇情以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律師魯迪的奮鬥歷程為主線。自身的群困潦倒加上行業的惡性競爭讓毫無經驗的他四處碰壁。魯迪必須把握好手中難得的兩件案子,才有可能在精英薈萃的律師界立足。影片對法院開庭前蒐集證據的困難過程描述的細緻入微,開庭後激烈的對攻辯論更是達到高潮,也從側面反映出小人物出頭的艱辛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淡漠。


3. 《一級謀殺》

由馬可·羅科執導, 凱文·貝肯、克里斯蒂安·史萊特、加里·奧德曼共同出演。

影片根據真人事件改編。不公、黑暗、醜聞,一連串的黑暗內幕讓主人公亨利幾近崩潰。從年幼時因偷竊五元錢入獄,到逃獄後被抓進黑牢,再到殺死出賣他的獄友而被控一級謀殺,發生的一切猶如噩夢。當執著的律師詹姆斯為亨利拼到最後一刻時,卻意外被他表示自己寧願被判死刑,這段悲催的歷程背後又隱藏了何等的罪惡?男星凱文·貝肯全情投入、刻苦銘心的精湛演繹和加里·奧德曼扭曲變態、狠辣無情的形象成為了影迷心目中揮之不去的經典。


2. 《一級恐懼》

由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執導,理查·基爾、勞拉·琳妮、愛德華·諾頓聯合出演。

本片堪稱愛德華·諾頓的封神之作,由他扮演的清秀少年艾倫無論如何也無法令大律師馬丁相信他就是殺害主教的兇手。馬丁不但決定接手此案,甚至免費為其辯護以此來證明他的清白。然而,隨著法庭上對峙的愈演愈烈和心理醫生的介入,這個曾被認為“無辜”的少年開始流露出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影片在以法律為題材的基礎上融入了高智商罪犯,高潮迭起的同時將懸念一直隱藏到了最後一刻,可謂精彩至極。


1. 《因父之名》

由吉姆·謝執導,丹尼爾·戴·路易斯、艾瑪·湯普森等主演。

本片的題材取自於蓋瑞·康倫的回憶錄《因父之名:蒙冤入獄十五載始末》。上世紀70年代,一場莫須有的冤獄讓蓋瑞這個性格乖張、不知深淺的青年成為了這段黑暗司法史上的最大犧牲品。更悲催的是,他的父親竟然也受到無端牽連,最後含冤死於獄中。這件離奇冤案直到八十年代才被女律師皮爾斯澄清勝訴,蓋瑞最終重新獲得自由。

荒謬的冤案、死不瞑目的父親、艱辛的歷程,人性的掙扎終於在這一刻爆發。影片是如此的震懾力十足又發人深省。


聖城雲中月


觀看法律電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是緊張刺激,二來是能多少學點關於法律的知識,畢竟邊看電影邊學點法律也是件很棒的事!

今天給大家推薦三部經典的法律電影


費城故事

安德魯和喬是費城的兩名年輕律師,前途無量,安德魯是一名同性戀者,並且染上了艾滋病,但是他沒有將這些事情告訴老闆。在安德魯獲得提升不久,老闆發現了他的秘密,並以安德魯丟失文件為由把他解僱了。後來安德魯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將官司打贏了,他要求給同性戀者合法權益,不準歧視艾滋病人。這部法律電影絕對乾貨滿滿,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值得一看。


第三度嫌疑人

真相永遠不止一個,這部電影就講了這樣一個道理。精英律師重盛為30年前就有前科的殺人犯辯護,做好敗訴的心理準備後,他卻在與當事人接觸過程中發現他動機不足,懷疑他不是真兇。該影片中提出了很多法律問題,比如說死刑存廢問題,法官自由裁量權,私力救濟,訴訟資源,罪犯重返社會等問題。


真相至上

人與原則之間是沒有區別的。瑞秋是《太陽報》的知名記者,每週能在報紙的新聞版寫篇專欄文章。她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丈夫是小說家,兒子提米也活潑可愛,這樣舒適安逸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本應該是人所羨慕的。然而一次意外經歷,打破了瑞秋安全而寧靜的生活,並將她的命運推向不可測的深淵,瑞秋一下子由一個社會精英變成政府的階下囚。這部影片其實也側面指出了美國法律的漏洞和弊端。


一起看影視劇


我這給你推薦幾部有關法律的題材的電影:

1:《費城故事》

這部電影是經典中的經典。它展現的嫻熟和精彩的法庭辯論場面會讓各位律師朋友們學到很多實用的技巧。這是個再主流不過的電影了,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清楚,敘事手段十分正統。結局也是正義終究戰勝非正義的典型路數。看兩位純粹演技派演員飆戲真是莫大的享受。講述的是安德魯和喬是費城的兩名年輕律師,安德魯是一名同性戀者,並且染上了艾滋病,老闆發現了他的秘密,並以安德魯丟失文件為由把他解僱了。安德魯的家人支持他走上法庭獲勝。喬奔赴醫院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安德魯和他的家人,但安德魯卻不能再支持下去了,他正在慢慢死去。

2:《永不妥協》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而拍攝的一部令人激動的影片。茱莉亞·羅伯茨在片中扮演一名曾兩次離婚並且有三個年幼孩子的單身母親,當她遇到不平時,勇敢的站出來與之鬥爭並最終獲得了勝利。

電影講述主角愛琳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在工作中,她被一處房地產的醫學記錄所困惑,於是開始查詢相關的事件。調查中,她逐漸發現出來一個被掩蓋的汙染水源,而這一汙染給當地居民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和疾病。她動員了634人組成原告團,並克服了不平等的困難,打贏了這場官司,並且獲得了美國訴訟歷史上最大的一宗賠償——3億3千3百萬美元。

3:《魔鬼代言人》

該片的主體都是在表現人類內心的惡與原罪,而對誘惑時的不能自拔。但是在最後,羅麥斯選擇了自殺。人類內心的善與正義讓他如夢初醒般回到現實,伸張了正義。撒旦的誘惑無處不在,人類內心的惡與原罪毀滅了仍會再生。

講述的是作為年輕有為的律師羅麥斯有著辯護不敗的戰績,紐約的律師行以高薪豪宅優厚條件相請。於是他帶著妻子來到紐約發展。許多案子在他的辯護下得以勝訴。同時,他也逐漸地意識到自己為之洗脫罪名的客戶並非清白。他的妻子說,律師為錢而辯護,錢又把人變成魔鬼。這話深深觸動了他。尤其是當母親告訴他,僱用他的律師行老闆米爾就是他的親生父親時,他攜槍來到米爾面前。


ET電影


首先說明,這部電影是根據經典影片《十二怒漢》改編的。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十二位陪審員統一意見,判斷當事者是否有罪的故事。這是一場關於良心和道義的鏖戰……  八號陪審員一人堅持己見,成功說服了其餘的陪審員,還當事者一個真相!

法律,從來都不該是敷衍了事,無論貧窮富貴,無論

過去未來,事實求是,不憑主觀臆斷,還原真相,這是影片所想要告訴我們的!

劇情簡介

某高校模擬法庭,正就社會上不久前發生的一起真實案件展開辯論。案件的嫌疑人是某房地產商收養的富二代,其生父是來自河南的務工人員。案發當晚,有人聽到富二代和其生父發生激烈爭吵,隨後生父被人在家中殺害。學生們圍繞嫌疑人是否有罪展開激烈辯論,而他們的父親作為陪審團觀摩整個法庭的審判過程。休庭期間,12名陪審員被帶到另一個房間展開討論,他們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得出結論,而且需要全票通過嫌疑人是否有罪。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背景。大家普遍希望儘快敷衍了事,誰知第一輪投票過後,只有8號陪審員(何冰 飾)認為嫌疑人無罪。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奚落戲謔、有的人搖擺不定、有的則固執己見……


總觀這部電影,其實這部作品和美版、俄版、日版有明顯的區別,就是人物的情感投射遠遠大於對案件的判斷,就像很多人說——日版簡直在推理,而俄版國仇家恨,美版司法正義,那麼中版是什麼呢?


從美學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的劇本或者說是部分場面調度,都沿用了誕生於1957年的原作,在這一點上,這部電影的價值僅僅在於其順利融入的中國元素及成功合理的改編。

從現實意義來說,這部電影能在中國大陸上映,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果。看片中途見一突兀處,相信是在審查過程當中被剪掉了一部分。

影片主要涉及的法律知識:

無罪推定、疑罪從無、合理懷疑

關於陪審員的座位,特別留意了一下,純屬瞎猜⁽⁽ૢ(⁎❝ົཽω❝ົཽ⁎)✧

1號 交融的圖案

2號 沒有過多的闡述自己觀點 和9號的老人一樣

3號和10號 差不多 人設也差不多 都是急性子

4號和7號 商人椅子一樣

5號 人設被關在大牢裡1年半 像牢籠

6號 醫生 像擔架

8號 像天平 最後說了是檢察官 (謝謝老司機@西東狗東西 的糾正)

11號 像柵欄 給人安全

12號 沒有主見 四個交融的圖案


影視攻略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提到法律題材的電影,真有幾部國內外高分的法律題材電影要推薦給大家,而且情節足夠精彩。

先推薦國外的:

美國《控方證人》豆瓣評分9.6

《控方證人》於1958年上映,是一部黑白電影。大家不要小看這部黑白片,就算是現在去觀看,你也不得不被這部電影的精彩所折服。儘管後來有人把這部電影翻拍成彩色片,但還是比不上黑白的版本。

這部影片的魔力就是從開頭就能牢牢抓住人心,講述的是美國人雷納被控謀殺富有的情婦藉以取得其鉅額遺產,卻在最後關頭,韋菲接獲神秘婦人來電,表示她握有克莉絲汀寫給情夫的信件。案情急轉直下,雷納被判無罪的故事。

韓國《殺人回憶》豆瓣評分8.7

韓國經典犯罪題材電影,奉俊昊導演,《看電影》雜誌列出的100部最好韓國電影排名第一。

影片講述一個小鎮接連發生姦殺案,警方成立專案組,由小鎮警察鬥滿(宋康昊 飾)和漢城特派警察泰允(金相慶 飾)聯手追查。兩人辦案首發南轅北轍,合作產生不少摩擦。而當他們同時鎖定兇手時,從美國發來的DNA報告令他們幾近崩潰。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1

斯蒂芬·金《不同的季節》中收錄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而改編成的《肖申克的救贖》劇本,並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電影過於經典就不予以介紹了。

《熔爐》豆瓣評分:9.1

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女孩子看的話一定要調整好心態,因為劇情真的很扎心。

國內:

《全民目擊》豆瓣評分7.7

《全民目擊》是由非行編劇導演,孫紅雷、郭富城、余男領銜主演。

影片講述了富豪林泰(孫紅雷飾演)因女兒林萌萌(鄧家佳飾演)而陷入殺人嫌疑後,聘請了律師周莉(余男飾演)和童檢察官(郭富城飾演)智斗的故事。

不得不說郭富城和孫紅雷在影片中的表演真的很精彩,而且劇情設置也是腦洞大開。

十二公民豆瓣評分8.3

這部根據經典美國影片《十二怒漢》改編的國產電影,取得不錯的評價,雖然沒有經典原版優秀,但在國內口碑還是很不錯的。

講述的是十二位學生家長作為辯護人,在一個倉庫中為一起富二代的謀殺案展開辯論。

十二個人必須全票確定一種結果才能結束。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法律題材電影,希望你們喜歡。也歡迎你在評論區中分享你所瞭解的相關電影。


影視HOT


No.20 《大審判》

The Verdict (1982)

這部影片主要是講一個窮困潦倒的波士頓律師是如何振作,如何為了正義和自尊打贏一場官司的故事。標題“The Verdict(陪審團的裁決,或僅僅是普通的決定)”一語“三”關,它不僅指示著法院對案子作的決定(文學專業術語之“外界矛盾”Outer Conflict)和弗蘭克對自己良心作的決定(“內部矛盾”Inner Conflict),還暗示著弗蘭克將如何度過剩下的人生。

No.19 《東京審判》(2006)

《東京審判》是由高群書執導,劉松仁、曾江、英達、朱孝天等擔任主演的歷史紀錄片。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該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為首的中國法官在大國利益主導的勢力擠壓下,奮力突圍,終於將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個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影片優點之一就是反省歷史的態度,它不是以狹隘的民族情感去增加彼此間的仇恨,而是以健康的心態去激發對民族自尊的熱愛,表達對和平的追求。

No.18 《失控的陪審團》

Runaway Jury (2003)

《失控的陪審團》是加里·弗雷德執導,約翰·庫薩克、達斯汀·霍夫曼等主演的劇情片,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講美國陪審團的故事。美國裁判重大刑事案件時會使用陪審團制度,由陪審團決定案件的事實認定,法官負責裁定量刑。人們對這種制度褒貶不一,影片講述的就是各群體為了自己的利益企圖控制陪審團按照自己的意願裁判案件。這部影片能夠使人反思“陪審團制度”。

No.17 《造雨人》

The Rainmaker (1997)

《造雨人》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特·達蒙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講述了魯迪·貝勒是剛踏進律師這一行當的新手想盡早大展宏圖的故事。它採用寫實的手法,向我們描繪了一場捍衛正義的道德之戰。《造雨人》是特里薩·賴特(Teresa Wright)最後的一部電影,獲第55屆美國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1998)。

No.16 《桃色血案》

Anatomy of a Murder (1959)

《桃色血案》被譽為最經典的法庭片之一,講述的是一名陸軍中尉在極度憤恨之餘槍殺了強姦他妻子的酒館老闆,而一位小鎮律師則成功地為他辯護此案。

該片對刑事訴訟的程序做了較為細緻的介紹。無論是從司法鑑定到證據提交,還是從陪審團審查到交叉盤問。這對於想了解美國刑事司法程序的朋友,是很有幫助的。

No.15 《魔鬼代言人》

The Devil's Advocate (1997)

《魔鬼代言人》根據艾倫·德肖維茨的小說改編,泰勒·海克福德執導,基努·裡維斯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年輕有為的律師羅麥斯經不住高薪豪宅的誘惑,帶著妻子從家鄉來到紐約發展,為了追求利益和打贏官司,他明知被告有罪仍為其辯護,甚至不惜隱瞞證據,違反律師的天職,最後終於覺悟,改邪歸正,獲得重生。

這部影片跟法庭電影有很大差異,它並不以佈局嚴謹、唇槍舌劍的案件來吸引觀眾,而是以一個律師為樣板來刻畫虛榮令人墮落。律師本應捍衛法律正義,但為了追求利益和打贏官司,明知被告有罪仍為他辯護,甚至不惜隱瞞證據,違反律師的天職。米爾頓這個魔鬼化身的角色,在片中其實是主人翁心魔的具象化。假如人類本身沒有虛榮慾望作祟,魔鬼便無法將他任意擺弄。

No.14 《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2000)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該影片獲獎無數,尤其2001年,除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外還獲多項奧斯卡提名。

No.13 《伸張正義》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伸張正義》是阿爾帕西諾主演的美國犯罪劇情類電影。本片於1980年上映。阿爾帕西諾憑藉此片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亞瑟•柯爾克蘭德(Arthur Kirkland)是巴爾的摩市一名正直勇敢的律師,他試圖改革司法界貪汙腐敗的歪風為市井小民伸張正義。但是同儕們卻對他敬而遠之,一位冷酷無情的法官亨利•T•弗萊明(Henry T. Fleming),甚至以藐視法庭的罪名將他拘禁一天。一日,這名法官因強暴並歐打一名年輕女孩而被逮捕,他要求亞瑟為他辯護,亞瑟因此陷入道德與法律的困境,正義的天平兩端分別是他的事業與良心,亞瑟要如何打這場官司呢?

No.12 《勇者無懼》

Amistad (1997)

1839年夏,關著53名非洲黑人的西班牙運奴船“阿米斯塔德號”行駛到距古巴海岸不遠處,遇上狂風暴雨。黑奴首領辛克帶頭造反,以武力控制了全船。他們只有一個目的:返回家園。“阿米斯塔德號”在美洲東海岸漂流兩個月,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海岸被美國海軍攔截。53名非洲人以謀殺船員的罪名被起訴。一開始,廢奴運動的積極分子請來伶牙利齒的青年律師羅傑.鮑德溫,證明這些黑人來自非洲,而在當時走私黑奴已是非法行為,於是在法院獲判無罪。但後來,代表南方保守勢力的人又將此案上訴至最高法院,對立的兩股政治勢力要借這個案件一爭高下....

No.11 《芝加哥》

Chicago (2002)

維爾瑪(凱瑟琳•澤塔-瓊斯 Catherine Zeta-Jones飾)是一個夜總會舞女,名氣不大。因為一怒之下槍殺了出軌丈夫而被關進大牢。比利(理查德•基爾Richard Gere飾)是當地一個靠打謀殺案官司而提升知名度的律師,他受理了這樁案件,心中有著自己的打算。他藉助媒體炒作維爾瑪的案子,一方面維爾瑪瞬間成為紅人,而他自己也聲名大振。然而洛克茜(芮妮·齊薇格 Renée Zellweger 飾)的案件卻讓比利轉移了注意力。夢想成為歌星的洛克茜也是因為怒殺男友而身負罪名,比利決定要把她包裝成楚楚可憐的受害者,令媒體更瘋狂的大肆報道。維爾瑪覺察形勢不妙,為了成名,她跟洛克茜之間的鬥法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No.10 《平步青雲》

The Paper Chase (1973)

《平步青雲》根據小約翰•傑•奧斯本(John Jay Osborn, Jr.)的原著改編而成,其描述一名哈佛大學的法院學生詹姆士•T•哈特(James T. Hart),愛上了他指導教授小查爾斯•金斯菲爾德(Charles W. Kingsfield Jr.)的女兒蘇珊(Susan Fields),幾經奮鬥才通過這名教授的嚴格考驗,取得了畢業文憑。

1973年,美國導演詹姆斯•布里奇斯(James Bridges)以當年的哈佛法學院的實際情況拍攝了這部《平步青雲》。這部影片無論導演和演員陣容都並非豪華的電影在後來連續的幾十年中,一直都被全美幾乎每個法律系的學生視為“第一堂必修課”。

No.9 《克萊默夫婦》

Kramer vs. Kramer (1979)

《克萊默夫婦》是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於1979年出品的家庭倫理片,由羅伯特·本頓執導,達斯汀·霍夫曼、梅麗爾·斯特里普、賈斯汀·亨利領銜主演,講述了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比利和父親克萊默先生相依為命最後和母親重歸與好故事。 該影片於1980年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以及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男配角等四項提名。

No.8 《一級謀殺》

Murder in the First (1995)

亨利年幼時為偷五元錢而入獄。後逃獄,因被出賣而失敗,被關進黑洞,在獄中受到極不公平的對待,精神和肉體都備受推殘。衝動之下,他用吃飯用的匙子殺死了出賣他的囚犯。於是,亨利被控一級謀殺,關進死囚牢。年輕的律師在亨利一案中發現了許多疑點,這為亨利帶來一線生機。兩人在交談中建立起互信的關係。在法庭上,他們揭露出一樁又一樁駭人聽聞的監獄醜聞……

這部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矛頭直指美國司法制度的黑暗面,特別是監獄內部的實況。囚犯、律師、監獄長,構成整個故事的主要線索。雖然說的是40年代的事,但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No.7 《殺死一隻知更鳥》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殺死一隻知更鳥》事美國導演羅伯特·馬利根作品,格利高裡·派克主演。這部電影根據哈柏李(Harper Lee)暢銷小說改編,涉及種族歧視問題,派克扮演一名南方小鎮律師,為黑人強姦犯辯護,另一方面他又得向他的小孩和他們的朋友解釋。派克因為這部影片獲得當屆奧斯卡、金球雙料影帝。

No.6 《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影片講述的是一名同性戀並患有艾滋病的律師安德魯在事業即將迎來輝煌的時候,被律所的合夥人發現,並藉故解僱了安德魯。安德魯隨即開始了艱難的維權之路…它被稱為“好萊塢面對艾滋病”的影片。此片拿到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No.5 《以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這是英國一個真實的案例:當年愛爾蘭共和軍(IRA)反抗英國,到處炸燬公共汽車,製造恐怖氣氛。警方迫於社會壓力急於破案而徇私枉法,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一名青年格里•康隆(Gerry Conlon)和他的家族成了刑訊逼供的犧牲品。在監獄中,格里與愛爾蘭共和軍成員以暴力對抗獄警,而愛子心切的父親朱斯皮•康隆(Giuseppe Conlon)為救兒子,四處陳情,但也被關進牢中。父子居於一室,在長期的監獄生活中,兒子逐漸理解了父親。父親終因舊病復發去世,而兒子秉承父親遺志,繼續上訴。最後在10 多年後,他的女律師嘉裡斯•皮爾斯(Gareth Peirce)在檔案中發現了警方舞弊的證據,但最終獲得的卻是女王的特赦,罪魁禍首卻不受懲處,他繼續為伸張正義而努力……

這個案子被稱為英國司法史上黑暗的一幕。

No.4 《紐倫堡的審判》

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紐倫堡的審判》是社會派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Stanley Kramer)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該片以二十一名納粹戰犯在法庭上最後的表演,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揭示了二戰中納粹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生動地重現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法庭的戲劇性和悲劇性。影片著力透過人物的言行揭示了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矛盾衝突,並試圖告訴人們誰應對納粹的罪行負責。

這部影片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及最佳改編劇本獎。

No.3 《辯護人》 (2013)

《辯護人》是由楊宇錫編導,宋康昊、任時完、金英愛、吳達秀主演的一部韓國劇情片。影片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宇錫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該片於2013年年12月28日在韓國上映,連續29天佔領票房榜首,觀影人次超過1137萬,是2014年第一部千萬人次電影,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還獲得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獎。

No.2 《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十二怒漢》描述一名紐約青年被控殺父,將被判處一級謀殺的死刑。已經有十一名陪審員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覺得事態可疑,堅持已見提出異議,並且憑耐心與毅力逐一說服其他陪審員推翻原意,終於為這一宗幾乎已成冤案的判決平反。該片探討美國陪審員制度和法律正義的經典作,全片大部分時間處於狹窄的房間內進行,但憑精彩的對白和演出,仍能創造出緊扣觀眾的劇力。

影片也有經典的翻拍版十二怒漢12 razgnevannyh muzhchin (2007),是俄羅斯翻拍的,十二位演員的表演同樣出彩!

No.1 《控方證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控方證人》改編自“偵探小說皇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原著。

1954年的倫敦,美國人萊昂納德(Leonard Stephen Vole)被控謀殺富有的情婦藉以取得其鉅額遺產。著名的刑案辯護律師韋爾弗裡德爵士(Sir Wilfrid Robarts)不顧健康問題接辦此案。在法庭上,萊昂納德的妻子克莉絲汀(Christine Helm Vole)竟然作了控方證人,指出萊昂納德的確殺了人。在最後關頭,韋爾弗裡德爵士接獲神秘婦人來電,表示她握有克莉絲汀寫給情夫的信件。案情急轉直下,萊昂納德被判無罪。然而,真相卻更令人震驚。

影片的劇情佈局十分巧妙,臺詞風趣,當年的大腕級明星表演爐火純青,是一流的推理片。並且由著名導演執導


JASONWORLD


推薦給大家兩部法律題材在電影

1 《費城故事》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在電影中表現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動。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體形,他用節食的辦法將體重減輕了30磅,並親自與同性戀者、艾滋病人接觸,直接體驗生活;為了演出艾滋病人獨特的絕望心態,他每天都進行造型訓練,但回家後又得恢復自我,忍受著內心的煎熬。更可貴的是,他所演出的不僅是一個病人,更是一個堅強的奮鬥著的愛著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業和整個社會的偉大角色。正因如此,湯姆·漢克斯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和第4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銀熊獎。

《費城》向我們講述的並非一個簡單的愛滋病人爭取權益的故事,它直面同性戀,哪怕是在美國這樣的社會中,同性戀依然是一個受到正統道德鄙夷的行為,影片中安德魯是因為同性戀而染上愛滋病的,因此他被上司視為道德敗壞,並被拋棄,於是他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訴諸法律,影片由此而展開。 片中的故事及其結局並不複雜,但他卻向世人提出了一個道德問題,對於愛滋病人應該象其它病患者一樣給予愛護和幫助,這在哪裡都是被認可的,但對與同性戀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在影片中,安德魯和他的“戀人”並沒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對待,但是社會的偏見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終勝得了這場官司,但並不等於他獲得了社會的承認。影片正是在這樣一種沉痛而又無奈的氣氛中結束。它敢於大膽的向社會提出這一問題本身,就標誌著這個社會正在前進。

2 《全民目擊》

富豪林泰(孫紅雷飾)婚期將至,準新娘卻慘死地下停車場,林泰的富二代女兒林萌萌成為最大嫌疑人,林泰不惜重金聘請國內頂級律師周莉(余男飾)為獨女辯護,而公訴方卻是互生罅隙多年的檢察官童濤(郭富城飾)。隨著法庭質證的深入,罪案真相卻越來越撲朔迷離,誰才是真正的兇手?所有人都深陷迷局,而作局者是誰?他有怎樣的陰謀?所有人都目擊了整個罪案過程,但真相永遠隱遁在迷霧之中。“人的一生,總有些東西比命還重要!”心靈的救贖,更發人深省!


客家十一哥


這裡是電影妍究院。今天介紹30部有關於法律題材的電影。

法律電影在電影行業少有導演能把控得當,既要讓觀眾看後瞭解犯罪,又得讓觀眾遠離犯罪,厭惡犯罪。這樣的設定就十分考驗導演的功力。在我們熟知的《熔爐》《肖申克的救贖》《殺人者回憶錄》等等都是非常優秀法律題材電影,有著進奏的節奏和邏輯嚴密的劇情,然觀眾看過後直呼過癮!那麼接下來為大家推薦30部有關法律題材的電影。

1. 肖申克的救贖

(1994 評分:9.1/10)

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太過出名,不予介紹。

2. 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評分:9.3/10)

西德尼·魯邁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個人認為在法律電影中排名第一,在imdb的排名也相當靠前。影片講述一個在平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兇器均以呈堂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而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2007年俄羅斯導演米哈爾科夫翻拍了這部經典,重拍版亦獲得很多的好評。中國改編版《十二公民》於2015年5月15日在內地上映,豆瓣評分8.2。

3. 控方證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評分:9.5/10)

本片改編自“偵探小說皇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原著,由黑色電影大師比利·懷德導演。劇情佈局十分巧妙,臺詞風趣,當年的大腕級明星表演也是爐火純青。與同為1957年出品的《十二怒漢》一起,堪稱法律電影界高山仰止的雙峰。

4. 紐倫堡大審判

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 評分:9.0/10)

這部電影是社會派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先前有一個相同題材的電視劇。影片的主題:當整個社會實施暴行時,個人負有什麼責任。影片除了題材突出,演技也無可挑剔,兩位女星更是精彩絕倫。

5. 失控陪審團

Runaway Jury

(2003 評分:8.0/10)


講美國陪審團的故事,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有達斯汀·霍夫曼和吉恩·哈克曼兩大老戲骨的精彩對手戲。

6. 殺死一隻知更鳥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評分:9.2/10)


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經典法律電影。美國電影學會評選出電影史100年來的50個英雄和50個惡人。這部影片中,他扮演的律師被選為影史第一大銀幕英雄。

7. 因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評分:8.8/10)


影片的故事來源於格里·康倫感人至深的回憶錄《證明無罪》,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一位北愛爾蘭青年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到英國警察當局的逮捕。警方利用逼供的方式逼迫他寫下了認罪書,於一年後被判處終身監禁。格里的父親更是受到無端牽連,最後含冤屈死在獄中。直到八十年代,在女律師皮爾斯的幫助下,格里才重獲自由……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獲得1994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8. 驚曝內幕

The Insider

(1999 評分:8.1/10)


又名《菸草訴訟之證人》。阿爾·帕西諾、拉塞爾·克羅主演。題材涉及新聞自由,著名導演邁克爾·曼經典作品。

9. 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評分:8.6/10)


湯姆·漢克斯主演,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澤爾·華盛頓也是主演,那時他沒現在這麼有名。被經常提起的法律電影,一個同性戀律師控告其事務所的“勞動爭議”案件。信息豐富。好電影啊,猶記被告方女律師在一次短陳述中連用八個“fact”的排比句,生動非常,盡現律師功力。

10. 死囚168小時

Dead Man Walking

(1995 評分:8.0/10)

又名《死囚漫步》,蘇珊·薩蘭登奧斯卡獎作品。西恩·潘演一個死囚,死前獲得了寧靜。而兇殺事實是漸漸呈現出來的,也並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變化。

11. 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2000 評分:8.2/10)

"/>

茱莉亞·羅伯茨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后,由真人真事改變。法律工作者(無牌律師),中年婦女文化不高,只本著公平信念,在律師的配合下,打贏一個鉅額賠償的官司。

12. 刺殺肯尼迪

JFK

(1991 評分:8.8/10)


檢察官調查肯尼迪案。奧利弗·斯通導演,美國有人說他在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而另有一個我國網友曾說凱文·科斯特納最後陳詞的20分鐘長鏡頭讓他激動流淚。很好的法庭演講,被很多人贊為經典。

13. 一級恐懼

Primal Fear

(1996 評分:8.2/10)


裡查·基爾飾演律師,愛德華·諾頓的處女作已經盡顯高度,本片的題材可以聯想到前幾年我國著名的“邱興華案”,關於精神病人犯罪的探討。

14. 謎一樣的雙眼

El secreto de sus ojos

(2009 評分:8.3/10)


阿根廷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5年前的一樁強姦殺人案,銀行職員痛失愛妻,司法機構敷衍了事,聯邦法院職員頂住壓力衝破阻撓明察暗訪,一舉擒獲真兇,卻因政府包庇而使得兇手逍遙法外?25年後舊案重提,真相到底是什麼?

15. 風的傳人

Inherit the wind

(1960 評分:8.5/10)


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名鄉下老師在1925年遭警方拘捕,因為他違反了當時的法律禁令,在課堂上公開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此事在平靜的南方小鎮此起轟動,兩位頂尖的律師各據一方代表正反兩面互相抗辯,等於人類直接向上帝的權威挑戰。

16. 伸張正義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評分:8.3/10)


又名義勇急先鋒,阿爾·帕西諾主演。北大一老師作文舉例稱此片主角是一個三流律師。是三流嗎?不是,只不過確實是一個在生活中掙扎的律師,為公正與惡法官作魚死網破式的鬥爭。說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本片對律師在公正與職業義務之間的掙扎也有很好的表現。

17. 克萊默夫婦

Kramer vs. Kramer

(1979 評分:8.5/10)


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得主。多重主題下的情感故事,法律方面主要涉及子女撫養權。感人至深,經典程度毋庸置疑。

18. 無休無止

Bez konca

(1985 評分:8.0/10)


波蘭大師級導演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可以看一看波蘭的律師、法官與法庭。本片由幾個初看起來並無關係的線索匯聚而成,關於夫妻之愛,關於工會和法律。

19. 焦點新聞

Z

(1969 評分:8.4/10)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作品,並開啟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風暴。本片講述在軍事政權創獨裁體制的南歐某國(影射希臘),反對政府的在野黨領袖Z先生在一次演講中遭人暗殺,政府當局公佈是意外車禍而死,對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們強烈要求查明真相……

20. 芝加哥

Chicago

(2002 評分:8.4/10)


歌舞類犯罪題材,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裡查·基爾演一個擅長於操作的律師。兩個女人,有著相似的經歷,甚至是相似的心計,展開了為求成名的爭奪戰。


21. 夜車

Pociąg

(1959 評分:8.3/10)


《夜車》瀰漫著希區考克式的懸疑詭譎氣氛。全片的劇情推展在火車內進行,封閉的車廂成為波蘭導演卡瓦萊洛威茲最好的發展空間。火車上乘客間彼此的猜忌與不信任,可說是當時波蘭共產社會的最佳寫照,也是一部波蘭影史重要的傑作。

22.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An American Crime

(2007 評分:8.2/10)


本片根據1965年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的真實案件改編而成,憑《朱諾》一炮而紅的女星艾倫·佩吉和當時還沒有那麼出彩的詹姆斯·弗蘭科主演。本片深刻探討了人性中黑暗的一面,令人心驚。凱瑟琳·基納因此片被提名2008年艾米獎與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23. 大衛·戈爾的一生

The Life of David Gale

(2003 評分:8.7/10)


通過一個離奇的故事,深刻的探討了死刑存廢的意義。凱文·史派西和凱特·溫絲萊特主演。

24. 真相至上

Nothing Butthe Truth

(2008 評分:8.3/10)


本片講述了女記者瑞秋揭發了美國政府的一樁不光彩行為,卻被政府扣押,在審判過程中,她因拒不供出自己的新聞來源而陷入了困境。

25. 寒窗戀

The Paper Chase

(1973 評分:8.4/10)


中文翻譯又為《平步青雲》。一個世紀以前,哈佛大學商學院創造性地採用了“實例分析”的授課形式以後,哈佛的法學院在不久以後也如法炮製併名噪一時。很快,全美大學的法學院就紛紛修改了自己的授課模式,把一個又一個的案例分析帶進了課堂。1973年,美國導演James Bridges以當年的哈佛法學院的實際情況,拍攝了這部電影。這部無論導演和演員陣容都並非豪華的電影在後來連續的幾十年中,一直都被全美幾乎每個法律系的學生視為“第一堂必修課”。

26. 偉大的辯手

The Great Debaters

(2007 評分:8.3/10)


本片是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第二次執導的影片。講述了在種族歧視異常明顯的南部,有著一小搓意志堅定的年輕人,他們通過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追求著他們嚮往已久的平等和人權。

又名《正義之裁》,日本導演周防正行作品。“即便放走十個真的犯人,也不能懲罰一個無辜的人”。影片探討了無罪也不能被冤枉的擴大原則,直指日本司法體系的缺漏,尤其是駭人的99%有罪論。

27. 盲井

(2003 評分:8.6/10)

李揚作品,提到了我國民工的勞動保險及人身保障的問題。2007年他又拍攝了一部《盲山》,反映我國農村拐騙婦女的問題。

28. 辯護人

(2013 評分:9.1/10)

影片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宇錫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

29. 熔爐

(2011 評分:9.1/10)

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

30. 殺人回憶

(2003 評分:8.5/10)

韓國經典犯罪題材電影,奉俊昊導演,《看電影》雜誌列出的100部最好韓國電影排名第一。

以上就是推薦的30部關於法律題材的精彩電影,喜歡的一定好去看一看哦


電影妍究院



No.20 《大審判》

The Verdict (1982)

這部影片主要是講一個窮困潦倒的波士頓律師是如何振作,如何為了正義和自尊打贏一場官司的故事。標題“The Verdict(陪審團的裁決,或僅僅是普通的決定)”一語“三”關,它不僅指示著法院對案子作的決定(文學專業術語之“外界矛盾”Outer Conflict)和弗蘭克對自己良心作的決定(“內部矛盾”Inner Conflict),還暗示著弗蘭克將如何度過剩下的人生。


No.19 《東京審判》(2006)

《東京審判》是由高群書執導,劉松仁、曾江、英達、朱孝天等擔任主演的歷史紀錄片。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審判日本戰犯,該法庭由11個國家的11名法官組成。受中國國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為首的中國法官在大國利益主導的勢力擠壓下,奮力突圍,終於將以東條英機為首的七個戰犯送上絞刑架。


這部影片優點之一就是反省歷史的態度,它不是以狹隘的民族情感去增加彼此間的仇恨,而是以健康的心態去激發對民族自尊的熱愛,表達對和平的追求。


No.18 《失控的陪審團》

Runaway Jury (2003)

《失控的陪審團》是加里·弗雷德執導,約翰·庫薩克、達斯汀·霍夫曼等主演的劇情片,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講美國陪審團的故事。美國裁判重大刑事案件時會使用陪審團制度,由陪審團決定案件的事實認定,法官負責裁定量刑。人們對這種制度褒貶不一,影片講述的就是各群體為了自己的利益企圖控制陪審團按照自己的意願裁判案件。這部影片能夠使人反思“陪審團制度”。


No.17 《造雨人》

The Rainmaker (1997)

《造雨人》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特·達蒙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講述了魯迪·貝勒是剛踏進律師這一行當的新手想盡早大展宏圖的故事。它採用寫實的手法,向我們描繪了一場捍衛正義的道德之戰。《造雨人》是特里薩·賴特(Teresa Wright)最後的一部電影,獲第55屆美國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1998)。


No.16 《桃色血案》

Anatomy of a Murder (1959)

《桃色血案》被譽為最經典的法庭片之一,講述的是一名陸軍中尉在極度憤恨之餘槍殺了強姦他妻子的酒館老闆,而一位小鎮律師則成功地為他辯護此案。


該片對刑事訴訟的程序做了較為細緻的介紹。無論是從司法鑑定到證據提交,還是從陪審團審查到交叉盤問。這對於想了解美國刑事司法程序的朋友,是很有幫助的。


No.15 《魔鬼代言人》

The Devil's Advocate (1997)

《魔鬼代言人》根據艾倫·德肖維茨的小說改編,泰勒·海克福德執導,基努·裡維斯等主演的劇情片,講述了年輕有為的律師羅麥斯經不住高薪豪宅的誘惑,帶著妻子從家鄉來到紐約發展,為了追求利益和打贏官司,他明知被告有罪仍為其辯護,甚至不惜隱瞞證據,違反律師的天職,最後終於覺悟,改邪歸正,獲得重生。


這部影片跟法庭電影有很大差異,它並不以佈局嚴謹、唇槍舌劍的案件來吸引觀眾,而是以一個律師為樣板來刻畫虛榮令人墮落。律師本應捍衛法律正義,但為了追求利益和打贏官司,明知被告有罪仍為他辯護,甚至不惜隱瞞證據,違反律師的天職。米爾頓這個魔鬼化身的角色,在片中其實是主人翁心魔的具象化。假如人類本身沒有虛榮慾望作祟,魔鬼便無法將他任意擺弄。


No.14 《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2000)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了一個沒有法律背景的單身母親,歷盡艱辛,以永不妥協的勇氣和毅力打贏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民事賠償案。該影片獲獎無數,尤其2001年,除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外還獲多項奧斯卡提名。


No.13 《伸張正義》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伸張正義》是阿爾帕西諾主演的美國犯罪劇情類電影。本片於1980年上映。阿爾帕西諾憑藉此片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亞瑟•柯爾克蘭德(Arthur Kirkland)是巴爾的摩市一名正直勇敢的律師,他試圖改革司法界貪汙腐敗的歪風為市井小民伸張正義。但是同儕們卻對他敬而遠之,一位冷酷無情的法官亨利•T•弗萊明(Henry T. Fleming),甚至以藐視法庭的罪名將他拘禁一天。一日,這名法官因強暴並歐打一名年輕女孩而被逮捕,他要求亞瑟為他辯護,亞瑟因此陷入道德與法律的困境,正義的天平兩端分別是他的事業與良心,亞瑟要如何打這場官司呢?


No.12 《勇者無懼》

Amistad (1997)

1839年夏,關著53名非洲黑人的西班牙運奴船“阿米斯塔德號”行駛到距古巴海岸不遠處,遇上狂風暴雨。黑奴首領辛克帶頭造反,以武力控制了全船。他們只有一個目的:返回家園。“阿米斯塔德號”在美洲東海岸漂流兩個月,在美國康涅狄格州海岸被美國海軍攔截。53名非洲人以謀殺船員的罪名被起訴。一開始,廢奴運動的積極分子請來伶牙利齒的青年律師羅傑.鮑德溫,證明這些黑人來自非洲,而在當時走私黑奴已是非法行為,於是在法院獲判無罪。但後來,代表南方保守勢力的人又將此案上訴至最高法院,對立的兩股政治勢力要借這個案件一爭高下....


No.11 《芝加哥》

Chicago (2002)

維爾瑪(凱瑟琳•澤塔-瓊斯 Catherine Zeta-Jones飾)是一個夜總會舞女,名氣不大。因為一怒之下槍殺了出軌丈夫而被關進大牢。比利(理查德•基爾Richard Gere飾)是當地一個靠打謀殺案官司而提升知名度的律師,他受理了這樁案件,心中有著自己的打算。他藉助媒體炒作維爾瑪的案子,一方面維爾瑪瞬間成為紅人,而他自己也聲名大振。然而洛克茜(芮妮·齊薇格 Renée Zellweger 飾)的案件卻讓比利轉移了注意力。夢想成為歌星的洛克茜也是因為怒殺男友而身負罪名,比利決定要把她包裝成楚楚可憐的受害者,令媒體更瘋狂的大肆報道。維爾瑪覺察形勢不妙,為了成名,她跟洛克茜之間的鬥法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No.10 《平步青雲》

The Paper Chase (1973)


《平步青雲》根據小約翰•傑•奧斯本(John Jay Osborn, Jr.)的原著改編而成,其描述一名哈佛大學的法院學生詹姆士•T•哈特(James T. Hart),愛上了他指導教授小查爾斯•金斯菲爾德(Charles W. Kingsfield Jr.)的女兒蘇珊(Susan Fields),幾經奮鬥才通過這名教授的嚴格考驗,取得了畢業文憑。


1973年,美國導演詹姆斯•布里奇斯(James Bridges)以當年的哈佛法學院的實際情況拍攝了這部《平步青雲》。這部影片無論導演和演員陣容都並非豪華的電影在後來連續的幾十年中,一直都被全美幾乎每個法律系的學生視為“第一堂必修課”。


No.9 《克萊默夫婦》

Kramer vs. Kramer (1979)

《克萊默夫婦》是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於1979年出品的家庭倫理片,由羅伯特·本頓執導,達斯汀·霍夫曼、梅麗爾·斯特里普、賈斯汀·亨利領銜主演,講述了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比利和父親克萊默先生相依為命最後和母親重歸與好故事。 該影片於1980年獲得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以及包括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獎、最佳男配角等四項提名。


No.8 《一級謀殺》

Murder in the First (1995)

亨利年幼時為偷五元錢而入獄。後逃獄,因被出賣而失敗,被關進黑洞,在獄中受到極不公平的對待,精神和肉體都備受推殘。衝動之下,他用吃飯用的匙子殺死了出賣他的囚犯。於是,亨利被控一級謀殺,關進死囚牢。年輕的律師在亨利一案中發現了許多疑點,這為亨利帶來一線生機。兩人在交談中建立起互信的關係。在法庭上,他們揭露出一樁又一樁駭人聽聞的監獄醜聞……


這部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矛頭直指美國司法制度的黑暗面,特別是監獄內部的實況。囚犯、律師、監獄長,構成整個故事的主要線索。雖然說的是40年代的事,但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No.7 《殺死一隻知更鳥》

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

《殺死一隻知更鳥》事美國導演羅伯特·馬利根作品,格利高裡·派克主演。這部電影根據哈柏李(Harper Lee)暢銷小說改編,涉及種族歧視問題,派克扮演一名南方小鎮律師,為黑人強姦犯辯護,另一方面他又得向他的小孩和他們的朋友解釋。派克因為這部影片獲得當屆奧斯卡、金球雙料影帝。


No.6 《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影片講述的是一名同性戀並患有艾滋病的律師安德魯在事業即將迎來輝煌的時候,被律所的合夥人發現,並藉故解僱了安德魯。安德魯隨即開始了艱難的維權之路…它被稱為“好萊塢面對艾滋病”的影片。此片拿到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No.5 《以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

這是英國一個真實的案例:當年愛爾蘭共和軍(IRA)反抗英國,到處炸燬公共汽車,製造恐怖氣氛。警方迫於社會壓力急於破案而徇私枉法,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一名青年格里•康隆(Gerry Conlon)和他的家族成了刑訊逼供的犧牲品。在監獄中,格里與愛爾蘭共和軍成員以暴力對抗獄警,而愛子心切的父親朱斯皮•康隆(Giuseppe Conlon)為救兒子,四處陳情,但也被關進牢中。父子居於一室,在長期的監獄生活中,兒子逐漸理解了父親。父親終因舊病復發去世,而兒子秉承父親遺志,繼續上訴。最後在10 多年後,他的女律師嘉裡斯•皮爾斯(Gareth Peirce)在檔案中發現了警方舞弊的證據,但最終獲得的卻是女王的特赦,罪魁禍首卻不受懲處,他繼續為伸張正義而努力……

這個案子被稱為英國司法史上黑暗的一幕。


No.4 《紐倫堡的審判》

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紐倫堡的審判》是社會派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Stanley Kramer)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該片以二十一名納粹戰犯在法庭上最後的表演,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揭示了二戰中納粹所犯下的滔天大罪,生動地重現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法庭的戲劇性和悲劇性。影片著力透過人物的言行揭示了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矛盾衝突,並試圖告訴人們誰應對納粹的罪行負責。

這部影片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及最佳改編劇本獎。


No.3 《辯護人》 (2013)

《辯護人》是由楊宇錫編導,宋康昊、任時完、金英愛、吳達秀主演的一部韓國劇情片。影片以20世紀八十年代的釜山為背景,以已故前總統盧武鉉曾在擔任律師時,負責釜林事件辯護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沒有錢、沒有學歷、沒有背景的稅務律師宋宇錫經歷的改變其人生的五次公審。該片於2013年年12月28日在韓國上映,連續29天佔領票房榜首,觀影人次超過1137萬,是2014年第一部千萬人次電影,韓國史上第9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本土電影,還獲得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電影獎。


No.2 《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1957)

《十二怒漢》描述一名紐約青年被控殺父,將被判處一級謀殺的死刑。已經有十一名陪審員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覺得事態可疑,堅持已見提出異議,並且憑耐心與毅力逐一說服其他陪審員推翻原意,終於為這一宗幾乎已成冤案的判決平反。該片探討美國陪審員制度和法律正義的經典作,全片大部分時間處於狹窄的房間內進行,但憑精彩的對白和演出,仍能創造出緊扣觀眾的劇力。

影片也有經典的翻拍版十二怒漢12 razgnevannyh muzhchin (2007),是俄羅斯翻拍的,十二位演員的表演同樣出彩!


No.1 《控方證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57)

《控方證人》改編自“偵探小說皇后”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原著。

1954年的倫敦,美國人萊昂納德(Leonard Stephen Vole)被控謀殺富有的情婦藉以取得其鉅額遺產。著名的刑案辯護律師韋爾弗裡德爵士(Sir Wilfrid Robarts)不顧健康問題接辦此案。在法庭上,萊昂納德的妻子克莉絲汀(Christine Helm Vole)竟然作了控方證人,指出萊昂納德的確殺了人。在最後關頭,韋爾弗裡德爵士接獲神秘婦人來電,表示她握有克莉絲汀寫給情夫的信件。案情急轉直下,萊昂納德被判無罪。然而,真相卻更令人震驚。

影片的劇情佈局十分巧妙,臺詞風趣,當年的大腕級明星表演爐火純青,是一流的推理片。並且由著名導演執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