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决不当谣言的“二传手”

□ 广 言

网络谣言,屡禁不绝。在此防控疫情的紧要关头,更是不请自来。

“吸烟能防病毒感染”“盐水漱口防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全国人民在家隔离两周”……打开微信群、朋友圈,“内部人士”的聊天截图比比皆是,各种传闻触目惊心。就在1月31日晚,“双黄连口服液可预防病毒”的说法刷爆网络。一夜之间,双黄连竟被抢断货!

分析来看,疫情谣言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伪科学,如盐水漱口、小磨香油滴鼻孔等。此等“土方子”不仅对预防无效,还能把水搅浑,让科学方法淹没其中,“坑”人匪浅。第二类则更骇人听闻,比如“协和医院患者出逃”“空中喷洒防疫药剂”、某某城市将封城……这类谣言制造恐慌,煽动对立,对防控工作造成极大干扰。

谣言猛于虎。不少人或许觉得,面对不确定的信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顺手转发是出自善意,提醒他人也没有坏处。殊不知,谣言非但不是“没有坏处”,而且是非常之坏。病毒传染,谣言传播;病毒伤肺,谣言乱心;病毒损害人类肌体,谣言破坏社会秩序——可以说,谣言像病毒一样可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必须打一场抵制谣言的人民战争,并且必须打好、打快、打赢。

如何打好、打快、打赢?

在传播学上有个著名的谣言公式,即谣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信息的不确定性。后来,又有学者把“公众批判能力”这一要素纳入其中。面对谣言,以更灵活的方式、更丰富的渠道提升权威信息的到达率、传播的精准度,至关重要。尤其眼下,信息明显过载,公众争相“追逐”主流媒体。主流媒体更应强化担当,让权威信息跑得更快、更远、更深入。面对谣言,依法依规重拳治理,网络平台守土有责、加强监管,必不可少。尤其要用好技术手段,充分发动群众力量,及时识别、出手,将谣言消灭于萌芽中。

当然在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还是一个个平凡的个体。身在网络之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节点。正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多一分社会责任感,多一分定力,多一分理性的辨别意识。比如,凡是信息来源拐弯抹角、含糊其词,坚决不信;针对微信聊天截图,在未经证实以前,保持怀疑态度;不轻信任何非官方渠道的消息,更不传播任何非官方渠道的消息……

疫情面前,我们尤需秉持科学精神、理性态度,凡事多问一问源头,问一问细节,问一问权威,决不当谣言的“二传手”,决不当谣言的“中间宿主”,决不给疫情防控添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