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有沒有過看一本書看到一半時就看不下去了,為什麼?

易海拾貝1965


閱讀對生活、工作和學習都有積極的意義。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個碎片化閱讀的時代,能夠殺下心來閱讀書已經不容易,更何況通讀整本書。

如果一本書沒有讀完,只看了一半就停頓,可能說明自己閱讀習慣的建立不夠,也可能說明這本書還沒有達到預期。這都是雙向選擇的。

這裡分享兩個重要的策略:

其一,在開始一本書之前,做好書目的甄選,確保選到所需要領域和主題中的最佳書目,這個可以通過書籍平臺的書評或預覽來判斷是否符合這個符合需要的好書標準。

其二,選對了書,接下來就看看如何更好地閱讀。首先說明書未必一定要通讀,本質上讀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獲得價值產生功效就足夠了。畢竟不是每本書都是鉅著,可能有些書籍也存在充數的內容或與閱讀目標不符合的內容。正確讀書策略是一定閱讀好書的前言,瞭解作者寫書背景,另外要研究整本書的目錄,宏觀上了解全書的脈絡。之後有重點地有針對的閱讀,這裡的關鍵是對所閱讀的內容做讀書筆記,將書中的目標知識內容整理轉化為自己的消化吸收,不但是在腦子裡面,更好整理為比如思維導圖、PPT或筆記摘要,這樣就成為重要的積累過程。

而且如果有條件,看個人意願,還可以將所學到的領悟內容分享到頭條等平臺上,這樣可以進一步加深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和對知識的掌握。能夠堅持這樣做,書自然會讀出價值。


覺內思觀


該問題是本人提問的,我的本意是在網絡上尋找相同經歷的人共同探討事情。

零幾年打免費預測廣告時,有幸結識一位忘年交的老者,彼此很投機,在老者家借閱了一本書,老者說:這本書很少有人能從頭至尾讀完的。我讀了幾天才看了一少半就看不下去了,思緒久久不能回到原來的狀況,只好把書送還了。我敢說,看過這本書的人只是萬分之一的,而能讀完這本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本書屬境外版,年輕人一般接觸不到。看過這些回答者,應該都不是經歷者,但還是謝謝你們的回答。


易海拾貝1965


如題,沒有資源,沒有書單,單純地想和大家討論一下。

我先來,《他們最幸福》。

這本書是我在重慶買的,飛往文萊的飛機上看的,阿拉斯加的酒店裡看完的。

真的,看到書裡有一個月月的女孩,習慣了一個人流浪的旅行者,生活節儉,愛旅行,愛交朋友,應有一身讓人眼羨甚至可以寫成大部頭的旅行經驗。

我覺得她就是我,十年前因為高中班主任搓著眼皮子說的一句話:“你呀,徹頭徹尾也沒什麼出息,就永遠窩在家裡啃老挺好的。”我就決定了自己的人生不要平凡,也許是刺激太大,我至今旅行都不喜歡結伴,也不依誰靠誰,就算睡在莫斯科的火車站裡,死皮賴臉地求值班大爺給一床毯子,打給父母的電話也永遠都是:“這地方挺好的,東西也挺好吃,我還有錢。”要是我真啃老,也許還過得好些。

大冰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動情和煽情很少,直白生動的敘述,我卻望見了自己,倔得要命。

寫給月月的,有一大段話,是寫人生的,寫人生就是一條拋物線,我覺得也像一個金魚缸,有人拼命誘導你走最平順的那一條,也有人指著金魚缸讓你跳進去,可那些是真的適合你的嗎?連給你指路的人都不知道。

月月最終找到真愛,擁有那一份想要的現世安穩,大冰把月月比作“欲揚先抑的成長”,欲揚先抑,那些經歷過的人總是說得輕巧。為什麼我的“抑”那麼長?

“祝願在拋物線某一段的你,嚐到屬於自己的糖,就像月月一樣。”真正刺痛我的就是這一句不輕不重的一句祝福,像月月一樣?這樣的成長TMD有什麼好,走在蒙特利爾街邊,看見吃著熱狗的流浪漢就可以羨慕半天。因為丟了護照和錢包,在大使館門口坐了一天。走在路上受傷了,還是吉普賽人救了一命。但不管怎麼樣,看到揹包旅行的年輕菜鳥也從未跟他們提起過難堪的經歷,只是拍拍他們的肩:“加油,路還長。”我為什麼要告誡他們這條路不好走,自己選的路就老老實實一步一步走完,自己嘗過才叫成長。想到自己欲揚先抑的成長,實在心塞,扔下書,在文萊的飛機上,攥著拳頭,想了好久。

再次翻開這本書,時隔兩月,三月初,阿拉斯加冷得煞人,我一個人哼哧哈吃地去看極光,晚上蹲在巴掌大的旅館翻到旅行箱裡皺皮拉垮的這本書,趴在結霜的窗前,看完了這本書,看到拉漂白瑪央宗二話不說地像康巴漢子一樣和別人幹架。

猛然心塞想到自己在紐約的小飯店裡,幾個混混走到我面前豎中指,罵中國佬是混蛋,還挑釁地問我聽得懂英文嗎?我用清晰的美式英語禮貌地大談關於髒話對於社會的消極影響和民族偏見在美國的殘留,據理力爭了半個小時,把幾個混混講得啞口無言(我學法律的),最後走出飯店,幾個混混抓住我的頭髮把我往地下扯,我一翻身,毫不猶豫地抄起包和他們打起來,也許經歷過的人會明白,在國外遇到張口開罵的人心裡是個什麼滋味,動過手的人很少。豁出兩大條口子,自己捂著走在紐約街頭,這才叫真正的孤獨,沒有人安慰一句,白瑪央宗在幹架之後大哭了一場,很多人不懂她難過什麼,我懂,正因共同經歷過。

爆冷的阿拉斯加晚上,我看完了這本書,扯著外衣跑到室外,找死一樣趴到地上大哭一場。他們說成長說是會變的,變個屁,幾年一直在外面漂,也沒想過後悔,再苦也嚼爛了往胃裡吞,到現在,如果三生有幸再見到高中班主任也會二話不說兩耳光扇在他臉上。再硬的成長也只是像更真實的自己邁進,不是天崩地裂的鉅變。

我旅行那麼多年很少哭,在阿拉斯加的那一夜我永遠都不會忘,書裡都到的不止是心塞和感同身受,也是一種釋放,為飄來飄去的日子找一個心安理得的藉口。就那天晚上,如果我沒忍著心塞讀完這本書,我就不會像瘋子一樣在冰天雪地裡大哭一場,就不會遇到和我感同身受的丹尼爾,我們就不會蓋著毯子聊一整晚,他也不可能成我的男朋友,我們更不可能在今年十月舉行婚禮。

果然,我像月月一樣還來不及敲響幸福的大門,就被從天而降的愛情砸得暈頭轉向。

對不起,從書扯到那麼遠。

也有幾本書,在不同的年齡看,感悟截然不同。

《小王子》—丹麥,德國,愛爾蘭,七八歲看著本書覺得只是有意思,在去歐洲的旅行中,看到玫瑰花那一段,心塞得再也沒有打開過這本書。

《半生緣》—斐濟,整個旅程讀完這本書,手都不停顫抖。

《看見》—馬達加斯加,從柴靜為孩子擦掉淚水那一刻起就傻在飛機上,至今沒有勇氣讀完整本書。

其實,生活也好,愛情也好,就是一本厚厚實實的書,讀到某一段傷心欲絕也好,心塞難忍也罷,讀不讀下去也只是個選擇,但這個選擇可能決定終生。這麼說是不是硬了點?就像我和丹尼爾,我選擇從流浪的時光中跳出來重新生活,他願意從孤獨的科考退出來和我共度此生。

你呢?哪本書?哪些事?


九天ang


很慚愧的來回答你的問題,自從結婚以後就沒有看過一本書了,為生活而工作,為孩子上學想著,時常為無能為力苦悶著,家真的是不容易撐著。學生時代的理想這輩子實現不了了,應願了我的班主任汪老師的話,復讀還有機會,不復讀回家,你以後一輩子就是家庭婦女。


海鳳


我滿懷興趣地到書店買了中國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回到家裡,吃過中飯,拿起這本書,開始欣賞起來。

我連續看了五面,又翻回來從頭再看了一次,但是都引不起對這本書的興趣。

我想,或許是我一個農村出身的人,看不懂榮華府,榮國府的士大夫生活,還是看不懂書裡婆婆媽媽的主僕奴婢之間的細微生話,看一看,睡著了。

等到醒來,想再繼續看下去,就更沒興趣了。……

一直到現在都沒把這本書看完。


黃爺30


但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讀的書是否足夠好足夠吸引,以及讀書對自己的意義價值是否能清楚被認知。

對一些人來說讀書是生活習慣,不存在看不下去的問題。那對其他想努力看書的人來說,大概要清楚至少有兩類書的價值。

一類是構建專業知識體系所需的相關領域書籍,一類是滿足精神所需的經典著作。第一類書要有體系,可以從這個領域公認的大師級看起,再到看使用的材料、前沿成果。

反覆過程,到能掌握這個領域的一般狀況。這個過程需要多做筆記、多做思考、多做總結,這個過程中,為了自己的現實需要,同時要做紀錄、要有收穫,應該不容易分心的吧。

至於第二類公認的經典著作,不大相信有能看不下去的... ...如果真這樣了就扔開一邊吧(可以把看不下去的都扔給我麼?*-*),如果不死心就用朗讀、抄讀的方法吧,或許音律、字詞的美不但能喚起專注還能帶來更多理解。

另外不大讚同小部分、短時間的慢慢讀,應當要大塊時間坐在書桌前,準備好茶和點心,專注的對著一本書一小時以上。久而久之,一定能有收穫。而且讀書的一個秘密是,一旦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隨著詞彙量、閱讀體驗等等的增加,只會越讀越多、越讀越快樂。

既然已經談到了看書心境,就可以先從心境談起。

可以找一個舒適的地方,讓自己在讀書的時候,至少在生理上是舒服的。

然後如果喜歡音樂可以放一段古典音樂或無歌詞音樂,放鬆自己浮躁的心情。

然後既然集中力不夠,可以用“番茄工作法”每二十五分鐘休息一下。如果覺得長也可以稍作調整,不過也不建議時間太短,不然會缺少閱讀的聯貫性。

當然了,如果能把閱讀從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邊記筆記邊看,思維跟著書走,注意力會比較集中。不過如果看書本身都不是很看得進的話,從一開始還要記筆記,會不會產生更快的厭煩感還有待商榷。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先從你喜歡看的書看起,養成了習慣後才會選一些比較難讀的書才比較重要,畢竟 做什麼事,興趣永遠是很重要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心境,所以我覺得很有必要從心結上去解決那些讓你分心的事情,另外人還是要逼自己一把





甘霖潤物食療養生


我有很多本書都是看了一半就不看了。

看不下去的原因是,離自己的生活太遠了,看下去也沒有什麼用處。而書本本身又不怎麼符合我自身的趣味,所以看不下去就索性不看了。


讀大學的時候,曾去看過一些專業的書籍,由於自己的專業水平還沒有達到書本內容的高度,看不懂,所以也發生過看一半不看的情況。


個人感覺就是,除非是工作和學習必須要看的書,生活中休閒打趣解乏的閒書,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咯!這個沒有什麼利害關係。


就提問者來說,一本萬分之一的人才看過的書,我想這樣的書應該有很多,不止你這一本。

另外,看書看到一半看不下去的人也很多,沒有必要糾結。


一定要說為什麼的話,可能就是跟您當前的生活沒有太多交集,所以看不下去。就像你給一本簡單的兒童繪本給一個三歲小孩看,她可以從頭到尾給你講一個故事。但是,你給他一本工業繪圖本,她最多問你這個是什麼,然後就說我們看別的吧。這就是我和我女兒之間真真正正發生的事情。


黎標教育信息化工作者


當然有。


就拿我最近的例子來說吧。我現在正在看的是《窮查理寶典》,一本關於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的好友查理芒格的投資智慧書籍。


目前看了將近50%,看的過程很艱難,有很多知識不能一下子就明白。啃了將近一個月時間,可謂久攻不下,現在有些看不下去了,已經心生放棄的念頭了。


可是當我看到這條問答,我覺得不應該輕易放棄。


對很多人來說,都喜歡自己駕輕就熟的領域,可是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之後,發現步履維艱。


就像很多演員一樣,他們演慣了男主,演慣了偶像劇,跳出那個舒適圈之後,會發現演技平平。


然而,就在前不久的電視節目《演員請就位》中出現了以為偶像派鼻祖人物--明道。


我相信,我們對他的印象依然是霸道總裁設定,然而,在演員這個舞臺上,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明道。


他的用心,表現在此刻的演技上,最終成功入圍。

所以,沒有什麼是困難的,只要你肯下功夫去嘗試。


再回到我這本難啃的《窮查理寶典》,可以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將他攻堅,那就是費曼閱讀法。


誰是費曼呢?就是那個送給自己上初中的妹妹一本大學天文學書籍,並告訴她“從頭讀,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再翻到第一頁,從頭開始”。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有點笨的方法,最終,他的妹妹成為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當我們有一本書看不下去了,多半是超出了我們熟知的領域。我希望我們能用上這一讀書方法,將手裡的書看完看懂。


好了,我要去拿起我那本書了。在此,感謝你的問題!


靜水流深Lv


真有過幾次,而且可以舉出例子。原因大體有兩個:一個是書本身知識太深太枯燥,那個領域水平有限,讀進去吃力。另一個是,書中描寫很細緻,很久找不到線索和主角,而當時自己還沒有耐心和心境,就放棄了。

第一種情況的例子是,曾經讀孫正聿的《哲學通論》,讀了一小半,實在累了,腦子跟不上書中的思維和概念了,就計劃著先停一停放一放,但之後就沒有接上,想過幾次要重讀,都無果。第二種情況的書有蕭紅的《呼蘭河傳》和王安憶的《長恨歌》,都是不錯作品,可因為開頭寫得很細緻,當時自己過於急躁想知道書中內容,就放棄了,以後有時間還要拿過來讀一讀。

當然,我也曾經堅持過一些好書。讀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剛開始讀也是很吃力,大部頭的書通常開頭描寫都很長,人物眾多,俄國人名字更長,你就很難找到線索和記住這些人物誰是誰,我只好用筆在書頁上做標記並且不斷回想前面寫啥了。就這樣一點點,才讀出面目來,越讀越清晰。這樣的鉅著,雖然讀起來不容易,但是收穫也是不一樣,人生中多讀一些這樣的書,可以講是難忘的經歷,更是一種美好享受。這樣的好書還有英國湯陰比的《歷史研究》,都超級好。


鯨於大帝


看書堅持不了,有多種原因:一是你本身不愛讀書,見書覺頭漲;二是基礎水準差,書中生字冷字連遍弄不懂書中的意思而失去興趣;三是對所讀書的內容情節不配胃口而半塗而廢;四是平時工作忙,本身思想厭倦,再去讀就覺得更壓倦了……等等原因。

。以我看要對文學的深造只有讀書,要把讀書當作任務,請亇不開口的老師一一字典,幫你解決冷字生字,讀書不論情節興趣,只求典古豐富;不但眼晴看,重要的用腦子記,或做讀書筆記,按詞分類記錄,要用時借鑑:總的讀書是要求學問,自已認為現有文化可以混飯吃了無故追求也沒有意義,讀書厭哪還懸看電視吧!這是人的追求和想法不同,自已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