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銀行工作早已不是金飯碗,那麼銀行寵兒們可以跳槽去哪裡?尤其是後臺人員?

卡爾滋滋


銀行後臺人員的概念很廣泛,比如說有會計條線,風控條線,信息技術條線,每個條線都有適合的發展路線,跳槽的話根據專業跳或跨專業,比如風控條線可以去其他比如說券商,信託的風控,會計的話也可以去上市公司的財務部門,信息技術的話可以去互聯網公司關於金融科技之類的部門,選擇很廣,關鍵還是要提升自身的能力,能力起來了,去任何部門都能很快融合!


月旦平財經


我曾經做過幾年的銀行後臺崗,我也有想過跳槽,但是沒有跳槽成功,我身邊的同事卻有跳槽成功的。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從自身的失敗跳槽和同事的成功跳槽來解答。



先說說我當時的失敗跳槽

我當時的崗位是產品經理,調研市場、研發產品、推動產品是我的主要工作職責。我想離職是因為這個崗位的工資雖然在銀行內部,和其他崗位比還算不錯,但是放在整個產品經理行業來說算比較低的。

我當時的思路就是兩個,一個是還在銀行體系內,一個是跳出銀行圈。無論是哪一個,我都還想做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也許正是因為我有了這樣的一個想法,所以在我的跳槽準備經歷中並不順利。

如果還在銀行體系內,不更換崗位,那麼我的工資可能並沒有提升,解決不了,我當初想離職提高工資的訴求;

如果跳出銀行圈,還乾產品經理的話,最好是去互聯網大廠,那我就要從頭開始做起。一方面是工作內容不對口,一方面是銀行的產品經理知識積累相對較弱。也許未來會有更高的收入,但是在剛跳槽的那幾年,可能還不如銀行的工資。

一個是工資沒有提升,一個是工資短期內會降低。這兩個結果顯然都不是我想要的,在跳槽意願並不是很堅定的情況下,我最終放棄了跳槽的打算。


教訓:在跳槽的過程中,我最有執念的是工資是否有上漲。而跳槽與否卻並不堅定,這就給我在公司選擇上帶來很大的侷限性。

再說說我同事的成功跳槽

眾所周知,銀行的崗位是細分到了一定的程度,非自己崗位的工作,很有可能即使在一個部門也不甚瞭解。風險審核人員和放款審查人員兩個人的崗位工作就互不相通,雖然同屬於風險條線。如此程度的細分,當然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員工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我的那位同事就是憑藉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專長,跳槽進入了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在銀行的時候,他是一個風險主管,只比一般的風險專員稍高那麼一點點。但是跳槽到互聯網金融公司之後,他卻成為了這家公司的風險老總。

對於銀行以外的人來說,銀行的風控一直都被人們認為是極好的。再加上前幾年是互聯網金融的風口,互聯網金融公司與銀行展開各種合作。能夠挖到一個對銀行風控理念比較瞭解的人,確實也能為互聯網金融公司帶來很大的幫助。

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利用自己的專長和那個背景帶給他的機會跳槽成功。這種機會不可複製,但卻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在跳槽上的啟示。

下面我就結合自身失敗的經歷和同事成功的經歷來總結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1. 想要抓住機會獲得騰飛,首先得讓自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銀行就是這樣的一個平臺,有機會讓你成為專家,至於能不能成為專家就要靠自己了。
  2. 跳槽可以換行業,但最好離自己的本職工作近一些,這樣不至於從頭開始浪費了幾年的青春。
  3. 我屬於假跳槽,同時屬於真跳槽,二者的區別在於你是否已經堅定了跳槽才是你解決當下問題的唯一方法。

跳槽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無論你原來熟絡於哪個單位的哪個崗位,從內心上都很難接納新的公司,新的崗位。這畢竟改變了你幾年的工作習慣。


銀行研究僧


分析題目,提煉幾個關鍵詞:銀行、跳槽、後臺人員。

“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和身邊同事的經歷一起說說吧!我是14年,蘇州大學計算機研究生畢業,這幾年先後經歷了 中國電信--農商行--上市銀行。

當年我為何跳槽到銀行。

在讀研之前筆者還在蘇州的軟件公司幹過一年的計算機軟件開發,也就是俗稱的:碼農!在敲代碼期間,主要從事的前段的編程,類似JavaScript、HTML 、Python的編程,公司的核心技術是語音識別,為了拿到高收入、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邊工作邊考研,很感謝那個不分晝夜、不斷挑戰的那個自己,順利進入了蘇州大學計算機專業讀研。

研究生畢業後在中國電信進行輪崗學習,主要接觸的渠道部和企業信息化部,在電信輪崗期間,跟著“老師”接觸了各個部門的大學生和同事學習。

總結如下:大型國企、外表光鮮、員工積極缺乏、晉升較難。

特別是在輪崗學習的幾個月時間裡,在一線門店和渠道部門的所見所聞,讓我有了離職的想法,在2、3線城市,基於中國電信的平臺,我選擇了多金的金融行業。這是第一次跳槽。算為了多金吧!


在銀行做中後臺怎麼跳槽。

在進入本地農商行前兩年基本上都是在從事著跟自己專業比較對口的信息科技部,負責銀行的績效考核系統、報表系統的建設與數據處理。這也是計算機專業人員進入銀行比較適合的崗位了,慶幸的是通過這兩個系統的搭建,認真的分析了銀行的各個條線業務邏輯、考核指標、考核方式等等,在統計報表期間,做了個有心人,時時刻刻問自己業務部門為什麼要這些數據?為什麼以這樣的統計口徑要數據?為何在這個時間點要數據?經過了2年的積累,“摸清了”業務部門推進業務的主要套路、主要模式。

正因為此,順利的進入了上市銀行的零售業務部門,從中後臺跳槽,從後臺技術部門跳到了前臺的零售部門,回頭看看,筆者認為原因是有著技術背景+數據處理能力+業務推進思路。


總結下:別人看待你是中後臺,但自己不能如此輕率,需要立足崗位做個有心人。

有著中後的技術背景+有心人的分析+努力的汗水===跳槽也不是難事


錢事金生


說實話,放在十多年前,銀行🏦還真是金飯碗,也不會有人想到跳槽離職。現在銀行的後臺人員想跳槽,如果沒有特殊的技能的話,建議還是在銀行待著!以下結合小編的親身經歷來說一下:

1.小編是一名工作了近十年的銀行人,從最基層的櫃員崗位,到會計主管,然後是支行副行長,支行行長,部門副總……這一路走來,各個崗位職責不同,接觸的人也不同,經歷了各種人和事情之後,真的是很疲憊,有過失落,有過歡喜,有過打擊,有過巔峰…但是回過頭來看,雖然走上了別人羨慕的位置,別人可能職業生涯都達不到的位置,可是,自己也僅僅不過如此,沒有別人的高學歷,沒有別人考的各種證書…這半生也就這樣了,如果跳槽了,出去能做什麼呢?自己也做了打算,當個職業講師,創業,還是???自己真的沒有什麼把握是否混的會比現在好,所以,在萌生了數次的離職思想鬥爭之後,自己依然還是在銀行窩著……

2.再說一下位好友吧,他之前也是在一家商業銀行工作,由於個人能力出色,有一定的教學能力,很快就成了這家銀行的內訓師,並在單位繁忙的工作之餘考了MBA,畢業後毅然決然的從單位辭職了,幾年前和幾個志同道合創辦了自己的培訓公司,經過這兩年的發展,他的公司已經在江浙滬一帶頗有影響力。期間,自己也曾想投奔他,加入他的公司,但是自己終究沒有他的魄力!他算是從銀行出來混的比較好的一位吧,個人年收入在七八十萬,比在銀行自由,比在銀行收入高。

最後,鑑於自己和一位銀行人朋友的經歷,作為銀行後臺的你,如果你還年輕(年齡小於30),有學識,有能力,有魄力,那麼能離開最好早點兒離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已經不再年輕,沒什麼學歷,更不具有獨當一面的個人能力,那麼,還是勸你好好在銀行待著吧!








銀行那點兒事兒


憑心而論,如果提這問題的人是門外漢,我只能說你多慮了。如果是銀行從業人員,那我不得不先問一句,當初你是怎麼進銀行的?是夫後門靠山進的?還是過五關斬六將進的?前者說明你後臺硬,可以繼續動用你的靠山。後者,我想一個有真本領的人是不會跑到頭條上來問這種小兒科的問題的。


櫻28482888


現在全國性商業銀行校招最低標準就是985,211畢業,還是這些學校畢業生中優中選優,全國性商業銀行本身都是超大型金融企業,在金融行業不管是業務上,管理上都比其他金融企業強,這些人跳槽到其他金融企業並不是什麼難事,更重要的事,銀行在金融行業裡算好的了,再不濟也比大多數企業強。


海風飛揚LC


現在銀行崗位大部分都開始用勞務派遣公司招人和管理人員了。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用人合同,基本上和銀行沒有產生勞動協議了。


支付圈一個小大佬


先擔心自己能不能找上工作吧,能在銀行工作的都是高學歷有專長的。外資銀行進入不要有經驗的會要這些沒有從業經驗的人嗎?


蒙古族頭飾


行行出狀元,並不是你離開了這一行就一無去處,一無是處。能被銀行招進去的人本身也是比較優秀、突出的,而且應該是金融專業偏多,如果真的跳槽了可以去做與金融、財務相關的行業,同時你有銀行的經驗、閱歷,到其他行做事未必不是件好事!


譚米粒


今年銀行圈流行這麼一句話:“從銀行跳槽十個跳,九個悔!”,大意是從銀行跳槽的人大多都後悔了,折騰了一番,發現跳了還不如不跳。

這些年,銀行員工的離職率基本是是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關於他們的去向也五花八門:財富公司、開蛋糕店、同業銀行、公務員、老師等。基本上可以分為金融類公司、體制內工作和創業三個大方向。

金融類工作

在銀行員工的跳槽去向中,去到金融類機構估計是最多的。畢竟專業對口,又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工作起來也畢竟得心應手。不過金融類機構不單指銀行,也包括財富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

  • 換一家銀行

從A銀行跳到B銀行,是銀行人跳槽最常見的套路。有人說,跳來跳去有什麼意思,還不都差不多。實際上跳一跳不管是職務還是工資都能提高一個檔,當然前提是你的各項能力還可以,不是被你的現東家掃地出門。

比如前兩年,A銀行的轉正指標很少,很多理財經理很優秀但一直轉不了正。而B銀行給出的條件就是一入行就是正式員工,前提是理財經理必須要有AFP(金融理財師),在這種情況下,A銀行有幾個考過AFP的理財經理跳到了B銀行,成為正是員工。

還有一種情況是營銷崗轉管理崗。大家都知道,銀行的一線營銷崗很累,壓力也很大,每天一睜眼就是說不清的指標:基金、保險、信用卡、ETC……即便是掙錢不少,但是心累呀!很多營銷崗的奮鬥目標就是轉到後臺,從此沒有業績壓力。

但是後臺的崗位是“僧多肉少”,能轉崗的要麼是能力特別強,要麼是特別會來事兒的,反正很難輪到自己。而同業其他銀行因為業務需要,經常會一些管理崗位面向大眾進行社會招聘。在自己所在的銀行今生無望,很多人瞄向了他行的管理崗招聘並被錄用。

  • 財富管理公司

銀行一線的營銷崗員工也有一部分跳到財富公司,比如諾亞、恆天、海銀等。這類的財富公司最喜歡招聘銀行出去的人,因為銀行員工多多少少有些客戶資源,做起業績來比其他人要容易一些。

這類財富公司收入很高,上班時間靈活。但是收入完全是跟業績掛鉤的,如果連續半年或者一年業績不達標,很可能會被辭退。所以壓力比銀行大的多。所以這類工作比較適合有客戶資源,尤其是大客戶資源的銀行營銷崗。

  • 其他專業性較強的金融機構

還有一小部分人跳到了基金、信託、券商等專業機構。這部分人算是比較成功的跳槽了。因為這些專業金融機構門檻較高,對學歷和專業度要求都非常高,能跳到這些機構的,一般來說在銀行也是工作能力出類拔萃的。

比如我的同事小梁,一直在銀行當個人財富部的產品經理,負責保險、基金等產品。小梁平時的工作跟基金公司的渠道經理接觸較多,經常組織一些基金經理的路演。耳濡目染,小輛的專業性也提高了不少,再加上他情商較高,和基金渠道經理相處的不錯,一個基金公司的渠道經理就把小梁推薦到自己的公司,經過面試過,小梁被錄取了,果斷辭了銀行的工作。

公務員、教師等體制內工作

還有一部分銀行員工實在不想再被各種指標纏身,考慮到再去其他金融機構也難逃業績壓力,所以就把目光瞄準了公務員、教師等體制內工作,這樣就可以徹底脫離了銀行體系,從此毫無壓力的活著。當然體制內工作也有自己的考核機制,知識不像金融體系完全KPI化。

朋友大胡之前在一家城商行工作,她追求不好,原本以為銀行這份工作比較穩定,會是她職業的終點。結果她在櫃員、客戶經理、辦公室主任等崗位都做了一遍之後,發現都不是她想象中那麼穩定,而且加班很嚴重,幾乎沒有照顧孩子的時間。大胡就萌生了考公務員的念頭,在長達半年的艱苦備考後,大胡如願考上了公務員,成了市醫保中心的一名員工。

另外一個朋友盼盼,在銀行的崗位是大堂經理(非正式)。盼盼之前一直想轉正,無奈銀行一直正式名額緊缺,無法給盼盼轉正。後來盼盼就想,自己大學的適合學的是教育專業,還不如去考個老師。有了這個念頭之後,盼盼就開始關注此類的招聘,並一直在工作之餘準備考試。後面如願考上了區裡一所小學的老師,從銀行辭職了。

創業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想再給別人打工,索性就走上了創業之路。當然銀行員工的創業之路也是兩類:①是與金融類相關的,比如面向銀行的培訓公司等;②是其他行業,如餐飲、二手車等,視自己的資金和資源情況而定。

我之前寫了很多關於銀行工作方面的文章,就有一個小夥伴評論說自己開了公司,專門給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做專業培訓。不得不說,這位夥伴很有發現商機的眼光,因為現在銀行、保險公司都在轉型,投入了很多資金在員工培訓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