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她都做了哪些准备?

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主义社会,男人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女人一般都是作为男人附庸的存在;但是事无绝对,也有很多女人天赋过人,不甘于雌伏于男人之下,加上机缘巧合之下,也有了掌握权力的机会,因而成就一段传奇。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

从公元674年,武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公元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

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她都做了哪些准备?

首先,在王位的继承上,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李弘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按照高宗之前的规划,日益成年的太子李弘会逐渐取代母亲,成为父亲在朝廷上的主要助手,直至继承帝国的最高权力,为此李治多次命太子监国以培养他的执政能力。

天不遂人愿,也许是出生的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也许是受到武则天的逼迫,这位性情仁厚的太子比他的父亲更为体弱多病(根据史料记载分析,李弘应该是死于肺结核),二十多岁就一命呜呼,甚至有传言是武则天毒死的。

李弘之死让帝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为了表达对此的痛惜,高宗又一次打破祖制,追封这位没有当过一天皇帝的儿子为“孝敬皇帝”,以帝王的规格为爱子修建了陵墓。

对李弘的追思持续了一个月,为了尽快稳定因皇储早逝而变幻莫测的朝堂,高宗下诏,封自己的第六子,即武则天的次子李贤为新太子。

论才华,李贤则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余岁已能统召帝国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其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极具文史意义。作为太子,李贤曾三次监国,并得到高宗褒奖和群臣拥戴,可见这个年轻太子堪当大任,是帝国合格的接班人。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忌,颇多嫌隙。武后也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宫中则流传着太子不是武后亲生的谣言,最终太子未能幸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公元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高宗又立了三子李显为太子。

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她都做了哪些准备?

由于李显庸弱无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同年改立李旦为皇帝,并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而后,李旦便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开始了傀儡皇帝的生活。

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其次,是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公元655年高宗废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后。武后逐步干预政事。当时曾经赞成废王立武的宠臣许敬宗,以太宗时所修的《贞观氏族志》没有叙明武后的本望,李义府也为其家未列入《贞观氏族志》而有所不满,二人遂建议修改《氏族志》。唐高宗诏礼部侍郎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元道及太常丞吕才等十二人商议编录,于显庆四年(659)改《氏族志》为《姓氏录》。高宗为该书亲自写序,并规定了类例。《姓氏录》共收录二百四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分为九等,当时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收入,皇后四家被列入第一等。由于兵卒以军功升五品以上官者亦入书限,引起缙绅士大夫哗然,多耻被甄叙,并号该书为“勋格”。随后,李义府上奏高宗收回全国的《氏族志》加以焚毁。《姓氏录》贯彻“各以品位为等第”的原则比《氏族志》更加彻底,所收的姓和家亦大为减少,已将当朝无官职的旧士族全部排除在外,说明它对旧族的贬抑超过了《氏族志》。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在《姓氏录》中,却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这并没有改变门阀观念,只是武则天为了提高武的地位的一个表现。

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她都做了哪些准备?

再次,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

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柳州刺史,唐初元勋徐世绩之后徐敬业,召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骆宾王写下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域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

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