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天公、上帝、老天爷、玉皇大帝,到底是一个神还是许多神?

我们中国古代的信仰中,先秦以前,就有天帝的概念,或者说就一个字“帝”。

这个“帝”,也写成“上帝”(不是基督教的God)。“上帝”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概念,就指的是老天爷、天公,天上的主宰。

至于这个主宰是个什么样子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认识。老百姓认为就是一个人,那可能学者认为是一个概念,这个就不好说了。

天公、上帝、老天爷、玉皇大帝,到底是一个神还是许多神?

但是无论是学者也好、官府也好、老百姓也好,总得有一个名字来喊他呀,在这种情况下,就得让位于一个具体的名词:“帝”,或“昊天上帝”。

先秦之后一直到汉代,大家喊“上帝”有不同的喊法。在民间,老百姓喜欢喊“天公”或者“天翁”。

天公也好、天翁也好,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老天爷”。公、翁就是老人,就是爷。

现在听起来,“天公”好像挺雅,其实当时就是一句大白话。

所以,他的大名叫昊天上帝,小名天公、天翁,就这么大概行用到唐代,一直就这么叫。

天公、上帝、老天爷、玉皇大帝,到底是一个神还是许多神?

这个昊天上帝也好,天公也好,和道教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中华民族当时的共识,而“玉皇”这个名字,是道教的独创。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势力开始渗入到了民间和朝廷的信仰里来。“玉皇”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

这是一部最早的神谱,这里面就有两个神,一个神的名字叫玉皇道君,另一个神的名字叫高上玉皇。

天公、上帝、老天爷、玉皇大帝,到底是一个神还是许多神?

王家葵先生校理《真灵位业图》

两个神的排位不一样,玉皇道君排在玉清三元宫的第十一位,而那个高上玉皇排到第九位。

而且,“玉皇”这个名字,还不是他俩特有的。北斗里有“玉皇九晨君”,“玉皇北上晨君”……玉皇是通称,不是专称。

随着道教的渗透,大概在唐代,开始出现了“玉皇上帝”这么一个称呼,渐渐在民间和道教中取得了地位。

而且唐朝人的诗歌里,喜欢用金玉等漂亮字眼,所以一称呼天上的大神,就经常称“玉皇”。比如:

  • 峨眉道士风骨峻,手把玉皇书一通。(陆龟蒙)

  • 玉皇欲著红龙衮,亲唤金妃下手裁。(曹唐)

于是,“玉皇上帝”或者“玉皇大帝”这个名字,就逐渐被民间所认可。但是这个时候,官方祭祀的,还是昊天上帝,这时候他还是不认可玉皇大帝这个名字。

直到北宋,宋代的皇帝都很喜欢道教,既要神化自己,也要在天上找到对应的最高神。

经过了几百年,“玉皇大帝”的呼声,在民间和文人中逐步上升,于是顺水推舟,干脆把“玉皇大帝”和“昊天上帝”合二为一得了。

这个是从宋真宗到宋徽宗几代君主慢慢实现的。

天公、上帝、老天爷、玉皇大帝,到底是一个神还是许多神?

宋徽宗给玉皇大帝上尊号,叫“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这个名字一直行用到今天,今天的道观做法事,仍然叫这个全称)。

从这个尊号就可以看出,俗名叫老天爷的“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合二为一,两个神变成了一个神。

到这个时候,玉皇大帝信仰登峰造极。也大概是在这个时候,玉皇大帝才在官方、在民间、在文人、在宗教,这几个领域取得了一把手的地位。

北宋灭亡之后,南宋的皇帝对玉皇大帝的兴趣不大,对道教也没有那么崇奉,于是形成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玉帝在经过了短暂的合并之后,又发生了“精分”。官方还拜“昊天上帝”;但民间,因为有宋徽宗影响的惯性(官方一纸公文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但民间的惯性很难消除),一直认为玉皇大帝是宇宙的主宰。

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分立的局面,一直从元到明,到清朝还是这个样子。北京的天坛和地坛,皇上冬至祭天,夏至祭地,他祭的那个“天”是昊天上帝。

民间又是一种情况,《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在大观园里看到“省亲别墅”的牌坊,就跪下来磕头,说那四个字是“玉皇大帝”。

这个有趣的现象正好说明:民间和官方,表面上拜的都是这位“老天爷”,但是实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清灭亡之后,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中央不再去拜神拜天了,“昊天上帝”的祭祀也就从此消失。但是官方的祭祀虽然消失,民间的玉皇大帝信仰还在!

全国各地,到处都有玉皇庙、玉皇殿,香火盛得不得了。而天坛里面却冷冷清清。代表着民间呼声的玉皇大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