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寒假在家却"放鸭子"了,这是为啥?

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完全是两个模样。

这几天很多中小学和幼儿园都放假了,宸宸在幼儿园的时候,有老师督促,每天中午都乖乖睡午觉,可一放假在家,就完全不一样了。

刚放假头两天,宸宸和妈妈因为睡午觉的问题,就闹了好几场。后来宸宸也学聪明了,为了避免和妈妈冲突,还没临到中午,就早早跟妈妈打好招呼:"我今天不想睡午觉",弄得妈妈哭笑不得,也很烦恼:为啥孩子在幼儿园,能听老师的话,在家就"放鸭子"不守规矩了呢?

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寒假在家却

在幼儿园VS在家里

孩子除了放寒暑假表现有明显不同以外,在幼儿园老师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概念叫"5+2"。意思就是小朋友在幼儿园的5天,和周末在2的两天,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在家和在幼儿园,截然不同的状态呢?

  • 作息规律VS作息随意

幼儿园里有规范的作息时间,老师带孩子基本会按照固定的程序去做,什么时间吃早饭、什么时间户外运动、什么时间要午睡休息,都有清晰的安排,孩子更容易去适应,适应了之后就会形成习惯。

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寒假在家却

在家里的时候,父母或者老人带孩子,就没有像幼儿园那么有规律的作息安排,通常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可往往"图方便"就会导致作息很随意,让孩子误以为可以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 集体氛围VS小家庭

幼儿园是一个小集体,集体里的氛围往往也能影响到孩子。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能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自己家的孩子也会学着这么做,渐渐地就会融入集体之中,自然而然就更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和安排。

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寒假在家却

而孩子在家里的时候,身边没有其他小朋友做参照,没有了集体力量的影响,就会松散很多。

  • 理性要求VS感情用事

带一个孩子与带一群孩子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带好一群孩子,幼儿园老师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在要求孩子遵守规范的事情上,会更理性更严格。

在家里的时候,孩子们心里其实也知道,爸爸妈妈在很多事情上没有老师严格要求,会"网开一面",于是就趁虚而入,显得不愿意听话、没有在幼儿园时乖巧。

家园共育,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

如果仅仅只是在幼儿园"表现好",在家却把所有规矩都抛在一旁,这样也会在开学时后,给幼儿园老师造成一些麻烦,需要重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各项能力。

因此在幼儿园老师看来,其实她们非常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一起共同达成教育孩子的目标。

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寒假在家却

  • 在家也要鼓励孩子自己做

孩子在幼儿园都有着不错的自理能力,可以自己吃饭、穿衣、整理玩具,可一回到家就仿佛"打回原形"一般,变成了让家长头疼不已的"熊孩子"。

既然孩子现在有了自己做这些事情的能力,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催促孩子,也不要嫌孩子做的不好、做得太慢,而是要更耐心一些,等待和鼓励孩子完成好。这样他们在下次做的时候,才会更愿意去自己做。

  • 在家也不要放松规则意识的培养

父母和家人总是容易"心疼"孩子,想着没必要那么严格,孩子显得"不听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自己不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

在该讲原则的事情上,父母应该学学幼儿园老师的态度,不要什么事情都依着孩子来,而是坚持原则和底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有哪些事,是不应该讲条件的,下次就不会以身犯险。

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寒假在家却

你家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表现是一样的吗?有哪些令人头疼的事情?您还有更好的教育建议吗?可以在评论里分享一下经验,让更多的爸妈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