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楊宜勇訪談(上篇):“穩”字當頭補短板 高質量發展惠民生

 中宏網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王鏡榕 攝影記者 康書源)

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討論擬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指出,過去一年,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國上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城鎮新增就業連續第7年超過1300萬人,民生進一步改善,成績得來十分不易。同時,要清醒認識存在的問題、不足和麵臨的困難挑戰。

楊宜勇訪談(上篇):“穩”字當頭補短板 高質量發展惠民生

  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主持召開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李克強說,今年我們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政府工作任務繁重、意義重大。要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更加註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著力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

  日前,中宏觀察家、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就我國民生建設話題接受本網專訪。

  2019:補齊短板 提質增效

  中宏網記者:歲末年首,人們習慣盤點過往,展望未來。就國際大環境而言,逆全球化潮流有所蔓延,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尚無緩解趨勢;國內,我們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重點在清理歷史欠賬,同時,謀劃高質量發展,民生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是高敏感地帶,可謂,“痛並快樂著”。回頭看,2019年,您怎麼看待民生領域改革開放新成果?

  楊宜勇:努力了就不會後悔,奮鬥了必然有收穫。正如克強總理所指出,民生進一步改善,成績得來十分不易。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華誕,人民出版社出版近日出版的《新中國民生髮展七十年》這本書,反映了我國民生建設的最新成果。

  2019年民生領域的發展主題就是提質增效。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2019年全國上上下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力度,著力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全力增進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養老服務全面開放;醫療服務,文化旅遊體育加大開放力度;教育培訓適當放開。不僅對國內放開,而且也對國外放開。

  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提升公共服務質量三個方面的行動任務,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多元化、優質化,切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網底,不斷滿足多樣化民生需求。

  該行動方案以具體行動任務為載體,提出了教育、醫療、養老、社會福利、就業創業、公共文化、公共體育、殘疾人等8方面共10條行動任務,加快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提升能力保障水平,通過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改善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條件、加強養老機構建設、加強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等一系列行動任務,提升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區域、人群間的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程度。

楊宜勇訪談(上篇):“穩”字當頭補短板 高質量發展惠民生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

  關鍵在於落實、落實和落實

  中宏網記者:結合行動方案的出臺,我國民生領域建設提質增效同時,您怎麼看待在深層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方面的最新進展?

  楊宜勇:方案出臺,關鍵在於落實、落實和落實。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方面,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理順了基本公共服務與非基本公共服務、政府推動與市場響應、供給匹配與需求滿意的關係。

  二是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對照既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內容和質量要求,逐項查擺,逐一補缺,做到“已有標準全覆蓋、已有項目定標準、已有依據進目錄、基本項目明責任、實現進度定規劃”,從“量”上保障能力全覆蓋、從“質”上保障質量全達標、從“支付”上根據事權和支出責任保障應擔盡擔。

  三是大力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能力。通過實施托育、教育、醫療、養老、家政、助餐、鄉村旅遊等重點工程以及推進文化、體育領域的重點工作,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確保非基本公共服務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切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