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20年立春是正月十一日,怎麼有人說是春節立春?

靜雅爺爺238


2020年立春是正月十一日,怎麼有人說是春節立春?明年是2020年是庚子年,是鼠年。明年陽曆元月24日是除夕,25日是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陽曆2月4日是立春時節,是農曆正月十一。從春節到立春之間相隔10天。為什麼農村有人說,明年春節那天是立春?可能是弄錯了,一般人春節和立春不會混淆的,不會混為一團的。春節立春,在歷史上並不稀罕,是經常出現的,但明年先過完春節後,再過十天才是一年一度的立春節氣。


春節,是新的一年之首,是新年第一天,有人叫“大年初一”、“新春第一天”等等說法。新的一年,第一個季節是春季,春節是新的一年第一天,因此,人們習慣地把新年第一天,看作新年第一個季節春季的開始,所以習慣性地把正月初一這一天叫做“春節”。當然有時候春節和立春是同一天,在歷史上是常常出現的,並不稀奇。明年春節與立春,是不在同一天。它們之間相隔10天時間。這種現象比兩節在同一天的幾率要多些。


一年四季第一個節,本應該是立春節。立春是進入春季的第一天,是春天之首,是春天的開始。從立春節那天起,才算是真正地進入春天,進入春季。明年春節那天,還不是春天,是今年的冬天,是屬於今年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節的第五天,是純屬今年的冬季,距明年的春季相隔10天時間。因此,明年的立春節氣比春節滯後10天。

在農村,也許有的人對節氣和曆法是不太熟悉,弄混淆了;也許有的人把“春節”和“立春”的概念沒有弄清楚,混為一團。特別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生的現代人對重視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學習,忽視了傳統文化的學習,對農曆的歷法與節氣掌握學習不夠造成的,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農曆和節氣在現代化農業上,並沒有過時,仍然發揮著它的巨大作用,指導著現代化農業生產,是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希望現代農民,還需要認真學習和掌握這一千年古老的農曆曆法和節氣,也是一門古老的偉大的科學,是將會在現代化農業生產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

鄂東三農


小時候我每天都在盼望著過年,現在長大了卻又想讓年再遠一點,因為這樣我就不用那麼快又添一歲了,畢竟歲月如梭但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每一天每一年我們都要努力創造幸福生活,想必大家也都有看日曆的習慣,那麼我在看日曆的時候發現今年過年的時間比較早,當然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對於過年也有很多的講究。


比如今天咱們問題當中所提到的“2020年立春是正月十一日”那麼怎麼會說是春節“立春”呢,首先咱們這裡所講的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其中一個,那麼對於今年春節立春還有一種說法叫“雙春”這雙春分別指的就是“春節”和“立春”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咱們得過年也就是春節有15天,就是從正月初一大年這一天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結束。

那麼今年的立春從日曆上可以看出比往年有所提前,所以說正好在正月十一這一天,那麼這一天正好還是處在春節的時間,所以才會有人說今年春節也是立春的日子,因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今年入冬以後感覺到溫度相對來說比著往年要高,那麼之所以溫度高也和今年早立春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再一個就是在春節期間出現“立春”在我們當地老一輩人會說“春節逢立春,棉襖不用穿”那麼其意思就是指在春節期間立春的話,溫度就會比較高,那麼這個時候一般大家都不會穿厚的棉襖,但是有一點值得我們農民朋友需要注意的就是,咱們農田裡種植的小麥會因為立春早溫度高造成一定的影響。


紀錄鄉土


2020年是庚子年~鼠年,今天是2019年12月12號,1月24號是今年的大年三十,而從日曆上來看:2020年立春是在農曆正月十一日。但為什麼會有人說春節是立春呢?

這並不難理解,說這種話的人他們肯定是農村老人們,對於一些還堅守著傳統說法的農村老人們來說,春節第一天就是迎來春天第一天的日子,而立春則是春天的開始,說春節立春只是意義上的立春。

說是這麼說,但老人們心裡明鏡似的,該著哪天是立春節氣,到了依據節氣種植或者管理農作物時,他們保證不會依據春節那天為立春節氣。

另外一個解釋是,農民們心中的春節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用我們的大土話來說:只要沒下正月十五就是年,年就是春節。因此說今年的立春在春節並不為過,正月十一也是春節,喜歡拜年的話我們可以拜到正月十五。

再過十天就是冬至了,冬至之後我們要開始數九,這意味著寒冷的冬天要開始了,但今年的冬天氣溫遲遲不降,反而更有一種初春陽光明媚的味道,距離春節正好還有40天時間,估計過年的時候應該是很冷的時候。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頭一個,也就是說立春節氣是告訴我們冬天過去了,我們迎來了春天,只不過最近幾年氣候反常,往往該冷的冬天遲遲不冷,而該暖和的春天卻時常發生倒春寒。

氣溫反常帶給農作物的是損害,最近幾年時常發生春天作物凍害嚴重的事情,就是因為立春節氣後,本來暖和了的天氣,突然有一天驟變,於是就有了倒春寒這個名詞。

今年立春是農曆正月十一日,也可以說在春節那段日子裡,因為春節在農民心裡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悠然見東山


“立春”是農曆第一個節氣,一般時間是在春節前後。狗年立春在臘月三十(除夕),鼠年立春在正月十一和臘月二十二日,因為鼠年有四月閏月,一年兩個“立春”。這是農曆與陰曆在調解氣候變化的原因。 但農曆與陽曆是同歩,“立春”就在每年的陽曆的2月4、5日,絕對沒錯!

“春節”與“立春”是兩個時間概念!春節是陰曆,立春是農曆,絕對沒錯!





陳相因631


今年是己亥年,明年是庚子年,正月初一是公曆2020年1月25日,立春是正月十一,按照傳統說法,明年是“雙春年”,那麼,什麼是“雙春年”?“春節”和“立春”又有何關係?生肖鼠從什麼時間開始算起?

一、春節和立春:

春節指農曆新年,也稱歲首、新春、新年、新歲、歲旦、新禧、年禧、大年等,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全球華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春節期間,全球華人地區都會舉行各種隆重的新年活動。

在上古時代,曾採用歲起攝提紀元法,寅月為正月,立春為歲首,攝提紀元可歸為陽曆類別,也就是說,上古時代以立春日作為新年歲首,不過自夏商周時期開始我國使用陰曆,夏朝正月是一月,商朝是十二月,周朝是十一月,秦朝是十月,漢武帝太初元年,又將歲首恢復為一月一日,此後曾有幾位皇帝改歷改歲首,但大部分的時間裡,正月都是一月,歲首新年都是一月一日。

辛亥革命以後,逐漸改用公曆紀年,於是出現了夏曆和公曆兩個新年,為了區別,便將原有新年的別稱之一“元旦”送給了公曆1月1日,而將夏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之所以稱春節,主要是因為夏曆一月一日一般都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春”前後,但至今很多地方仍沿用傳統,將正月初一稱為新年、過年。

二、雙春年:

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農曆是陰陽曆,1970年以後“夏曆”改稱為“農曆”,農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

由於農曆兼有陰曆和陽曆,陽曆大約有365日,而陰曆大約只有354日,所以難免“陰差陽錯”,為了解決兩者之間大約11日的時間差,就在陰曆中設置了“閏月”,因此農曆一年之內就可能出現兩個立春節氣,這就是“雙春年”。

按照農曆,天數最少的一年是353天,最多是385天,天數少的年份會出現“無春年”,而天數多的年份則出現“雙春年”,每19年中就有7個“雙春年”,7個“無春年”,按照公曆推算,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在1月30日前的一定是雙春年,春節在2月6日至14日之間的一定是無春年,春節在1月31日至2月2日之間的有可能是雙春年,春節在2月4、5日和2月15、16日有可能無春年。

庚子年(對應公曆2020年前後)是383天,閏四月,所以也是“雙春年”,庚子年第一個立春是正月十一,第二個立春則是臘月廿二。

三、生肖與立春:

生肖,又叫屬相,是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很多人認為生肖年是從春節(正月初一)開始計算的,理由是生肖應與當年的干支紀年中的“地支”相一致,而正月初一是歲首,是一年太歲開始,不過也有民俗學家認為生肖年應從立春日交春時刻算起,傳統命理學也支持立春計算生肖的說法。

對此,六甲番人認為,生肖的確定還是應當取立春開始的說法,道理很簡單,陰曆與月相變化有關,陽曆則與地日相對位置有關,對於人類來說,太陽的影響力應大於月亮,同時,十二生肖所管轄的天數應大體一致,不應出現有的管385天、有的管353天的情況。

所以,庚子年正月十一(2020年2月4日)17:03:12以後出生的孩子才算是屬鼠,此前出生的孩子仍然屬豬。

此外,有人認為“雙春年”最適宜結婚,而“無春年”是寡婦年,不宜結婚,六甲番人認為這種說法毫無依據,從上文可知“雙春”與“無春”都是人為調整日曆的結果,與天象並無關聯,而是否適宜結婚無外乎天時地利人和而已。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立春節氣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人們又習慣叫它正月節,立春的意思就是春天開始的意思,它是意味著世間萬物一個輪迴的開始。立春到來以後萬物復甦,到處充滿了生理。各種植物都開始發芽,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而立春同時也是一個節日,它同時更是給於人們一種對於生活的期望,立春到來以後各種農忙耕種就要開始了,可以說這個節日的到來意義非凡。

下圖為2020年立春節氣時間表:


2020年的立春節氣到來的時間是2020年2月1日,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一。這時候正是我國傳統佳節春節期間,按照我國春節的定義來說,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期間都是屬於我國春節的日子。而立春今年正好在農曆的正月十一,嚴格意義上來說正是春節的時間段,因此立春也是春節立春。但是春節的立春是雙春節嗎?有人說雙春節是幾十年都很難遇到的,而雙春節就是在整個農曆中有兩個立春的現象。



2020年農曆正月十一是立春節氣,而到了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又到了2021年的立春節氣,這樣雙春節罕見的到來了!其實這都是我國陽曆和農曆計算上的差異導致的,正因為如此我國才有大小年的產生以及閏年的產生,這樣就是為了能夠保持和農曆相對應,減少兩者的時間差。很多人都說到了2020年就是雙春年了,好運會接踵而至。這也是人們表達了對於雙春年的期盼。

下圖為2021年立春節氣時間表:



您期盼立春的到來嗎?立春當天你們當地有什麼民俗活動?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鄉村波比


立春和春節並不是一回事。有人這麼說,大概是他們搞錯了這兩者的關係。

首先,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

當太陽運轉到達黃經315°之時,也就是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間,就是立春的時候,這天表表示著春天之開始。

從立春這天開始,直到立夏的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季。

由於古代有置閏的傳統,所以會導致某些特殊的年份,立春日落在了前一年的歲尾,或者成為下一年的歲首,進而出現了無春年、兩春年。

例如,2019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當時還在狗年內,而2020年的立春還是在2月4日,這就意味著整個豬年都沒有立春日。

春節則是另外一個概念。

古代原本是沒有春節的。古人稱新年為元旦,定在每年的正月初一。

隨著1913年民國的建立,當時國家開始施行西洋新曆。對於原本的舊曆,作為內務總長的朱啟鈐向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遞交了一份《呈擬規定四節由》,其中就說到:

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

這算是一種對傳統和現代的調和:

元旦這個詞語,被歸屬於西洋歷的1月1日。傳統的元旦,被劃為新的春節。

因此,春節和立春完全就不是一回事,請不要混淆在一起。


HuiNanHistory


農曆也稱夏曆,文獻記載,我國從夏朝開始就有了曆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依據季節轉換確定,有利於安排農事。口訣為,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節一般在大寒與立春之間。吃了臘八粥就要籌備年貨,過了二十三小年後,農村家家戶戶忙年,年關開始

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年才結束。所以,立春有的年份在春節前,有的在春節後,都在春節期間。農曆要閏月,五年二閏,否則,一年四季與二十四節氣對應不起來了。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步蘭香407


其實立春節氣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預示著一個新輪迴的開始,天氣也逐漸由寒轉暖;春節是傳統意義上一年的開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我們習慣稱“迎新春,除舊歲”。但是按照老輩人農曆的計算,立春才是新的一年開始,後面給大家展開來說,總之立春和春節一個是節氣,一個是節日,他們之間其實並不矛盾。

(1)先說一下2020年立春。

今天已經12月12日,距離2020年立春只剩下50多天的時間,傳統意義上,立春是新的一年的開端,標誌著春天的開啟,也標誌著新的一個輪迴的到來。

立春日的時候,太陽到達黃經315度位置,陽曆是比較固定的,在每年的2月3-5日之間到來,而農曆每年則是不固定的。另外農曆和陽曆之間計算方式不同,陽曆固定的每個月30或31天,一年365天;農曆則不是這樣,每個月還分大小月,因為為了農曆補足陽曆的時間,通常每年還存在閏月。

比如,2020年的立春日是2020年2月4日,下午17點03分12秒,這一天是農曆的正月十一,立春是“四立節”的重要存在,預示著春天到來,新的一輪開啟,往往24節氣走完為一輪。

但是因為閏月的存在,農曆和陽曆之間總有些時間差,而立春節氣的陽曆時間又是固定的,所以在農曆2020年中存在兩個春天,也就是所謂的“雙春年”,另一個立春在2021年2月3日,農曆的臘月二十二。

有人說,雙春年不好,也有人說雙春年大吉,其實都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時間輪轉,週而復始,只不過我國使用了農曆和公曆兩套曆法,湊巧出現了雙春年而已。

(2)再來說說,為什麼有人說春節是立春?

說春節是立春,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就比如2020年立春明明是正月十一,怎麼就是春節立春了?有這種疑惑很正常,但是要考慮到古人的傳統習俗,和曆法使用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我國古代,可不是像現在一樣使用兩套計算時間的歷法,我國使用的傳統曆法是干支紀日法,也就是農曆;而現在使用的另一套曆法是地球圍繞太陽轉動的歷法,我們叫它公曆或者陽曆。別忘了,在古代可沒有這套曆法的。

所以古人計算時間是按照干支紀元日來計算的,二十四節氣輪轉一輪為一年,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在立春這天祈福上天風調雨順,百姓安康,迎新春,也是迎接新的一年開始。所以在古代真正的春節是立春節氣,而不是所謂的大年初一。

從這層關係上考慮,我想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說春節是立春了。

總之,在現在因為我們使用兩套曆法的緣故,所以立春是節氣的存在,而春節說的是農曆大年初一的時間而已。以前使用干支紀日法立春即為歲首,新歲開啟。現在距離今年的春節越來越近了,希望大家都能在這2019年最後的一段時間內,更加充實的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李阿冰


時間過得真是快呀!2019年還沒來得及品過味兒來,2020年新年馬上就要來到了!元旦、春節、立春馬上要一個接著一個光臨了!

在老百姓心目中,元旦是新年,春節也是新年。元旦是新曆年,春節是舊曆年。這個大家都清楚!那麼,另一個問題正如題主提到的有人說春節就是立春,對嗎?為什麼會有人混淆?這就需要細細說道說道了。

堂哥是我們省著名的民俗專家,跟我們無數次地提到中國這些傳統節日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模糊認識,正好藉此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

相比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中國文字,中國節日都有非常獨特的個性。同樣的文字,不同的語氣表達,就會有不同的意思。而對於一些傳統節日來講,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老百姓中間,又有不同的理解和表達。

一,春節和立春本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來自於我國不同的陰陽曆。

春節是指陰曆正月(一月)初一。這個由我國獨特的歷法而來。這種陰曆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月亮運行規律制定的歷法。月亮每繞地球轉一圈,就是一天。一年就是355天多一點。從古到今,我國勞動人民對月亮有一種膜拜感,許多神話的傳說。因而人們都非常重視陰曆正月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好的穿好的,來祁福新的一年有一個好運氣!

而立春呢,是24節氣之一,更是24節氣之首。24節氣也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發明。根據地球圍繞太陽轉的規律制定的,地球圍繞太陽每轉15度是一個節氣。24個節氣就是360度,正好就是一圈。萬物生長靠太陽,24節氣用於指導農業生產非常具有科學性。

立春節氣就是一元復始,春回大地,萬物萌動,又一個輪迴開始了。

二,既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怎麼會有人以為春節就是立春呢?

說實在話,我們小時候一直就是這麼認為的。那個時候聽奶奶說哪一天哪一天要“打春"了?!還說什麼"春打六九頭”!記得說某一年是在臘月裡“打春”,有一年卻是在正月裡“打春”!

然後我們說的春節就是立春 。和我們貼的春聯內容就能看出來。比如不少人家大門上就貼橫聯“春回大地”,“大地回春”,等等。潛意識裡,人們以為春節就是春的開始!就是立春。

學習24節氣知識之後,這種把“春節“當"立春”,把"立春”叫“打春”的糊塗叫法困擾了我們好多年。一直到堂哥給我們找到了問題癥結。

其實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多元性中國文字的藝術性帶來的。其實在老百姓心目中,非常能拎得清的,可是在說法上卻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怎麼說的都有!

三,2020年立春的日子是在正月十一。而春節呢,肯定是陰曆正月初一,看下日曆就是陽曆1月25日。

每年的立春日子在陽曆上大體是固定的。都在2月4日左右,2019年立春是在2月4日,農曆2018年的臘月三十,2020年也是在2月4日,農曆2020年的正月十一。可見立春節氣在每年陰曆的日子是十分不同的。也才有了2019年是“無春年”的說法。

可見,春節就是立春的說法,來源於我國陰陽曆法的重重疊疊!看似人們糊塗,背後卻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看到這裡,一切也就見怪不怪,迎刃而解了吧?!預祝您在2020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