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紡織技術」梳棉機附加分梳板針布的設計與創新

馮喜奎、王雪峰/鄭州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鄭凱旋/恆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0前言

隨著“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的推進,高端裝備製造和升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中國紡織業也進入了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新階段。要走出困境,必須提高裝備水平、創新生產模式,提升產品檔次和水平。發展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是我國製造業也是紡機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梳棉機是紡織裝備科技水平的標誌性設備,梳理針布作為梳棉機的心臟,為其高效、智能工作提供強有力保障。而隨著梳理裝備技術研究的進展,附加分梳對高產、高效梳理的作用與貢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附加分梳延伸纖維路徑,擴大梳理作用區,細化區域功能組合,不但增加臺時產量,且顯著提高棉網和成紗品質。附加分梳的核心是分梳板的針布,它的設計、優化及創新對梳棉機整機功效提升至關重要。


1.附加分梳板針布現狀


伴隨著梳理技術的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起進口及國產新型高產梳棉機不斷湧現,新型高產梳棉機在追求高產的同時,更加關注棉網及成紗質量,普遍採用擴大梳理面的措施:在刺輥部位加裝預分梳板,在活動蓋板前後兩側加裝固定蓋板,增加分梳和除雜,確保足夠的梳理度,同時提高梳棉機的一次分梳能力,改善棉網及成紗質量[1~3]。進口梳棉機附加分梳元件的更換、國產新型梳棉機附加分梳元件配套、老型梳棉機的附加分梳元件改造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


經歷了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近十年對國外先進梳理主機的研究和借鑑,國產附加分梳元件作為高端器材,在品種、規格、質量性能等方面有了顯著提高,再加上國產分梳板有成本和價格優勢,逐步形成了與國外名牌(如Trützschler、Graf)分庭抗爭的局面[4]。但高端梳棉機配用國產附加分梳元件的比例仍然較低,國產附加分梳元件在製造精度、使用壽命、設計創新等方面與國外一流品牌尚存在一定差距。


2.附加分梳板針布設計


2.1附加分梳板針布設計要則


2.1.1分區段、巧對應


附加分梳在梳棉機上跨度大,配置在三個不同工作區間:刺輥預分梳區、後固定蓋板區、前固定蓋板區,由於在不同區間及同一區間的不同位置所處理纖維的狀態不同,針布具體承擔的任務不同,針布應具有的梳理特性也截然不同,需要作針對性的特殊設計[5、6],其變化規律是伴隨著纖維束的細化、分解、順直,針布的齒距和齒深減小、齒密增大。


2.1.2小角度、大容量


分梳板齒體處於內弧面,在錫林或刺輥離心力作用下纖維層極易向齒底沉積,影響梳理效果,小角度(小α—齒前面與底面垂線之間夾角)有利於將纖維調控在上齒區。


在刺輥預分梳及後固定蓋板工作區間,纖維層中以較大束狀為主,且混雜較大破籽雜質,束狀纖維的鬆解、細化,雜質的剝離、破碎,都要求提供足夠的空間,同時大的齒隙容量能保障良好的釋放性能,可有效避免充塞及嵌雜的發生。對前固定蓋板來說,來自迴轉蓋板區的纖維流不會因齒隙容量驟減(迴轉彈性蓋板的齒隙容量比金屬針布要大得多),而影響精細分梳和整理分梳的效果。


2.1.3高自潔、免維護


附加分梳被固定封裝在工作位置上,其狀態無法觀測,維護及檢查也十分不便,要求其自潔能力強(不掛花、不嵌雜)、檢修週期長、免維護。


採取小角度(小α)、楔形齒截面、錯位排齒、較大齒夾角、圓弧形齒底、加大過渡圓弧等設計特點,保障對纖維的有效釋放,最大限度地避免掛花及嵌雜的發生。


2.1.4高耐磨、長壽命


由於刺輥梳理作用區預分梳板總齒數遠少於刺輥,錫林~蓋板梳理作用區工作蓋板(迴轉加固定)的總齒數遠少於錫林,故梳理作用中分梳板的磨耗要大得多,產品壽命週期的匹配要求附加分梳板具有高耐磨、長壽命特性。


應採用高碳細晶鋼、合金鋼材質,特殊熱處理工藝,高耐磨齒形設計等措施,確保產品具有較高的纖維梳理量[7]。


2.1.5佈局好、分梳強
在附加分梳的各區段,通過不同規格針布的設置與佈局,強化與對應梳理元件針齒面的協同作用,使纖維層處於恰當的梳理條件之下,最終獲得增強的分梳效果。


2.2產品分類細化


與傳統梳棉機不同,新型梳棉機大量採用了新技術和新材料,設備造價高,具有高速、高效、高針對性的特點。附加分梳依附於主分梳,依據梳理主機梳理特性的不同需要應具有針對性的針布配置,以保障梳理過程的高效和產品的高品質。為此作者認為附加分梳板針布應細化產品類別,逐步形成以下品類。


2.2.1通用型分梳板針布


適用於中、低端具有附加分梳的梳棉機配套,與老型梳棉機做附加分梳改造相配套。適用於紡織企業生產中在棉和棉型化纖之間經常變更,對針布通用性有一定要求的梳棉機。


2.2.2高耐磨型分梳板針布


適用於高檔清梳聯生產線配套的梳棉機。高檔設備投資大,要求設備的開臺率高、維護週期長,梳理器材耐用、壽命長,需要配用高耐磨、長壽命的針布。應採用優質的合金鋼,採取特殊的熱處理等強化工藝,對齒形作高耐磨設計。


2.2.3高速高產型分梳板針布


適用於高速、高產梳棉機。梳棉機車速高使離心力加大,需減小針布前角;高產條件下,梳理強度高,需要足夠高的齒密來應對;高負荷強分梳條件下要求針布具有高耐磨、長壽命特質,應採用優質的合金鋼,採取特殊的熱處理等強化工藝,對齒形做高耐磨設計。


2.2.4化纖型分梳板針布


適用於純化纖或以化纖為主的混紡,以小角度(小α)、大齒隙設計應對化纖梳理中因靜電而纏繞及糊齒的現象。


2.3齒形設計


針布作用於纖維時,所表現的效能包括對纖維的穿刺、吸納、握持、均混、分梳、釋放、轉移等,隨針布所服務的梳理機型特點、纖維種類、工藝配置、紡紗產品、包覆或固裝工作部位等的不同,其效能的突出和強化不同,就形成了不同類別、不同齒形、規格眾多的各型針布產品。就針布產品的齒形而言,在滿足沖模加工和衝齒工序要求的前提條件下,可以有廣闊的設計空間。


2.3.1直線負角大容量齒形設計


較大規格的附加分梳板針布相對於刺輥針布而言齒深要淺些,設計成直齒齒形時,齒前面前角直線部分過淺,對纖維的容持空間不足,應設計成負角前面,並適當減小齒尖角(大約40°),增大齒體空間面積(在齒深平面區域內無齒體的空間~齒空遠大於有齒體的空間~齒體),形成直線負角前面大容量齒形,如圖1所示。


「紡織技術」梳棉機附加分梳板針布的設計與創新

圖1 直線負角大容量齒形設計


2.3.2高耐磨慢衰退齒形設計


當為直齒齒尖時,齒尖角設計得過小,有兩大缺陷,一是齒尖強度不足易掉尖(崩尖),二是齒尖部體積容量小,儲備的供磨損的材料不足。加大齒尖角又影響鋒利度且齒空容量下降。


高耐磨慢衰退齒形如圖2所示,在較小齒尖角的負角前面齒形基礎上優化齒形,將齒前面靠近齒尖部(直線部分的三分之一)角度加大(α約8°),齒背靠近齒尖處設計成弧形(弧尖),α角是針布的主要技術參數,影響對纖維的握持與釋放,僅在齒尖部小區域加大α角,對全齒深纖維流層的握持與釋放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此設計方案的優越性表現在三個主要方面:一是既採用了較小齒尖角,獲得較大的齒空容量,又增加了齒尖強度,抑制掉尖發生;二是有效地增加了齒尖區域可用磨損體積,為梳理磨損儲備下較多的材料,可明顯提高齒體的耐磨性和壽命[7];三是可有效減慢針布的衰退。齒體的衰退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齒高變矮、齒尖及稜角圓鈍、形態“走形”。


圖2所示的齒形設計可以減緩齒高變矮,尤其是對減緩齒形衰退將有所作為,觀察針布齒體的磨損可知,磨損極不均勻,越靠近齒尖磨損越快,伴隨著齒體磨損,α角在逐漸變小,纖維的握持逐漸不足,而釋放及滑脫在加劇,梳理功效逐漸衰退。當採用齒尖區加大α角並做弧頂設計時,在高耐磨慢衰退的預期方面會有不俗的表現。


圖3是兩種齒形齒體磨損衰退的比對示意圖,在齒體的早期及中期磨損中,齒尖部優化的齒體以特別增加的齒體材料抵消了齒體磨損,齒高矮縮變慢,特別是α角的衰變大大減緩,有效保持齒體形態,為取得較好的梳理效果創造條件。


「紡織技術」梳棉機附加分梳板針布的設計與創新

圖2 高耐磨慢衰退齒形設計


「紡織技術」梳棉機附加分梳板針布的設計與創新

圖3 針布齒體磨損衰退比對


2.3.3直線負角弧背齒形設計


弧背形設計使齒尖區域強度加大,不易掉尖,針齒齒尖角減小,形成較大齒空容量;同時弧形齒頂耐磨性優於直齒,可有效增加梳理壽命。


「紡織技術」梳棉機附加分梳板針布的設計與創新

圖4 直線負角弧背齒形設計


2.3.4其它齒形設計


直齒齒形,直齒平底齒形,直線負角平底齒形等。


2.4刺輥預分梳板針布設計


刺輥預分梳板的任務是開松和分解粗大棉束、剝離籽殼、細化雜質,工作中針齒受力強度高且不均衡,雜質、粉塵對針齒的磨耗極大,應作如下設計。


2.4.1稀齒密


齒密與刺輥齒條匹配,可接近但一般不高於刺輥齒條。Trützschler設置齒密為78、90齒/(25.4mm)2,Graf齒密設置為40、60、90齒/(25.4mm)2;鑑於預分梳板針布製造及應用日臻成熟及國內企業已形成的共識,作者推薦60、90、120齒密系列。縱向齒距3.2~5.6 mm,橫向可以隔距片作密度調整。α角5°~-5°,刺輥轉速越高α角越小,纖維靜電越高α角越小。


2.4.2大容量


橫向間距大形成寬鬆纖維通道,縱向大齒空,使齒板具有足夠的纖維容量。齒形設計為直線負角大容量齒形,或直線負角弧背齒形、直線負角平底等齒形。


稀齒密與大容量的融合力圖產生對粗大纖維團束的握而不塞、釋放自如的效果。


2.4.3高耐磨
除了材質和淬火工藝保障之外,必要時可施加表面(層)強化措施,齒部形態符合高耐磨設計:齒尖寬可厚於刺輥齒條,並對齒形作高耐磨慢衰退齒形設計。


2.4.4高強度


體現在齒體的高強度和齒板固裝的高強度,以應對強大且不均勻的梳理力。應以較淺的齒深、楔形齒提高齒體強度,齒深在2.2~3.0 mm之間,當齒尖角≤40°時,要作弧形齒頂或弧形齒背設計,以增加齒體強度。


除了上述設計之外可對齒板上的齒段作齒序錯位排列、齒段斜角排列、“V”型排列等,以優化分梳效果。


2.5後固定蓋板針布設計


後固定蓋板是預分梳的推進,為主分梳(迴轉蓋板與錫林)創造條件,進一步開松和分解纖維束,分離雜質和短絨,均混纖維。工作中齒體受力強度仍較大且不夠均衡,應作如下設計。


2.5.1齒密梯增


從上游的刺輥預分梳板到下游的迴轉蓋板,針布的齒密有巨大的跳躍,從預分梳板的60~90 齒/(25.4mm)2至迴轉蓋板400~550齒/(25.4mm)2,用單一齒密規格不利於纖維的漸進梳理,以幾種齒密梯度增加的規格,梳理效果更好,依機型及紗線產品不同,齒密可在90~330 齒/(25.4mm)2所形成的齒密系列中適選一個齒密組合,如:160/270/330。


2.5.2上下銜接


預分梳板具有較大的齒體,植針型迴轉蓋板也有著較大的針高,處於兩者之間的後固定蓋板,其齒體高度及齒密設置都要充分考慮與上下游的銜接,齒高比預分梳漸小,但不可過小,否則會引起纖維流的湧堵,影響梳理效果。可形成齒深在2.2~0.9 mm之間的遞減系列。


2.5.3不充塞、不繞掛


該作用區存在較大束狀纖維,且分佈不均勻,瞬間湧堵時有發生,極易產生充塞繞掛,應以7°~0°設計α角,選擇較大齒空容量的齒體形態,確保對纖維的有效釋放。


以上設計形成了後固定蓋板是一組(三種或兩種規格)齒體尺寸遞減、齒密遞增、分級跨接的分梳板組合[8]。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