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長三角一體化安徽如何與滬蘇浙錯位發展?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12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有關情況。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表示,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安徽將立足創新優勢、區位優勢等,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更多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引領型發展。

鄧向陽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安徽雖然全域正式進入長三角,但是發展階段、發展水平、發展基礎等都與滬蘇浙差距很大,省委、省政府對此認識是非常清醒的。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一體化全面深化,安徽全域已經進入長三角區域。在發揮錯位優勢、推進共同發展方面,近日印發的《綱要》指出,要發揮安徽創新活躍強勁、製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等優勢,推進皖江城市帶聯動發展,加快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

鄧向陽指出,下一步安徽將立足創新優勢,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他表示,這是《綱要》對安徽的第一個定位,也是安徽最可作為的主戰場。

安徽省擁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中電科38所等一批“國字號”創新平臺,大科學裝置數量居全國前列,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方陣,在量子通信、動態儲存芯片、顯示玻璃等領域實現“並跑領跑”,今年又有7人入選兩院院士。

在科技創新方面,鄧向陽稱安徽將全面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濱湖科學城、合蕪蚌自主創新示範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和10個高標準的省實驗室、10個省技術創新中心等分平臺建設,推動上海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

鄧向陽進一步表示,安徽的國土面積、常住人口分別佔長三角的39.1%和28.1%,土地、勞動力、產業配套等條件較好,承接合作轉移的空間巨大。

據悉,安徽今年引進外來投資的近半數都來自滬蘇浙地區,在整體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協調的過程中,安徽將圍繞補鏈、延鏈、強鏈,高水平地打造皖北承接產業轉移聚集區和皖江產業轉移示範區,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培育建設一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

12月1日,商合杭高鐵合肥以北段的開通運營意味著共建軌道上的長三角又多了一條主通道。鄧向陽表示,安徽既是長三角地區,又是中部地區,具有“左右逢源”的獨特區位優勢。安徽將以此為切入點,著力構建東西高鐵大通道,全力打造合肥國際航運集散中心,實現更高水平的協同開放。

此外,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安徽將構建綠色發展樣板區,繼續深入實施林長制、河長制、生態補償機制,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