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再融資“降門檻”信號釋放近一個月 12家公司終止再融資計劃

主持人楊萌:11月8日,證監會對再融資政策進行修訂並公開徵求意見以來,已經有12家上市公司終止了再融資申請,其中有6家終止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或實施,6家終止公開發行可轉債申請,另外,有10家上市公司發佈可轉債預案,30家公司發佈定增預案。今日本報從多方面聚焦再融資政策修改對上市公司帶來了哪些影響。

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12月4日,漢商集團和興業證券均發佈公告稱,撤回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對於撤回原因,興業證券坦言,是由於證監會修改再融資政策並公開徵求意見。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11月8日以來,證監會對再融資政策進行修訂並公開徵求意見以來,已經有12家上市公司終止了再融資申請,其中有6家終止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或實施,6家終止公開發行可轉債申請。

關於終止再融資計劃的原因,大多公司在公告中表示,終止計劃是考慮到目前資本市場環境、監管政策變化等。其中,弘業股份是因為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已到期,紅太陽則是終止可轉債發行,轉向非公開發行股票進行再融資。

“近一個月來,A股上市公司再融資市場風向出現了新變化,最典型的是上市公司頻頻重做再融資方案,撤回了原定增或可轉債申請,或者撤回可轉債改為定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盤和林認為,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再融資新規徵求意見稿實施新老劃斷的原則。相較於舊規,新規擬從精簡發行條件、優化非公開發行制度安排、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等方面放寬再融資條件,利好較多。上市公司選擇重新調整再融資計劃,也是考慮到資本市場環境及趨勢變化,結合公司戰略且對比多種融資方案,優化原有的募資方式。

“究竟是選擇可轉債還是定增,企業需要綜合考慮發行成本以及對控股權的影響。”博時基金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魏鳳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可轉債首先是債,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股票,但債是要還的。而定增實際上是股票,企業轉讓一部分所有權,獲得相對更加直接的融資,而且不用還債。對於企業來說,如果實控人的控股權比較高,定增不影響控股權,這種情況下定增更好。如果控股權本來就不高,發行定增可能會稀釋控股權,這時候發行可轉債會更好一點。

證監會披露的再融資修訂內容(徵求意見稿)顯示,首先將實施的新規拓寬了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放寬發行主體;其次,為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再融資新規將降低定增發行低價折扣,由九折改為八折,鎖定期減半,且減持不受限;另外,還提升了發行對象數量的上限,降低了投資者參與定增的成本,並延長批文有效期。

自“2017版”再融資政策和減持規定出臺以來,A股再融資規模明顯下降。2016年A股再融資規模(包括可轉債、增發、配股和優先股)為1.87萬億元,2017年和2018年,再融資規模依次下降至1.47萬億元和9797.8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1.43%、33.38%。

今年以來,可轉債市場火爆,發行規模同比增近三倍,A股再融資規模也呈現回升。截至12月4日,今年以來,A股再融資規模達到1.1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65%,且已超去年全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參與再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去年減少,說明單家企業融資規模在擴大。”盤和林表示,目前再融資新規修訂尚在徵求意見稿階段,具體政策實施效果或將在明年上半年集中體現。明年再融資市場擴張規模有望提速,參與再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很可能將增多,再融資募資規模也有望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