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把老婆孩子领过来”——记山西焦煤液压支架工技术状元杨平强

“把老婆孩子领过来”——记山西焦煤液压支架工技术状元杨平强

他以农民工身份走进矿山,为了守住这份稳定,他扑下身子,苦练技术,15年的坚守,不仅完成了农民工到矿工的华丽蜕变,还成就了自己的精采人生。他就是山西焦煤第十届职工技能运动会液压支架工技术状元、屯兰矿综采一队职工杨平强。

2005年,通过招工,杨平强从老家平顺只身来到屯兰矿,在综采准备队开启了自己的煤矿生活。

“井下的环境各方面和地面大不相同,原先在地面打工,哪都是明明晃晃的,一下井,两眼一抹黑,到处是煤块石头,特别害怕。”回忆起刚来井下时的场景杨平强依旧心绪难平。

虽然害怕,但能成为合同工稳定下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杨平强说出了自己的不舍:“第一是长期性,当时签了8年合同,心想,要是8年到期,一定好好干,争取能留用,长期在这工作!长期给企业打工,比在外边强多了,外面东跑西跑,今年在这,明年在那,来回奔波,家里老婆小孩也照顾不到,来这儿工作还可以把老婆孩子领过来,上学啥的倒也方便。”

怀揣着这朴实的想法,杨平强全身心扑在了设备上,经过四个月的学徒,他学会了支架拉架、倾斜移架、单体支撑顶梁法和支架挪移法等关键技巧。从此以后,他就和采机、液压支架“粘”在了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自己知识越来越跟不上工作节奏,很多技术方面的难题都难以独自处理。为此,他又有了新的打算:自己若掌握这个一技之长,岂不是更加得心应手?从此,业余时间他迷上了看书学理论,家人笑说他患了知识饥渴症,每天下班看书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遇到不懂的问题立即向职教办和机电科相关人员、专业人士请教。

2009年,杨平强第一次以采煤机司机身份参加山西焦煤技术比武,厚积而薄发!他毫无悬念拿下该工种技术状元。这为他以后的学习注入了无限动力。

屯兰矿综采一队队长孙志刚说:“他平时没有什么特别爱好,作为一个煤矿职工来说,他的主要爱好就是学习,在下班出坑以后,在我们队里的电脑上学习理论,回了家以后,据我了解,他也是这样,所以说他理论水平可以说不光在综采一队,在屯兰矿也是第一。”

2012年,综采一队施工的22120工作面平均倾角达20度,最大倾角达30度,如此大的倾角已经超出液压支架的理论工作能力,且由于机尾高于机头,在回采过程中经常出现溜子下滑、支架调向等现象,导致支架挤架、咬架、拉不动等时有发生。面对这一难题,杨平强翻阅了大量关于大倾角回采的书籍,向队领导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将液压支架侧护板分组控制单向操作来调整工作面输送机和液压支架,这一方法经试验后,大大提高了开机率,工作面也很快进入了正规循环作业。

这之后,他还先后参与了12501、12503、12505、12512等工作面的回采和故障处理,以过硬的技术解决了一道道难题。孙志刚说:“我们现在采煤机摇臂销子退出,退出的话整个对接的摇臂,危险性比较高,再一个是工作强度比较大,费时费力,我们连着已经发生三起销子自动退出,这种情况下,他就跟厂家来协商,通过加工一些附属件,或者是从原厂把这个配件加工好以后返回来,返回来我们配合厂家一块安装,安装以后有个自锁件,就不会再退出,运行两个月,到现在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凭着不懈的努力,杨平强不仅实现了当时成为长合工留在矿上一直工作的愿望,还成为顶尖的技术人才。谈到今后的打算,他又吐露了自己的心声:“现在全国都上智能化设备,我们队这方面还差得太远。比方说我们矿现在建设标杆矿井,有了小问题,必须自己能解决,不能动不动就叫厂家。所以我还得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还得好好学,赶上社会发展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