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把老婆孩子領過來”——記山西焦煤液壓支架工技術狀元楊平強

“把老婆孩子領過來”——記山西焦煤液壓支架工技術狀元楊平強

他以農民工身份走進礦山,為了守住這份穩定,他撲下身子,苦練技術,15年的堅守,不僅完成了農民工到礦工的華麗蛻變,還成就了自己的精采人生。他就是山西焦煤第十屆職工技能運動會液壓支架工技術狀元、屯蘭礦綜採一隊職工楊平強。

2005年,通過招工,楊平強從老家平順隻身來到屯蘭礦,在綜採準備隊開啟了自己的煤礦生活。

“井下的環境各方面和地面大不相同,原先在地面打工,哪都是明明晃晃的,一下井,兩眼一抹黑,到處是煤塊石頭,特別害怕。”回憶起剛來井下時的場景楊平強依舊心緒難平。

雖然害怕,但能成為合同工穩定下來,這份工作來之不易。楊平強說出了自己的不捨:“第一是長期性,當時簽了8年合同,心想,要是8年到期,一定好好幹,爭取能留用,長期在這工作!長期給企業打工,比在外邊強多了,外面東跑西跑,今年在這,明年在那,來回奔波,家裡老婆小孩也照顧不到,來這兒工作還可以把老婆孩子領過來,上學啥的倒也方便。”

懷揣著這樸實的想法,楊平強全身心撲在了設備上,經過四個月的學徒,他學會了支架拉架、傾斜移架、單體支撐頂梁法和支架挪移法等關鍵技巧。從此以後,他就和採機、液壓支架“粘”在了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感到自己知識越來越跟不上工作節奏,很多技術方面的難題都難以獨自處理。為此,他又有了新的打算:自己若掌握這個一技之長,豈不是更加得心應手?從此,業餘時間他迷上了看書學理論,家人笑說他患了知識飢渴症,每天下班看書幾乎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遇到不懂的問題立即向職教辦和機電科相關人員、專業人士請教。

2009年,楊平強第一次以採煤機司機身份參加山西焦煤技術比武,厚積而薄發!他毫無懸念拿下該工種技術狀元。這為他以後的學習注入了無限動力。

屯蘭礦綜採一隊隊長孫志剛說:“他平時沒有什麼特別愛好,作為一個煤礦職工來說,他的主要愛好就是學習,在下班出坑以後,在我們隊裡的電腦上學習理論,回了家以後,據我瞭解,他也是這樣,所以說他理論水平可以說不光在綜採一隊,在屯蘭礦也是第一。”

2012年,綜採一隊施工的22120工作面平均傾角達20度,最大傾角達30度,如此大的傾角已經超出液壓支架的理論工作能力,且由於機尾高於機頭,在回採過程中經常出現溜子下滑、支架調向等現象,導致支架擠架、咬架、拉不動等時有發生。面對這一難題,楊平強翻閱了大量關於大傾角回採的書籍,向隊領導提出了一個大膽建議:將液壓支架側護板分組控制單向操作來調整工作面輸送機和液壓支架,這一方法經試驗後,大大提高了開機率,工作面也很快進入了正規循環作業。

這之後,他還先後參與了12501、12503、12505、12512等工作面的回採和故障處理,以過硬的技術解決了一道道難題。孫志剛說:“我們現在採煤機搖臂銷子退出,退出的話整個對接的搖臂,危險性比較高,再一個是工作強度比較大,費時費力,我們連著已經發生三起銷子自動退出,這種情況下,他就跟廠家來協商,通過加工一些附屬件,或者是從原廠把這個配件加工好以後返回來,返回來我們配合廠家一塊安裝,安裝以後有個自鎖件,就不會再退出,運行兩個月,到現在都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憑著不懈的努力,楊平強不僅實現了當時成為長合工留在礦上一直工作的願望,還成為頂尖的技術人才。談到今後的打算,他又吐露了自己的心聲:“現在全國都上智能化設備,我們隊這方面還差得太遠。比方說我們礦現在建設標杆礦井,有了小問題,必須自己能解決,不能動不動就叫廠家。所以我還得不斷學習新技術、新工藝,還得好好學,趕上社會發展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