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北風起,順德漁民晒醬魚


時值秋冬,在甘竹灘發電站附近,沿甘竹灘而居的龍江鎮左灘漁業村村民開始忙碌起來製作醬魚。在長約兩公里的海旁街,幾乎每戶村民家門前、二樓頂都正曬制著醬魚。



甘竹灘位於西江支流甘竹溪的入口,水流急、水位落差大,魚類資源豐富,吸引了很多漁民的聚集,上世紀70年代,漁民們紛紛上岸,在這裡安家落戶。

醬魚則是魚乾的“升級版”,相比魚乾,醬魚口感偏軟。20多年前,有一些村民發現,將蒜頭、辣椒、面豉醬等攪拌成醬料,並塗抹在魚乾上,味道更鮮美醇香,“醬魚”由此慢慢傳開。至於誰是第一個創作者,已無從考究。

每條醬魚都要接受陽光的洗禮,慢慢蛻變成馥郁的味道。

村民忙著整理漁網。

將鹽與宰殺好的河魚按比例放入罐中醃製4到5小時,再用水清洗乾淨,拿到刮北風天的太陽底下晾曬。約1到2天,魚慢慢變幹,就可以上醬了。

醬由蒜頭、姜、面豉醬、粗砂糖、燒酒等混合攪拌而成,喜歡吃辣的還可以放點辣椒醬。上完醬後再曬制2天左右,醬魚便製作完成。

新鮮的河魚是製作醬魚的前提,一般用鯪魚、鯿魚或者羅非魚。村民吳執好說,江上剛捕撈的河魚是製作醬魚的最好食材,由此製作出來的醬魚也特別美味。同時,多年的經驗讓她懂得,越高濃度的燒酒製作出來的醬魚會更加香。

夕陽西下,漁業村的小巷裡傳出陣陣飯香味,捧著一碗飯,從巷子的這頭吃到巷尾,就吃飽了。這是左灘漁業村一個普通的傍晚,下飯的醬魚裡,凝結了順德人的勤勞與樸實,以及鄰里鄉情的美好。

都說味蕾是有記憶的,醬料的惹味,魚乾的甘香,一絲一絲地鑽進鼻腔裡,腦海裡,無論順德遊子走多遠,這道家的味道依舊

一條一條地均勻上醬,期待著每一份美味的誕生。10斤魚大概需要1斤醬料,用小刷子給每一條醬魚細細地上醬,雖然頭頂著大太陽,甚至有點冒汗,但卻是普通味道蛻變為馥郁濃香的必經之路。

醬料的濃淡,晾曬時間的長短,各家各戶,千變萬化,但不變的依舊是蘊藏在醬魚背後,一顆為家人親手烹製食物純粹的心。

對於現代人來說,食物種類早已非常豐富,魚乾臘味,可能只是“調劑”,但即便是偶爾的佐餐美食,也是馬虎不得。而對於很多漁業村的村民來說,這吃了很多年的醬魚,或許說不上是多好的美味,但卻是割捨不下的家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