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陪伴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陪伴”會綁架孩子,家長得警惕

相信各位父母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幾乎適用於各種人際關係的建立和交往中。

對於小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也是尤其重要的,父母也是深知陪伴的重要性。孩子的認知還沒有完全,思想也不夠成熟,父母也不夠放心,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會花很多時間去陪伴孩子。

這樣的想法是對的,但是,不知道父母有沒有發現,我們經常都是想著如何多花一點時間、多抽出一點時間來陪伴孩子,而忽略了我們陪伴孩子的方式。

儘管父母是和孩子待在一起,確實也是在陪伴孩子,但是這並不代表父母陪伴在孩子的時間都是有效的,都能夠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都不一定就能夠提升親子之間的親密感。

比如說,父母花很多時間在孩子身邊監督孩子、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有些父母陪在孩子身邊時,並不關注孩子,而是將精力放在手機和工作上面;還有的父母不顧孩子的想法,只讓孩子去做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

不可否認,這些父母也是確實花了時間陪伴孩子,但是陪伴的效果可想而知。可見,陪伴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陪伴"會綁架孩子,父母應該警惕這樣的行為。

陪伴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陪伴”會綁架孩子,家長得警惕

過度陪伴的後果:綁架孩子,孩子成長受限

具體來說,過度陪伴會給孩子帶來以下三方面不良的影響:

  • 會打斷孩子的專注過程,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寫作業寫到一半,父母就端一盤水果、或是一瓶牛奶進屋裡;孩子坐在地上玩積木,父母擔心孩子著涼,於是就讓孩子做到沙發上;或是擔心孩子口渴,就間斷了孩子的玩耍過程。

雖然父母的這些行為看上去比較普通,看似沒有什麼影響,實際上它們是在打斷孩子的專注過程,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專注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孩子付出努力,也是需要父母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父母這些陪伴就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訓練,日後,孩子便會很難形成專注的優良品質。

  • 過度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束縛創造力

一些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時,不會將心思放在其他事物上面,而是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父母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這不僅能夠照顧孩子的安全,還能夠隨時地給孩子提供指導。

但是,最怕父母之道過度,干涉過度。

就拿孩子做作業、父母陪著孩子寫作業這個例子來說。父母陪在孩子身邊寫作業,孩子的效率確實會有一定的提升,這樣的陪伴應該是父母就只是坐在孩子身旁,不對孩子有過多的指導和干擾。

父母過度陪伴的表現是,當孩子做錯一個小問題,或者出現問題時,父母還沒等孩子思考、自行解決,就直接將正確的解決思路和答案提供給孩子。當孩子寫完作業之後,父母直接幫助孩子檢查作業。

結果,孩子養不成檢查作業的好習慣。因為父母的過多幹涉,孩子也失去了很多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開創新思路的機會。

陪伴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陪伴”會綁架孩子,家長得警惕

  • 對待孩子過於嚴苛,失去原動力

父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是比較消極的呢?這與父母對待孩子過於嚴苛有關。有些父母的陪伴是有目的的,更準確來說,父母對孩子的關注與愛是有目的的。

這樣就會導致這樣的後果,當孩子與父母相處時,孩子會感覺到壓迫感,壓抑感,而不是親子之間的融合狀態。

父母會要求孩子按著父母自身的想法去做事,孩子不能玩耍、不能休息,只能不斷地學習,不間隔地去上興趣班。結果,孩子一直是被推著往前走的,根本就不是孩子自願向前走的。

再加上父母的壓迫感,孩子就會慢慢地地失去原動力,本來是好好地學習,最終卻變成了孩子應付父母的一種手段。

陪伴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陪伴”會綁架孩子,家長得警惕

警惕"過度陪伴",陪伴應該有度有效

父母如何發現自己的陪伴是不是過度的?如何判斷自身的陪伴沒有失去陪伴原本的意味?如何利用好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光?這裡有幾點建議:

  • 足夠了解孩子,避免假性互惠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過度陪伴"就是一種"假性互惠"。

什麼是"假性互惠"?簡單來說,就是你把你心愛的東西割捨給我了,並且認為我會很感動和感激,但是事實上,我並不是很需要這個東西。所以,我就不會表現出你認為我應該表現的狀態。

父母的過度陪伴也是類似的,有些時候,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他需要一點獨立的空間來思考、來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這時,若是父母陪在孩子身邊,還不斷地指導孩子,孩子便會不高興。

所以,父母要足夠了解孩子,深知孩子的性格,根據實際情況,知道孩子是哪些情況下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哪些情況下則是不需要父母的陪伴。

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孩子需要時出現,不需要時不過分干擾,這樣的父母才是更加開明、智慧的父母。孩子也會更加感激父母。

  • 明確自身角色,不要妄圖去主導孩子的人生

有些父母過度陪伴在孩子身邊,在他們眼中,似乎孩子的人生就是他們的人生,甚至孩子的人生比自身的人生更加重要。於是,父母便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時常左右孩子的想法。

父母這種想法和行為是錯誤,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人生,還會影響到父母自身的人生。

正確的情況應該是,父母將自己照顧好,自身有了更多的精力,才能夠更好地去照顧孩子,去教育孩子。

父母應該明確自身的角色,不要妄圖去主導孩子的人生。父母要清楚,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不是為你而來,他們也有自己的人生。

父母要做的便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陪在孩子身邊,當孩子失敗、遇到挫折的時候,幫助孩子走出挫折,當孩子成功時提醒孩子不要驕傲。父母應該學會靈活地在父母、師長、朋友這三個角色中切換。

陪伴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陪伴”會綁架孩子,家長得警惕

  • 教會孩子如何打發空餘時間,幫助孩子學會獨處

還有的時候,並不是父母主動留在孩子身邊,而是因為父母看見孩子太無聊了,或者是孩子自己一個人太無聊了,所以父母才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打發空餘時間,教會孩子如何利用好時間,幫助孩子學會獨處。畢竟,每一個人最終都要學會獨處。

打發時間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是娛樂、興趣、運動,也可以是學習等等。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做出一個選擇,孩子並不是想玩就玩,而是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選擇時間的打發方式。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大局觀。

比如說,快要期末考試了,這時,孩子更應該將時間拿來複習,以便最終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如果是孩子已經結束期末考試了,那麼這時孩子可以適當娛樂。

當孩子有大片空餘時間、而且也沒有什麼緊急的時事件時,孩子可以去學一樣新的東西,可以將時間留給興趣愛好的培養等等。

關鍵還是要讓孩子學會打發時間,並且要將時間過得有意義。

陪伴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陪伴”會綁架孩子,家長得警惕

  • 注意點:警惕過度陪伴並不是絕不陪伴

一些父母可能還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警惕過度陪伴,那就是減少過度陪伴的時間,或者不陪伴孩子,讓孩子自行度過時間,自行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警惕過度陪伴絕不是絕不陪伴孩子。

該陪在孩子身邊時,父母還是要陪在孩子身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過度缺席也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警惕過度陪伴,是指父母還是要利用好陪伴孩子的時光,讓這段時光成為有意義的時光,讓孩子享受與父母陪伴的時光。

若是最終父母和孩子都能感覺到高興和充實,那麼這一段時光就是有意義的。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父母也要警惕過度陪伴,利用好陪伴孩子的每一段時光,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陪伴不是越多越好,“過度陪伴”會綁架孩子,家長得警惕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